APP下载

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程在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04-10袁社锋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4期
关键词:微信平台微课程

袁社锋

摘要:在“微时代”下如何利用微信平台与微课程相结合应用在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是该文要阐述的主要内容。文章首先阐述了微信和微课程,其次对微信平台与微课程相结合在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微信平台结合微课程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微信平台;微课程;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应用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4-0161-02

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微信现已成为人们即时通讯的主要交流方式。微信所代表的是一种微互动,借助无线网络能够快速地把文字、声音、图片、视音频展现在人们面前,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让你所关注你所关心的。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交平台,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中非常受欢迎的一种交流互动方式。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对课程的学习理应运用大众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交流,更应运用微信平台这种独有的碎片化的方式进行学习。

1 微信和微课程基本概念及特点

1.1什么是微信和微课程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免费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把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通过网络快速免费发送(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同时,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等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截至2017 年 1月,据腾讯公司统计,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突破 8亿,而且用户数量還在不断地增长,呈上升趋势。

微课程是微型课程的代名词,简单地说就是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该小课程是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简短而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程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微课程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重在强调时间的“微”,内容的“微”,主题的“显”,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有思考。微课程以微视频方式呈现,每个10分钟左右。

1.2两者的特点

微信软件可免费下载使用,注册方便快捷,任何功能用户可免费使用,在没有Wifi微信时只需给通信运营商支付信息的流量费即可,使用方便,资费便宜。微信的客户群资源庞大,因为是通过网络传送,微信不存在距离的限制,用户可方便地借助微信平台对网上的学习资源随时随地观看、学习、思考、讨论和研究。

微课程关注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短小精悍,主题突出,让学习在简单、有趣、好玩中完成,而且能使学习者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零碎时间来进行高效学习。微课程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使用方便,除了网上学习,还可利用手机等智能终端通过微信平台等方式来学习,也可用于各种场合的嵌入式观看或讨论。

2 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程在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行性分析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校大一新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开设本课程的原因是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之一。通过本课程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主要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信息处理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等,使学生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及应用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计算机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因为计算机文化基础是公共必修课而不是专业课,所以学生除了考试前复习外,很少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去学习。

而微信作为最新的手机网络通讯工具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交流和沟通必不可少的桥梁,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注入了新鲜血液,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微信不仅具有速度快、费用低、即时通讯的优点,而且是一款支持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微信的这些特征对当前高校的主流群体90后有着特别的吸引力,据某网站2016年12月公布的“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及效果”调查报告显示,高校中98.81%学生注册微信用户使用微信,使用微信时间段通常在上课间隙和睡觉前,分别有20%和27%。平时在学习的人群在这两个时间段使用微信频率最大,而且每天使用时间有67%的人都在2小时以内,换句话说很多学生都会利用闲暇时间使用微信,90后的大学生伴随着中国互联网成长,网络化生存已经成为常态,对网络新技术新应用好奇热衷而善于接受,且对自己的行为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微信其强大的社交网络、海量的信息资源以及迅捷的传播速度对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已经成为了许多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平台和途径。在当今时代,高校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在发生着巨大改变,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教师应充分发挥微信这一新型信息交流工具的优势指导学生利用好网络资源,并为师生之间能够及时方便地进行沟通和互动提供了可能性。

微课程改变了传统课程模式,创新并丰富了课程的信息化教学的学习资源。微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课程时间短,主题突出,容量小,交互性强,这些特性能够实现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在线学习,深度学习的需求,让学习随时随地发生成为可能,更有利于网络学习资源的共享,学习方式的互动。微课程结合微信平台,利用其提供的免费聊天环境和实时留言、消息推送、微信群等功能,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人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互动交流答疑解惑,以达到资源、方法共享,学生共同进步,方便灵活,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和更加丰富的交流方式。

鉴于此,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微课程具有很高的可行性。按照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章节的知识点学习规律,分解为一系列具有完整教学环节的微课程,通过微信良好的用户体验,强大的用户群体,推送到微信朋友圈或公众平台,所有参与用户都可以进行自主学习,移动学习,协作学习。

3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程在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在微信支持下,计算机文化基础授课老师可以通过面对面建群、会话模式建群等方法以教学班为单位建立微信群,建立虚拟班级和虚拟课堂,老师作为群主,对每一位加入的学生都要备注好班级、姓名、学号等信息,以便有效区分每一位同学来开展教学。平时教学中,把事前准备好的含有教学任务、目标、方法、互动、作业、资源、和反思等在内的微课程发布到群里开展教学活动,或者就某一操作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学习中,学生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心得与大家共享,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官方网站按照要求申请微信公众平台,申请通过后即可开通,开通后创建微信公众平台号。公众平台提供了两种加入方式,即通过查找公众平台号和扫描二维码。微信公众平台主要可以实现实时交流,消息发送,素材管理等功能,用户可以对公众账户的粉丝分组管理、实时交流,同时也可以使用高级功能里的编辑模式和开发模式对用户信息进行自动回复。教师可以把计算机文化基础微课程发布到公众平台上,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可以利用公众平台对用户分组的功能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加入对应的分组中,以便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同分组的学生将会接受到不同的教学信息。

另外,老师或学生还可以通过朋友圈发布信息,以实现学习内容的快速分享。微信所提供免费语音聊天、实时留言、消息推送等功能,适合学生随时随地向老师提问以及老师对学生快速响应反馈。

4结束语

伴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微课程教学组织方式是可行的,效果是可预见的。利用微信平台下的微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将成为今后各学科教与学发展的重要课外辅助手段,同时也给高校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设计、资源开发及评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禹禄君.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2] 向伟.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3).

[3] 郭娜,等.淺议微时代如何利用微信搭建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平台[J].福建电脑,2014(5).

猜你喜欢

微信平台微课程
纸媒微信平台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微课程理念下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改创新分析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