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本位的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研究

2017-04-10孙华张燕施伟辛思中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4期
关键词:学生本位培养模式

孙华++张燕++施伟++辛思中

摘要: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是为国家培养优秀医学信息人才而设立的一个新兴专业,专业的发展极具时代特征。因此,我们充分发挥学生本位的思想,依照“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高素质”原则制定培养方案,设计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多方面开展形成性评价,培养具有创新意识,能与时俱进的专业医学信息化人才。

关键词:学生本位;医学信息工程;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4-0129-02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是生命科学、生物医药和信息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新兴专业,是电子、计算机、医学仪器以及生物学、医学、计算机网络、大数据等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与融合。承载着新医改体制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任务[1]。

1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发展背景

自2003 年四川大学首准开办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以来,四川大学经过多年建设,并于2010 年成功将该专业打造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隶属于新一代信息产业。此后,全国多所高校相继成功申办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截止2014 年,全国共有24所本科院校开设医学信息工程专业[2]。

就湖南而言,目前开设医学信息相关的有:2007年中南大学成功申报医学信息学,2014年湖南中医药大学成功申报医学信息工程(偏中医药信息),2016长沙医学院、南华大学同时申报成功该专业。从目前几所学校的招生规模来看,我省医学信息化人才的招生规模小,医学信息化人才缺口大,专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我们也需要警惕,作为新兴专业,它的跨学科性、综合性,使得我们在培养方案制定上,要跟上时代发展的变化,不断更新。如:前几年,我们的医学信息唯一的重点是医院信息化系统(HIS),但随着近几年网络的发展,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智能化,“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共同推动下,医学信息将有新的发展高度。

2 专业课程设置紧跟社会需求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要突出医学信息化这一特色,在课程体系设计时,既要满足本科应用层次的培养要求,又要尽可能满足本科生将来继续深造的需要。学生既要具有较强的医学应用软件使用、维护、设计、开发的能力,又要能够将信息技术与医疗、医疗有机结合的高级医学信息技术应用人才。

2.1 课程体系

以重点院校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为参考,同时兼容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医學专业十余年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特色,建设课程体系可分为6个模块如下表1:[课程模块\&培养目标\&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模块\&大学生必备的人文素质、思想素质、外语能力、健康素质的锻炼与培养。\&自然科学课程模块\&工科学生必备的数理基础,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了解医药行业背景,医疗信息的特点;

了解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基本技术和操作;了解数字医疗设备的基本原理\&专业课程模块\&培养对医学信息系统建设的逻辑思维;掌握和理解计算机软件求解模型;培养工程素养\&课程实训与毕业实习模块\&结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和软件开发主流技术,熟练运用相关技术进行开发、管理。\&拓展课程模块\&培养学生职业发展、应用相关的技能。\&]

2.2 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培养方案分为两个主干学科:医学、计算机科学,如表2所示。

[计算机核心课程:\&医学核心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Asp.net、Java程序设计、pathon、嵌入式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生物医学信息学、生物医学导论、基础医学概要、临床医学概要、中药学、医药学基础、现代医学仪器、医院管理学、医学数据挖掘、医学传感与检测技术等\&]

3 学生主体的培养环节设计

3.1 以学生为主体,多采用互动式教学

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不过的30%左右,但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记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充分地利用课外时间预习、查找资料、分析等,然后再通过课堂的表达,知识点的吸收可以达到70%以上。从这一点来看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仅仅需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强调转换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将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中心,并且使得学生成为信息加工过程中的主体,也就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教学模式上要广泛采取PBL教学、CBL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打牢专业基础知识[3]。增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为健全学生的能力结构,强化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7]

3.2 4+2+1的实践教学体系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科交叉性,决定了它的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需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构建4+2+1的实践教学体系,由四级实验教学、两级实习、一次毕业设计相辅相成。

四阶段实验教学分为:课堂验证性实验+课程综合性试验+学科综合实践+课外实战。

课堂验证性实验:指在课堂中,按照教材章节布置的基础型实验。课程综合性试验:课程近结束时,利用该课程所学基础知识,系统地完成一个主题任务,属于设计型实验。学科综合实践:是在专业学习后期,运用已学多门课程的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属于综合型实验。课外实战:作为教学试验的补充,通过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竞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并构建专业开放式实验室,便于课外实战的开展[4-5]。

第二阶段:实习、就业一体化的两级模式

在具体实施上,将实习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安排学生到合作的企业和医院,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达到巩固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的目的,相当于医学专业的见习期。

第二阶段,组织学生到附属医院、合作医药企业实习,通过实习,学生必须熟练医学信息系统流程,强化吸收知识的,必要时可安排顶岗。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四的第一学期末和第二学期。

信息工程学院与学校实习科将积极协作,继续加强和各实习基地的联系,在原来只推荐医学生实习的条款中,补充推荐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实习的要求。

第三阶段:毕业论文及答辩一级检验

毕业答辩是检验人才合格的重要环节,答辩委员会不再由学校教师组成,每个答辩组务必要邀请1-2名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作为答辩教师,共同考察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是否能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

3.3 拓展第二课堂,构建创新体系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如医学信息大赛、医学管理系统设计大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互联网+”等专业竞赛,开放医学信息实验室,吸引学生自主参与试验、自行设计实验,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另外,国家从上到下都在倡导“创新、创业”,跟随上层政策脚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训练、实施中来,通过申报项目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项目具体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对以往学习内容的强化,也更能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并进行实验探索,这对提高医学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医疗信息化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有很大的促進作用[5]。

3.4 形成性评价考核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在课堂,也不再局限于教科书,而且,终结性考试必然迫使学生到期末时突击复习、应付考试,学习效果难达到要求。因此,一考定乾坤的考试和考核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我校近年来一直在探究形成性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对于工程性显著的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来说也是适用的,我们为每个学生建立课程平时成绩档案,并在学期中分3-4次向学生反馈累积的平时成绩,包括:查课、学习态度、课堂讨论、团队合作、实践参与等,使得学生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状况,找准差距。形成性评价作为全面考查学生的素质之一。

4 总结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作为新兴专业,没有墨守的旧模式,只有不断创新探索,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用的人才,才能永葆该专业的活力,希望我们的研究和改革效果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谭强,刘广,孙艳秋,刘建平.关于新办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学科设置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3(19):123-125.

[2]李小霞,贺培凤,郭文秀,等.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2):31-33

[3]杨练,王勇, 贾敏.重视医疗信息化人才的构建和培养[J] .医疗卫生装备, 2009(1):113-114.

[4]李后卿, 董富国, 郭瑞芝. 信息链视角下的医学信息学研究的重点及其未来发展方向[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3):1-5.

[5] 陈娜,王赫楠,燕燕,等.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科教文汇,2014(10):79-80.

[6]夏峰,向函,赵云,冯天亮,等.应用型医学信息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204-207.

[7] 张颖,赵强.医学信息工程专业KAQ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5):488-491.

猜你喜欢

学生本位培养模式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课堂评价语,打开思维那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