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的微课教学方式探究

2017-04-10沙海银王小金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4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教学方式微课

沙海银++王小金

摘要:随着“微时代”的发展,微课逐渐成为大学生青睐的一种教学资源。因此,以提升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为目标,从微课设计、微课制作、微课应用几大方面对微课教学方式进行探讨具有时代性的教学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微课;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4-0127-02

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计算机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必备工具,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的高低将对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效率的高低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成为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目标。以珠三角地区某应用型高校为例,该校针对全校本科一年级非计算机专业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必修课程,本课程的开设旨在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基本知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同时,为了诱导学生能够在实际办公环境中开展具体应用,让学生掌握更加专业、娴熟的办公技能和举一反三的信息处理能力,将《Office高级应用》(2010)Ⅱ级考试作为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将Ⅱ级考试水平要求作为评价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参考。

但是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快速前进,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首先,招生区域的中等学校计算机教育水平存在差异性,使得高校新生的计算机初始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其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偏好也存在差异性,如何在规定学时内提升教学效果也成了教师面临的难题……因此,将微课作为新型教学资源恰如其分运用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紧紧围绕“提升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这一目标,构建“课堂教学为主,微课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具有时代性的教学意义。

1 微课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

1.1 微课的定义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1]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Office办公软件某个具体化的知识点而精心设计的教学视频(如邮件合并),同时还包括与该主题相关的知识点及操作过程解析、教学素材、教学反思、测试题目等辅助学习资源。微课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空间、时间、环境限制,但其教学目标仍然与课堂目标保持一致——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1.2微课的主要特征

第一,“短小精悍”是微课最典型的特征。“短小”:即微课视频时间短暂,一般为10分钟左右,且粒度小、容量小,便于传播和交流;“精悍”:即微课主题突出,内容鲜明,设计思路严谨且与学生的思维能力相适应。

第二,微视频是微课的主要呈现方式。微课以微视频为主要实现手段,讲授过程多以知识点和教学主题来呈现,使讲授内容碎片化、点状化,和传统的课程中错综复杂的教学内容相比更加精简。[2]在网络工具的助力下,在课外通过网络在线学习或下载到移动设备后反复学习,直到完成该主题的知识与操作技能目标为止。

第三,以提升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标杆。《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的学习对象是大学生,其开发设计的本意是促进学生高效自主学习,以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来提升能力。

2 指向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的微课教学方法

微课教学即为了更加有效提升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在现有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同时引入微课,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操作任务的一种新教学方式,包括微课教学设计、微课视频录制、微课视频推送、微课教学考核、微课教学反思六大内容。

2.1 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微课的关键,无论是微课的选题、素材的加工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该指向具体化的教学目标。在本科阶段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主要以《Office高级应用》(2010)Ⅱ级考试大纲内容作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评价标准。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大纲目标具体化、细节化,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最近发展区”进行选取教学主题和素材,并将教学内容结构化、可视化,进而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最终达到微课预设的教学目标。以《Word的邮件合并》主题为例,在该主题的微课设计中,不仅要让学生明白“邮件合并”就是将一组变化的信息逐条插入到一个包含有模板内容的Word文档中,从而批量生成需要的文档,而且要令学生通过学习微课后,也能独立批量处理信函、信封等与邮件相关的文档,能游刃有余地批量制作工资条、准考证、荣誉证书等。

另外,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由于微课属于单项传递,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因此所选择的教学主题和内容不仅符合学生的兴趣,更要在學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难度系数过高不利于学生掌握,也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选择中等难度的内容教学效果较佳。

2.2 微课视频录制

微课视频的录制是微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微视频的录制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微课视频录制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出发,所录制的视频尽量生成易播放、观看的视频格式,助于学生利用电脑、手机等设备在线或离线学习。其次,录制视频的过程中,尽量声音、图像结合,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课堂。

微课视频的常用制作方式有拍摄式、录屏式、合成式、切片式等,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以办公软件操作演示为主,屏幕的操作演示过程尤为重要,因此在录制该门课程的微课时,以采用“录屏法”为宜。以“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为例(简称CS),CS是专业的屏幕录像和编辑的软件,可以方便地进行屏幕操作的录制和配音、视频的剪辑和过场动画、添加说明字幕和水印、制作视频封面和菜单、视频压缩和播放,因此也在微课中被广泛运用。“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可以制作多种格式的视频,如Flash(MPEG-4,FLV或SWF)、Windows媒体播放器程序(WMV)、AVI、仅音频(MP3)、Real Media(RM)等多种格式。为方便学生打开视频学习,应以常用的WMV、MP4视频格式为宜。

2.3 微课视频推送

微课视频录制之后,可利用方便快捷的途径将微课视频及配套练习发布。例如,教师可利用百度云盘实现资源共享:首先注册百度云账号,将微课视频按章节、主题分类后上传到百度云盘,并公开分享(创建公开分享链接),将链接发送给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微课。

2.4 微课教学考核

微课的实质是间接经验的单项传递,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学主要分为两个 阶段: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知识传授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而知识内化则主要依靠学生自身,通过他们在课后练习、实践中收获的。[3]因此,为了提升微课教学效果,在微课学习之后,应当设置一定的考核标准和内容,促使学生强化任务、知识内化进而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

考核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考核内容要与微课主题息息相关,考核素材的选择建议源于大学生的周围环境。如在邮件合并一节,考核内容宜选取大学生身边的事例,如等级考试准考证的制作、学生成绩通知单、活动邀请函等,一来可以充分培养大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二来可以让他们学以致用,在学生干部舞台展现一技之长。第二,考核坚持激励原则,把学生微课学习情况纳入平时成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微课学习活动。

2.5 微课教学反思

在实施微课教学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总结、反思教学。首先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主题和素材选择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逻辑是否合理;其次是反思教学方法,例如讲解演示的过程中,语言表达是否具体、流畅,能否促进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点;

最后,反思微课教学效果:本节微课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学生掌握了哪些计算机应用技能?学生通过哪种方法获得了该种计算机应用技能?微课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反思是查找教学缺陷、扬长避短的重要前提,对学生的学习及教师的专业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案例1:邮件合并——荣誉证书的制作

1、任务情景设计:小张同学担任学校计算机协会秘书处的干事,计算机协会会长交给他一个任务,为本届科技文化节所有比赛项目的35位获奖人员制作荣誉证书。

情景设计原因:大学生参加社团的积极性较高,许多学生都担任了学生干部职务,荣誉证书的制作是学生经常要面临的工作任务,设计该情景旨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同学习该任务的实际意义。

2、知识目标:

(1)邮件合并数据区域的定义;

(2)邮件合并主文档的编辑(页面大小、页面背景、字体大小、段落格式);

(3)选择收件人与插入合并域;

(4)生成信函(35张包含具体内容的荣誉证书);

目标设计原因:邮件合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非常普遍,理解邮件合并知识点、掌握邮件合并的操作方法、对主文档页面、背景、字体大小的设置,是大学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邮件合并也是《office高级应用》Ⅱ级考试大纲要求的考核内容。

3、练习设计:小莉担任学校学生会秘书处的干事,由学校学生会负责的校园十大歌手比赛决赛即将举行,学生会主席交给小莉一个任务,制作并派发邀请函,邀请各系辅导员老师出席活动。

练习设计原因:邀请函也是大学生熟悉的事物,与荣誉证书的制作方法相似,设计该练习可以有效巩固学生对邮件合并技能的掌握,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迁移。

4、任务实现过程:

第一步:打开包括变化信息的数据源Excel文件“获奖信息一览表”,选中存储数据的具体区域,将其名称定义为“邮件合并数据区域”后保存文件;

第二步:新建一个Word2010文档,把该文档的页面大小设置为“16开”,并插入艺术字“荣誉证书”,将其设置为“上下型环绕”,输入并调整字体大小;

第三步:在“邮件—开始邮件合并”中,单击选择收件人下的“使用现有列表”,找到数据源Excel文件“获奖信息一览表”,选择表格中的“邮件合并数据区域”;

第四步:在主文档相应的位置,进行“插入合并域:姓名、获奖项目、获奖等级”;插入合并域之后可单击预览結果、完成并合并(生成信函)

录制操作过程视频时,要注意操作与解说一致,令学生通过观看演示、解说过程,不但能够快速理解邮件合并功能,且能够通过模仿和迁移,实现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在实际生活中发挥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优势,借助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 (下转第133页)

(上接第128页)

3 结语

微课是教育信息化时代的产物,给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注入了新能量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学生学习微课的自主性、积极性、意志力还有待提升。积极探讨指向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的微课教学方式,不但能够有效促进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使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适应,也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3-67.

[2]易 俗.微课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94.

[3]祁博.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4(12):84;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教学方式微课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诠释CFC精髓的大数据时代医学案例
关于应用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有关问题研究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