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利用

2017-04-10路玉琴

甘肃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错误资源数学教学利用

路玉琴

【关键词】 数学教学;错误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5—0111—01

“没有问题的课堂才是问题最大的课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总会犯很多教师始料未及的错误。如果教师能进一步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并能透过错误发现有关问题,在错误上面做些文章,就可变“废”为“宝”,使错误这一资源为教学服务。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利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错误资源,谈些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合理利用错误,增强学习内驱力

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而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 如果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并且将之视为有效资源,将之合理利用,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时,笔者让学生在摆小棒、拨计数器的活动中感知计算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抽象出“相同数位相加”的算法。大部分学生都能在此过程中掌握这类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在练习时也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就遇到了难题。如,“想想做做”第1题的第二组习题:50+34和5+34,计算“50+34”问题不大,而在计算“5+34”时就出现了很多问题。为了给基础较差的学生多一些学习机会,笔者请其中的一名学生站起来回答,很显然他出现了错误。面对这种情况,笔者没有简单地对学生说“你错了”,而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错了。学生在笔者的循循善诱之下很快明白:5+34,这个5应该加4,和是39。因为这个5表示5个1,和4个1相加就是9个1,再和3 个10相加就是39。

二、精心预设错误,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差错,以及出现这些差错时自己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教学的计划性与针对性。

比如,笔者听过一次公开课,是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一课的内容。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算理,掌握算法,而难点则是在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过程中養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材的例题安排了“143+126”,学生在列竖式计算这题时不太会出错,因为两个加数都是三位数。而计算三位数加两位数时情况就没这么理想了,教师充分预设到了这一点,因此在刻意强调“数位对齐”后,马上安排了一道判断题:

2 6 3

+ 3 2

5 8 3

部分学生觉得这题是正确的,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错误。于是教师请了一位觉得它错误的学生站起来说说原因。有了这道题的铺垫,学生在完成练习中类似的三位数加两位数时,正确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教师预设的这道判断题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错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辨别、分析、争论、探讨弄清“数位对齐”的真正内涵,让原先出错的学生找到了错因,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判断,让“错点”变成了“亮点”。

三、及时反思错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和学生的认知能力

世界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水平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及时的反思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促进我们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比如,在教学一年级“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一课时,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比较到位,练习题也完成得比较理想,说明他们对直观的数字间的大小以及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得不错。但回家作业本上的一道习题却做得非常糟糕:同样的两个篮子,一篮鸡蛋有40个,估计一下一篮苹果可能有多少个?给出的答案有5个、25个、45个。大部分学生选择了45个,这充分说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不足。

总之,在新课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时时都会遭遇“错误”的伏击。教师应正确看待学生的错误,精心预设错误,筛选错误,充分利用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因势利导,变“错误”为重要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在“纠错”“思错”“改错”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错误资源数学教学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合理利用浅析
浅谈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