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7-04-10丁世俊
丁世俊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习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5—0110—01
小学数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足以说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种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
小学生好奇心强,专注性差,阅读数学课本往往急于求成,只看结论或先看结论,不愿看说明部分和推导过程,只想知其然进行计算,而不想知其所以然弄清算理。有些学生对课本一些不显眼但比较重要的内容不注意看,一眼晃过,导致学习后面的内容出现障碍。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仔细、认真、全面地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其次,学生在数学作业中出现错误,教师不能简单地要求订正或重做一遍,而必须让学生先阅读课本,找出病根,再进行更正。再次,培养学生认真看书的习惯。上新课前必须明确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数学课本,看懂课本上的主要内容,将不懂的问题带进课堂师生共同解决。
二、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先自己对教师所要讲授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大致了解将要学习什么内容,明确哪些内容自己能看懂,理解其中的意思,哪些内容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以便上课的时候有针对性地进行听讲。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加强预习指导。为了促使学生按时完成预习,教师可以拟出有效而科学的督学措施对学生加以约束,还可以不时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家长帮助督促学生完成预习任务。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预习及时进行检查,对做得好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长此以往,必定能使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良好习惯。
三、认真审读题目的习惯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是分析数量关系的起点和依据。只有正确审题,才能顺利地解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呢?笔者是这样做的:(一)做题时,要求学生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二)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找出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总之,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中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
四、严谨细致的计算习惯
养成细心计算的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教师必须从低年级抓起,严格要求。在低年级,要求每一个学生不出现由于抄错数字或运算时笔误造成的错误,做到“能做下去就一定對”;在中高年级,对不同类型的计算题提出不同的要求。如,一步计算,要求学生从懂、会做到熟、活,达到不假思索就能很快算出结果的程度;四则混合计算,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格式计算,不省略过多步骤,也不能把所有的步骤都写上,绝不出现因粗心产生错误。当然还要重视计算结果的检验,因为检验不仅能保证解题结果正确,还能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五、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反馈渠道,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包括:规范书写、按要求完成、及时交、批阅后订正、课内外作业同等对待等。培养学生规范作业的习惯可采用“予以规范、予以示范、予以榜样”的策略。首先,要求学生严格按课本例题格式完成书面作业。做练习时每题之间要空一格,每个练习要空3~5格,写错要用橡皮擦净重写,书写数字和文字要规范工整,等号长度为5~7毫米。还要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其次,在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中,注重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为了让学生学有所循,教师要十分注意板书的示范工整、教学的逻辑性、语言的准确性与精炼性,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