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依法办学成为现代教育新常态

2017-04-10许萍

广东教育·综合 2017年3期
关键词:章程教职工法治

许萍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不仅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任何改革都离不开法治的护航和约束,学校治理方式的变革也不例外。只有在法治的引领下,才能保证改革不走偏,不变样。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已经初步确立一套教育法律体系,并且在学校制度改革方面也取得明显的进步和成果。但是在学校治理方面,与现行的教育总体目标相比较,依然存在很大的“人治”漏洞,存在着“黑头(法律)不如红头(文件),红头不如笔头(批示),笔头不如口头(命令)”的现象,亟需法治的匡正。随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学校和学生、教师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新闻媒体曝光的纠纷现象越来越多,要扭转这一局面,迫切需要在学校内部治理上下功夫,建立一套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的现代学校制度,明晰学校、家长、教师、学生等不同主体的法律关系,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一、建章立制,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学校制度体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依法治校的全面实施,必须以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为前提和基础。学校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从学校的发展定位和办学特色出发,确立学校的价值理念和发展思路及发展对策,对学校人员的管理、权力的运行和制约、学科和课程制度建设,人才和学校文化的培养等关键问题,以制度规范的形式做出明确规定,制定学校章程试行稿。

在学校章程试行过程中,要广泛征求教职工、学生以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法律法规,对章程有异议的地方提出修改申请,再由学校决策机构集体审议修改。在试行过程中,还要不断修改完善,从而确立学校章程作为“基本法”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依据章程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学校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逐步形成以章程为核心的学校制度体系,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融入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使学校的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完善学校管理体制,深化内部治理结构

学校章程能否体现法治原则的衡量标准在于章程的执行上,在具体的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章程能否实现对权力的优化配置和有效约束,能否在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中起到规范和约束的效用,是依法治校的根本前提。依法治校既是学校深化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保障,也是学校治理的目标。在学校管理体制上首先要解决的是权力的配置和约束问题,要确立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内部治理结构,保证学校管理行为和决策行为的规范、廉洁和高效。

学校管理实行校长負责制,完善校长的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进一步规范校长职权;实行党支部监督,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建立由教职工、学生及家长代表参加的校务委员会,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成立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对各个职能部门进行明确分工,规范教师考核制度和学科鉴定标准,定期审查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加强与周边社区合作,组建少先队志愿服务小队,积极参与社区绿化和文化建设工作,实行周末与节假日教育资源和公共设施开放制度,选派优秀教师开办假期公益课堂,完善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共建体制。

三、坚持校务公开常态化,健全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教育属于公益事业,是需要重点推进信息公开的领域。全面推进校务公开,有利于广大教职工了解校情,参与议事、管事,发挥主人翁作用,是加强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举措。

推行校务公开工作,一是扩大公开的内容范围,涉及学校基本建设项目招标工作和大宗物品的采购工作,实行公开招标和经费公示;在干部任免和教师聘任工作中,实行专家民主评议和结果公示,接受广大教职工、学生及家长的建议和监督;在招生方式和收费项目上,实行内外公开并举,接受校内外监督;此外在机构改革方案、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教职工岗位设置调整,专业技术评审、人员考核等方面,均实行公开制度,以便广大师生员工和家长群众进行监督。二是因内容实行分别公开时间制度,对于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实行定期公开,如教代会的工作汇报;对于突发性时间和热点问题实行及时公开,如校园纠纷事件;对于阶段性工作的开展情况,实行阶段公开,在每个时间节点上公开相应的任务进展情况,如教职工职称的评定。

为完善学校的民主监督机制,由学校牵头并由全体学生家长民主选举产生家长代表,组建家长委员会,学校定期与家长代表进行学校管理工作的汇报和沟通,听取家长们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促进家校的沟通和合作,不断扩大教职工、学生、家长对学校办学活动和管理行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拓宽宣传渠道,加强法治教育

法治精神的维护需要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法治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的教育,更体现在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法治素质的提升上。

提升管理者的法治意识,组织学校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定期学习《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儿童权力公约》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参与人员保证学习时间,并做好学习笔记和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实行普法考试制度,定期参加考核,强化学习效果;针对出现管理行为问题的相关人员,除按照规定和行为后果实行相应处罚外,实行专门的法治课程培训,并由校领导和相关法务人员组建评定小组对其进行评定。

加强教职工的法治教育,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有关国家教育方针,采取定期、定点的学习培训;对教师实行教学行为培训,规范教师的言行举止,保证教学秩序;制订学法计划,宣传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保障教职工民主管理权的法律规定,明确教师的权利、义务与职责,切实提高广大教职员工依法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参与学校管理的能力。

重视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针对青少年的成长规律,除设立法治知识课堂外,学校与相关法律部门合作开展主题法治宣传日、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黑板报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在“12.4”法制宣传日期间,组织全体师生到社区和街道发放宣传资料、撰写普法文章等宣传活动,丰富宣传方式和拓宽宣传渠道,增强学校法治氛围的营造,提升学校全员的法治意识。

依法治校,是学校治理方式优化升级的手段和保障。学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只有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学校治理的改革,才能保证管理工作顺利平稳地进行。在学校治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依靠完善的制度体系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更要秉承现代法治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不断革新办学理念,形成本校的办学特色,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形成具有良好办学质量和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使依法办学成为现代教育的新常态。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章程教职工法治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
Direct calculation method of roll damping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CFD approach*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