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分层作业设置初探

2017-04-10单松华

甘肃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分层数学教学作业

单松华

【关键词】 数学教学;作业;分层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5—0082—01

所谓的分层作业,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来完成。这不仅关乎到作业“质”的高低以及作业“量”的多少,更关乎到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及其将来的持续化发展。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分层作业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1. 分层作业要体现人性化。教师一般布置的作业都是统一的题目、统一的量,而每个学生理解、应用等能力都有所不同,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教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因而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应该有所区别。作业设置的真正出发点不应只考慮考试要考什么,更多的应该考虑学生本身的需要,他们能运用新知识完成什么,在他们的能力范畴内能解决什么,之后再决定应设置什么样的作业。

2.分层作业要展现个性化。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学生的自主选择,总是不放心学生,生怕学生做不好。故而,教师会决定哪部分学生完成哪些作业。殊不知,这样时间一长,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有效调动。其实,学生最了解自己的情况,而且他们自己选择的,才更有动力和信心去完成好。因此,作业设计要体现个性化,要允许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来完成。

3.分层作业要实现发展化。分层并不只是粗糙地把学生按智力、能力进行区分,如果这样理解就完全曲解了分层教学的实际意义。真正的分层教学只是暂时的缓冲,然后在学生不断的进步中慢慢调整,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学生个人的持续化发展。分层设计作业也要遵循这一原则。故而,教师要深研教材、精选习题,既要考虑到学生所学的知识点,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坡度、有衔接的学习平台。对于同一个问题,教师可以设置三个层次,简单的第一小问放在基本性作业中,第二小问放在提高性作业中,第三小问则可以放在发展性作业中。

4.自主分层与自然分层相结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为加油生,学习能力一般的为提高生,学习能力较强的为优秀生,学生亦可根据个人能力提出在相邻层次内调换。每天采用弹性化作业:A层基本性作业、B层提高性作业、C层发展性作业。基本性作业为必须完成并掌握的简单作业,优等生可以不做;提高性作业为基本作业的简单变型,可供提高生和优秀生完成;发展性作业为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供优等生完成。同时,鼓励加油生去思考和尝试做B层的作业,提高生去尝试做C层的作业。对大胆尝试或尝试成功的学生,给予大力表彰和鼓励,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愉悦,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5.鼓励与肯定相辅助。每个人都希望被肯定,只有通过被别人肯定才能感受到存在的价值。然而,人都是有惰性的,每个人都无一例外地希望自己能够轻松一些、愉悦一点,学生也是如此。故而,教师要留心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地去鼓励他们。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形成良性的循环,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6.激励与评价促调整。在评价时,对加油生给分可以适当放松,对优秀生给分需要适当从严。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加油生和提高生可适当放松,对优等生可紧些。评价的机制也要分类、完整。例如,对加油生,答对基本性作业就可以给满分;答对提高性作业半倍加分,答对发展性作业一倍加分;对提高生,答对发展性作业半倍加分。再如,对加油生,作业做错了,可暂不打分,等他们真正搞懂后,再给他们判分;对于某一阶段内提高的学生可以予以表扬和奖励,并同时征询本人意见,决定是否需要调高一个组别;同样,对于某一阶段内落后的学生要给出批评,并要求下调一个组别。如此循环评价、激励、再评价、再激励,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

事实证明,分层作业具有许多优点,它能让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当然,在发展的过程中它也仍会存在种种弊端,这也是需要教师共同去探索和改进的。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分层数学教学作业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