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白云区中小工业企业发展模式研究

2017-04-10杨勇军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7期
关键词:白云区核心能力

杨勇军

[提要] 本文概述企业发展模式相关理论;介绍广州市白云区中小工业企业发展基本情况;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比如企业创业、成长环境、生态环境堪忧、资源消耗大等问题。最后提出优化企业生态位、构建企业核心能力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企业发展模式;中小工业企业;核心能力;白云区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白云学院校级课题:“广州市白云区中小工业企业发展模式研究”(BYKY201428)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2月21日

一、前言

據2015年广州市白云区公报显示:当年白云区生产总值1,538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0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4.4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70.57亿元;全区三次产业比是2.2∶21.7∶76.1。是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100.4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8.0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786.2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086.11亿元,三次产业比为1.26∶31.97∶66.77;白云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例8.5%,而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市比例仅5.77%,第二产业发展程度达不到全市平均水平。再来看一下工业,该年广州市工业三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汽车制造、电子产业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完成总产值9,119.25亿元,增长8.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8.7%;白云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33.64亿元,增长7%,其产值主要来自电器机械、家具制造、通用设备制造,欠缺能迅速拉升产值的前述三大产业。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白云区多年在全市生态环境中垫底,区内河流污水横行,鲜存有可饮用水源,社会管理和生态环境堪忧。

二、企业发展模式理论及研究方法

(一)企业发展模式理论阐释。“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它不仅表现为量的扩大,表现为资产的增值、销售额的增加、盈利的提高、人员的增多;而且表现为质的提高,即经营资源性质的变化、结构的重构、支配主体的革新等,表现为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环境适应能力的提升、企业总价值的提高等。“模式”指事物的标准样式。发展模式一般指企业在特有的历史、经济、文化等背景下形成的发展方向以及在体制、结构、思维和行为等方面的特点。

国内学者关于其类型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李黎(1997)认为外资竞争条件下民族工业企业的发展模式从资本积累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二种,自我积累式和借壳积累模式,并进行了深入论证。周煜(2008)认为全球价值链下,中国汽车企业发展模式有合资、自主创新等。佟铃(2012)博士论文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民营企业发展基本理论,界定了民营企业、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等基本概念,特别对比分析了国内民营企业发展的几种典型模式,即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中关村模式和三城(海城、兴城、诸城)模式;20世纪80年代后珠三角的乡镇企业乘改革开放东风,“三来一补”、“三资”企业蓬勃发展,以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而获得“世界工厂”的称号。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实地调查后提出了“珠江模式”,与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共称三大乡镇企业发展模式。王学力(2010)则更深入地分析了广东中小企业发展模式,认为“依附发展”模式务必要向“自主发展”转型;大量广东中小企业主要依赖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融入跨国公司全球化布局,具有典型外向型特征,多数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低端,甚至属于无核心技术、无产品品牌、无销售渠道的三无企业,即典型的“依附发展”模式。在供过于求的转型时代,基于原始技术创新的自主发展模式是中小企业转型的必然选择。掌握产业关键、核心、共性技术,不断增加企业技术含量和科技创新,使之成为企业成长的内源性动力,这是自主发展模式的实质所在。

(二)研究方法。调查问卷是用于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最普遍的工具,一项调查结果是否能达到预定的要求和目的,以及所收集到资料的可靠度和完善度取决于问卷的设计、发放和结果分析。本问卷题目由几位研究者参与设计,几次讨论通过审核;问卷发放为现场填写、回收,研究者附近就是白云区江高镇私营经济区,有几十家工业企业生产,包括欧派橱柜、广铝集团、秋鹿服饰、红蜻蜓鞋业等知名企业,具备企业调查基础。平时校企合作、学生实习、共建党支部等不少机会让双方有交流经验,企业对学校发展比较支持。本问卷设计包括问卷标题、问卷说明、问卷正文、受访管理者基本情况等四个部分;正文部分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企业创新发展模式等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受访管理者的信息,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位、从事行业或者任职时间;受访管理者对企业发展的认知,企业近三年收入、利润、企业名称、资本金、固定资产,企业生产状况、专利、研发投入;其他开放式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对工业企业发展模式的政策、反馈、想法等。实际调查情况大相径庭,研究人员带领学生进入到企业调研后阻力重重,每份问卷能回答一半已经相当不错,根本无法取得企业经营数据。因此,在调查20多个企业后感觉结果跟调查目的相差甚远,不得不转到其他研究方法。国家、省、市、区每年都定期公布经济社会发展公报、年鉴、统计报表,这些二手数据具有成本低、易获取、迅速等优点,不足之处是相关性低、处理难、实效性低,综合比较还算可靠和实用,因此本课题充分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比法、扎根研究等等。

三、广州市白云区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白云区位于广州市区中北部,面积达795.79平方公里,仅次于花都,位列各区第二。据公报显示,2015年白云区工业增加值294.77亿元,同比增长7.3%。全区工业生产稳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47.6亿元,增长7%,位列各区第九。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26.28亿元,同比增长8.5%,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2.1%。小微型工业企业产值312.2亿元,增长9.2%。民营工业企业产值641.25亿元,增长7.8%。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386.2亿元,重工业产值447.5亿元,分别增长4.4%和13.4%。轻、重工业产值比重比例为46∶54。工业集聚效应明显,民科园一核四园增长较快,合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79.19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核心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0.9亿元,下降3%;白云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2亿元,增长1.3%;居家用品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2.08亿元,增长1.3%;神山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4.03亿元,增长2.1%;白云电气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70.3亿元,增长14.9%。高新技术为工业发展增添动力,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65.1亿元,同比增长9.2%,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1.8%。分行业看,包括家具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五大主要行业实现产值465.18亿元,同比增长8.7%。

四、广州市白云区中小工业企业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企业资源消耗大、区域生态环境处于绝对劣势。多年来,工业企业粗放式发展,资源消耗大,对周边环境污染大。自2013年以来广州市公布的环境生态榜单中,白云区连续3年垫底或居倒数位置。该生态榜单根据空气达标率、地表水水质、噪声水平、投诉数量、污染事件曝光数量进行了统计,特别是空气达标率和地表水基本反映了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白云区本身处于城乡接合部,省市级规划乏力,加上外来人口非常集中,生态环境紊乱度极高,地表水污染极严重,肉眼所至基本看不到清洁河涌。白云区工业五大行业比如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都是极其污染环境的,其工业生产排放物就是污染地表水和空气的来源。这五大行业企业或多或少都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些影响,不符合国家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首先,白云区三次产业比是2.2∶21.7∶76.1,第三产业占比高达76.1,甚至貌似比广州市三次产业比1.26∶31.97∶66.77更合理。实际分析下来因为第二产业占比低,发育不良,反映政府对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重视程度不够。其次,白云区工业号称五大产业,包括电气机械、家具、通用设备、有色金属加工业、医药等年度实现产值440.4亿元,一方面这五大产业与广州市三大支柱产业汽车、电子和石油化工不沾边,另外这五大产业并不适合做大做强,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含量低,这从白云区大型工业企业数量少可以看出来。由于白云区公开资料有限,研究者查阅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2008年白云区工业企业5,856个,数量居全市首位,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20.8%;产值692亿元,只占全市工业总量5.43%;工业经济规模仅高于荔湾区、海珠区和从化市;而大型龙头企业更是缺乏,只有广州市白云电气集团一家产值超100亿元的企业,达131亿元;10~100亿元有5家;5~10亿元有9家;大中型规模企业的数量太少,不太容易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三)中小工业企业生态位低,知名品牌少。工业科技创新与全市相比差距明显。根据2008年普查年鉴,白云区共有3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科技活动,占工业企业总量的0.7%;规模以上工业法人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5.1亿元,代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R&D经费支出2.83亿元,两者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专利申请量为142件,其中发明专利为43件,占全市总量的6.65%和6.31%。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电气电子、设备制造和化工制品行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0.47%,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75%。白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24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4,732家,规模以下企业占全区企业总量的98.75%,这些企业科技生存压力大,基本没有科技投入,其特征就是数量多、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多数产品处在价值链的低端。平均每个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181万元,人均产值24.5万元,成本高、产出低,缺乏核心竞争力,知名品牌少,非常容易被取代。

(四)中小工业企业得到关注少,占有资源少。首先中小工业企业多数投向产能过剩行业。民营企业没有特殊关系很难得到政府关照,在土地、设备资源竞争方面没有优势。由于其经营风险大,管理水平低等原因,导致融资难,成本高。有关数据显示,占企业总数98%以上的中小企业只有20%的银行信贷额,金融资源严重不足。在人才资源方面,白云区聚集了大量规模较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劳动者的学历层次低,普查资料显示,2008年底白云区工业共有从业人员28万人,具有初中以下学历是从业人员的主体,共有14.46万人,占全区总量的51.6%;而具有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的有4.22万人,占15%,高中学历的为33.4%,研究生以上学历占0.43%。中级工是技术工人的主体,占比58.55%;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素质更低,制约着中小企业发展。

(五)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环境堪忧。“互联网+”时代渠道转型中小工业企业生存压力大,外部环境对其影响更大。近年来,广东包括制造业在内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恶化,政府支持乏力。首先,整个广东省中小企业税费负担重。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微型工业企业应缴税收1,585.64亿元,同比增长8.1%,较平均增速快3.5个百分点,省监测的1,324家中小企业应缴税收同比增长30.3%;其次,针对中小企业的各项行政事业收费多,企业受外界干扰多;再次,企业经营成本高,投资环境变差。企业成长需要当地环境提供自身必需的质优价廉的人、财、物等资源,然而工资上涨,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企业用工成本增加。

五、优化对策

(一)发展新型低碳、循环经济工业模式。工業是能源消耗大户和温室气体排放大户。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与环境约束,白云区工业企业只有加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理念创新,综合采用低碳技术创新、低碳管理提升和循环经济、低碳文化建设等发展模式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首先,作为白云区五大主要行业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家具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都需要进行技术改造,逐步减少固体废弃物和污水排放,最终实现无污工业。其次,需要引进大型高新技术企业,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和产值,同时改变不合理的工业结构。白云区民科园一核四园应尽快向生态园区、循环经济区转换,实现片区生态发展,再带动全区生态化发展。

(二)优化工业企业生态位,加大教育投入。首先,要加强对企业生态位和生态位重叠理论的研究。宽生态位表示企业适应范围大但适应效率低,这样的企业可以寻求多元化的优势;窄生态位则表示企业环境适应高但适应范围有限,这样的企业应寻求专业化的优势。当前白云区中小工业企业大多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生态位窄而且重叠度高,企业产品相似,所需求资源相似,市场竞争激烈。因此,各类中小企业应集中力量瞄准目标客户,充分运用艺术、个性化设计,进行差异化生产;其次,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两大推力,白云区城镇化率只有54.8%,还有巨大潜力。发展教育可以继续推动、深化。教育才是真正的产业升级关键,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职业教育,全区要大力推广12~15年的义务教育。产业转型最为重要的就是加强对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发展职业教育,校企对接,让职业课程内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为全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打下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三)改变中小企业社会弱势地位,公平获取资源。首先,区政府要对中小工业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减税降费,在民营企业投资渠道上要打破国家、地方诸多限制,对社会资本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逐步放开并公平竞争;其次,学者们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已经有很多研究成果,希望政府真正采纳并实施。比如,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全方位的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开办中小银行,拓宽融资渠道等。人才方面政府要鼓励他们进入中小企业,对合法雇佣员工,解决社会就业的企业要嘉奖或者免税、减费的专门政策。支持企业创新员工激励制度和方法,更多采用员工持股和股票期权等,让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用事业和感情留人。企业可以获取更多土地、资金、技术等发展资源。

(四)拓展生态位宽度,扶持大型企业成长。白云区大中型企业少,产业集群和专业镇缺少龙头企业,产业协同和关联效应不强;需要重点培育一批引领区域品牌产业发展的中大型企业。除需要重点支持年销售额达130亿元的白云电器集团外,还需要培育一批10亿元~100亿元的企业,也可以引进国内外优秀高新技术企业,多头并进协同发展。支持企业重点投向工业设备、技术、人力而不是厂房、土地。大型企业产值高、经济带动能力强,而且科研投入高,拥有专利技术多,生态位也更宽,企业复合竞争力更强。

(五)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形成企业核心能力。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具、皮革、工艺品等是白云区传统行业,充斥大量中小企业。生产方式视角下非耐用品的产品种类多而产量少,适合中小企业,比如法国和意大利的服装、制鞋、木工、饰品很有名。因此,这些企业依靠技术积累、创新、专利形成自己的有竞争力的核心零配件、产品很重要。这些行业跟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市场稳定,如果依靠技术、设计和精心制造,通过二次创业塑造一大批高端品牌,将是企业和国家的幸事。引导企业逐步增加R&D经费投入,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政府为传统产业技术创新提供公共平台,引导企业开发中下游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利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一些关键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和新的增长点。

综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广州市白云区中小工业企业、生态环境保护还处在发展之中,存在不少問题,需要业界和政府、社会去关心和关注,共同努力克服困难。

主要参考文献:

[1]广州市白云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广州市白云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年鉴.2008.

[2]李黎.外资竞争条件下民族工业企业的发展模式[J].经济研究,1997.12.

[3]周煜.全球价值链下中国汽车企业发展模式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4.

[4]王学力等.后危机时代广东中小企业发展模式转型的方向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10.40.

[5]苗泽华,苗泽伟.基于循环经济的工业企业生态工程发展模式探析[J].企业经济,2011.11.

猜你喜欢

白云区核心能力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关于征收广州市白云区南方钢厂三期保障性住房项目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决定 云府〔2020〕14号
习作点评
广州开通三大教育信息化平台
贵阳白云区:“诚信森林”顶层设计见真功
跨境电商人才核心能力分析及培养路径选择
习近平领袖核心能力的演进轨迹
白云区老年大学获“省级老年大学示范校”荣誉称号
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综述
贵阳白云区加强技防建设保社会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