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摭谈

2017-04-10冯玉川

甘肃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冯玉川

【关键词】 数学教学;计算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5—0055—01

计算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数学知识中的每一部分内容都与计算息息相关,计算可谓是学习数学的核心和靈魂。因此避免计算错误,提高计算准确率就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智力因素、心理素质等因素,感知事物往往是表象的、片面的,容易被强信息干扰,在理解、接受知识信息方面比较迟钝,感知信息模棱两可,知识要点接受出现困惑,随意停留在某一信息上的时间是短暂的。再加之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算理不明、书写不规范等原因,出现了因人而异的错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出色的计算能力成为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做题中减少不必要的错误,更能培养其科学、严谨、规范的思维能力和品质。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首先,要求学生对待计算要有一种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在计算时要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也就是在计算时要一看(看数字、看符号、看步骤)、二想(想算法)、三写(写过程)。其次,针对学生粗心的老毛病,可以采取一些形式多样的激励策略。如,奖励一朵小红花或者一面小红旗,比比看谁是计算“小能手”等,以此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提高计算的效率。在算完一道题后,学生往往对计算后的检验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养成“回头看”的良好习惯,致使一部分完全可以及时改正的错误也与之失之交臂。其实在计算完后,及时进行检查,完全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引起的错误。例如,计算“18+12”一题,列竖式时误把12看成21,如果再回头检查一遍,这样的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二、培养严谨的思维能力

高土其同志曾经指出:“思维的科学是培养人才的科学”,“国家的竞争、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其关键在于思维的培养。”思维是计算的源泉。数学知识连贯性强,衔接紧密,加之小学生情绪的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对知识结构转换迟缓,故而教师要积极采取适当的措施,让学生停留在某一知识点上的思维随题型不断变化,避免由于思维定势而出现错误。

三、培养审题能力

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小学数学当中,数学计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计算能力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性,因此,教师有必要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笔者是这样做的:首先培养学生认真读题进而理解题意的习惯。要求学生对应用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词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正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其次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概念、计算法则。数学概念是学生计算的基础和信息源泉,在教学实践中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每节课教学伊始,可以利用3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数学概念的回顾、记忆。久而久之,熟能生巧,就为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打好了基础。

四、培养检查和反思能力

上课的成效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给教师,教师应该重视这一信息反馈,及时记录,提出改正策略,总结成败得失经验,为再次教学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学生解题发生错误时,教师不能包办错题分析,可以留足讨论时间,让学生反思错误形成的原因,由此得到启示,进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总之,只有查清了学生产生计算错误的具体原因,然后才能给予恰当的辅导。例如,对甲生应要求仔细看清题目,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对乙生则要牢记口诀、公式、进率等;而对丙生就要帮助他理解数量关系等等。只有经过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消除计算中的错误,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更上一层楼。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