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保金融协同发展研究
2017-04-10王小彩魏荟颖孟晓倩
王小彩 魏荟颖 孟晓倩
[提要]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为河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而金融的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金融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保定市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地位,京津保率先联动发展会更好地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本文首先将国内外金融协同理论进行梳理,为京津保金融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利用F-H模型对京津保地区金融协同发展程度进行测量;最后从保定市角度出发,为推动京津保金融协同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京津保;金融协同发展;F-H模型
本文为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课题编号:2016Q073)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16日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保定市被纳入中部核心功能区,明确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此背景下,保定市提出“要推动京津保区域率先联动发展”。2016年国家发改委批复《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明确提出“京津保0.5~1小时交通圈”,保定市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保定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京津保协同发展”这一概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如何推进京津保金融协同发展、促进保定协同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文献综述
金融协同发展这一概念提出的较晚,近几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而成为各方研究的重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必然要求与此相适应的金融跨区服务,进而实现金融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和合理配置,即金融协同发展。金融协同发展理论是金融发展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是协同理论在金融研究中的应用和拓展。
国外关于金融协同发展的研究,更多的是在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内,研究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关于经济、金融政策的协调,并集中于国与国的金融合作和金融协调。Robert.A.Mundell首次提出最优货币区理论,认为建立地区间密切相关的货币制度、甚至发行统一货币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Frenkel.J.A(1998)认为各国以及各地区采取的经济政策是相互影响的,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其他地区政策实施的效果,因此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各地区必须加强协调和合作。
国外地区金融协同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城市群。Boudeville(1966)将增长极理论运用到区域经济学,认为在城市集群演化的初期,应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形成区域内的核心城市,再辐射至整个区域。Krugman在20世纪末期引入了城市溢出效应的概念,构建了“多中心城市结构的空间自组织模型”,解释了城市集群的发展规律。城市集群形成的过程也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与协调发展,这极大程度上归因于城市群的产生促进了市场开放以及金融、人力等资源的流动,与之对应的是金融的协同发展也会极大程度上提高城市集群以及其所在地理位置的经济进步。
国内关于金融协同发展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研究多是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对策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研究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孔祥毅(2002)较早地从金融协调的内涵和外延的角度出发,提出金融协调方法应包括市场协调、政府协调与第三种协调,并深刻地解释了金融协调理论。窦尔翔、何炼成(2004)认为金融发展通过资产流动、金融市场与商品市场的一体化运作、资本市场融资等途径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金融协同发展具有必然性。
二是研究我国当前的区域金融协同发展模式。我国主要是通过区域内金融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进而推动区域内部的金融进步和经济发展。张烁(2014)从理论上分析了区域经济金融中心的经济、金融辐射和扩散作用,但也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难点就是对不同层次和结构特点的区域性的金融中心的培育。闫彦明(2010)总结了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效應的几种主要途径,如资金流动、设立分支机构、金融信息服务等。
三是研究国内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金融协同发展实践经验。何德旭(2015)认为长三角金融协同发展较为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引导。政府与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加强合作,推动长三角金融协同发展制度化、常规化。而珠三角地区的金融协同发展依靠市场自发形成,这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产业、自然条件相关。李方(2006)认为影响长三角地区金融融合的最主要原因是区域金融共同市场的缓慢发展,资金不能有效地流动。
四是研究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问题。余安然(2014)认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对当前京津冀产业结构、金融政策存在问题的解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祝尔娟(2014)、陈建华(2014)认为金融协同不仅可以缓解京津两地的压力,还可以促进河北的发展,三地共同谋求区域增长。
由于金融协同发展这一概念提出的时间较短,专门研究金融协同发展的文章较少,只是简单提及金融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于金融协同程度如何测量、如何实施等实际性的问题缺乏进一步的研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关于京津保金融协同发展的研究较少,这显然不利于保定市金融产业的发展,显然不符合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总体要求。
二、实证分析
(一)模型介绍。F-H模型,即存贷款分析法,通过对区域内储蓄、投资与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假定,若区域整体金融一体化程度较高,则资本完全流动,区域内任何一地的储蓄都能跨区域流动投资,因此地区的储蓄和投资是相互分离的,其相关系数较低。基于此,检验区域内金融一体化程度的模型为:
其中,L为金融机构贷款资金总量,D为金融机构存款资金总量。
为消除上述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将模型进一步调整,即对一手数据进行处理,去除经济周期波动和地方政府的干扰。分别用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和财政支出来替换前两者的干扰,对于将这两者去除后的残差作为投资和储蓄进行拟合就是纯粹的区域金融一体化发展研究。具体方法如下:
(二)实证检验。本部分主要选取了2004~2015年京津保三地的GDP、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地区财政支出等数据,分别建立无条件的F-H模型和有条件的F-H模型。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
首先,对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数据做Pearson相关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1)
一般而言,存款的变动与贷款的变动是相互影响的,根据货币创造原理,存款增长不仅会使贷款量增长,也会使银行的存款量增长。一方通过贷款方式获得生产要素,其款项最终会变成生产要素供应方的存款,因此这就很容易理解存款和贷款之间较强的相关性。
其次,以投资率为因变量,储蓄率为自变量,对各地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方法来检验时间序列数据的稳定性,进而发现都是一阶单整序列,通过协整检验发现时间序列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
1、针对无条件的F-H模型,涉及到的是面板数据,以(D/Y)it与(L/Y)it分别为因变量和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
(L/Y)it=0.1974+0.6879(D/Y)i+αi*+ui
对于无条件的储蓄-投资系数β=0.6879,和0相差较大,说明京津保地区的储蓄与投资相关性较弱,资本流动性较差,金融一体化程度有待提高。
2、针对有条件的F-H模型,首先将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可以得到存贷款余额与生产总值的比率,即(D/Y)it与(L/Y)it,计算财政支出与生产总值的比率记为Fit,将地区生产总值进行滤波处理得到yit。对上述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三、对策建议
(一)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支持京津保金融协同发展。积极鼓励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完善服务类别,为京津保协同项目提供结算、投融资、咨询、租赁、理财、担保等综合性金融服务。积极引进北京、天津等地私募基金、金融租赁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完善保定市金融机构体系。此外,要积极支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通过项目融资、并购贷款服务、扩大抵质押品范围、商圈担保等多种方式,引导信贷资金向协同发展涉及到的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倾斜。京津冀地区内相关金融机构也可以使用联合授信、银团贷款等方式,实现上下联动和横向联合,加大对优势产业及关联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对于区域协同发展中涉及到的重点开发区和区县,要积极鼓励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入驻,增设网点,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二)加强金融机构合作交流,促进金融要素合理流动。加强金融机构合作交流。鼓励各家商业银行河北分行与北京分行、天津分行积极开展合作交流,创新业务模式及合作机制,打破区域限制,寻求互利双赢新思路。积极引导北京、天津两地的证券、保险、基金、信托公司等机构与保定各金融机构的业务往来,广泛参与京津保协同项目。此外,研究放开保定银行到区域内其他省市设立分支机构和开展业务,就京津保协同项目加强与京津金融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一方面有利于壮大保定银行的实力,提升其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推动京津保协同项目的顺利进行。
推动金融人才的合理流动。鼓励各家金融机构实行金融人才区域内轮岗交流、异地挂职等,促进金融人才的交流和学习。鼓励商业银行建立京津保三地分行间业务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行长联席会、业务部门碰头会,沟通协调区域重点业务。此外,通过提供优惠政策、打破阻礙人才流动的各种政策壁垒和障碍,吸引京津优秀金融人才,推动保定市金融快速发展。
(三)加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承接京津金融业务转移。当前京津保存贷款资源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金融资源自由流动的外在条件,造成河北省不能充分利用京津优质资源。因此,保定市要积极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信息平台;建立跨区域信用评价标准,整合三地政府、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等各方数据,搭建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加快支付清算、结算系统建设,探索建立京津保金融IC卡“一卡通”工程,联通三地公共服务、交通、消费、旅游等各项活动。
进一步强化承接京津金融产业力度,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京津地区金融机构总部向保定市转移或在保定市设立结算中心、资产管理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电子商务中心、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等功能性总部,促进金融机构总部和功能性金融机构在保定集聚发展。此外,根据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集中的优势,建设创新活跃、高效运营、环境优越的“金融街”或开发区,吸引京津金融机构的入驻。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琰,张鑫.深化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J].中国金融,2014.20.
[2]李文增.建立京津冀金融发展协调机制[J].金融世界,2014.4.
[3]李喆.基于储蓄—投资相关性的京津冀金融一体化的现状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2.S2.
[4]田琳,杨蒙,赵乘等.京津保率先联动中保定产业园区金融支持探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8.
[5]任倩,胡书金,聂会文.保定市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金融支持研究[J].金融经济(理论版),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