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管类人才需求状况及培养模式研究

2017-04-10王宝娜董芳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7期
关键词:经管类人才培养应用型

王宝娜+董芳

[提要]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要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与时俱进,在通识教育基础上紧密结合社会及用人单位对于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本文在进行人才需求调查基础上,对经管类应用型人才素质结构模型的构建以及经管类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素质培养模式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经管类

基金项目:2016-2017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财经类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16GJJG168)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经管类应用型本科人才需求状况调查与培养模式分析

收录日期:2017年2月20日

一、调查单位基本情况

课题组实地调查共收集了50家用人单位的信息,其中企业经营范围以京津冀地区为主。调查的用人单位中48%是民营企业,其次是个体经营者、事业单位、国企、外资企业等。调查的用人单位业务领域包括服务业、制造业、农业等,其中商业、金融、流通、IT等服务业占80%以上。另外,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企业人数在5,000人以上的仅占20%,80%的用人单位为中小型企业,特别是人数100~500人的企业占到总样本的20%。中小型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这些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量较大。这一就业现状与当前京津冀地区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及其用人需求量的增加是较为一致的。

二、企业对经管类应用型人才需求情况

(一)企业关注的学生能力、品质和学习成绩类型。如图1所示,半数以上的企业在招聘时非常关注学生的社交能力、协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其次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也是企业较为关注的方面。社会交往能力的水平、团队之间的协作效果和专业技能的扎实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培养人才模式是否完善与合理,当然这与学生的家庭环境和自身学习能力也是密不可分的。(图1)

如图2所示,企业在招聘时更为看重大学生是否具有敬业精神、团队合作能力、诚实品质、吃苦耐劳、积极主动学习、对企业忠诚等方面。对于企业而言,爱岗敬业是第一位的,只有具备敬业精神,能够进行积极主动的进行团队合作,才能较快地融入企业之中,掌握工作要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企业认为大学生应该具有诚实、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对待企业忠诚。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企业在关注学生成绩类型方面,最为关注的就是学生的实践、实习学习成绩和专业课成绩,这与企业的优先选择毕业生的条件是相吻合的,如图3所示。(图3)

(二)企业对毕业生的优先选择条件。如图4所示,大多数企业优先选择有工作经验和专业对口的应聘者,其次是有学生干部经历、拥有各种资格证、有较好的外表气质等。这给经管类院校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出了要求,学校应尽可能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各种实践和实习机会,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拥有一定相关行业或岗位的工作或实习经验,以便在今后就业择业时具备一定的优势。

三、经管类应用型人才素质结构模型的构建

依据理论研究和调研结果,本研究构建了由“基本素质、职业素质及创新素质”所构成的经管类应用型人才素质结构模型,如5图所示。

(一)基本素质。基本素质包括政治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其中,政治素质对于学生来讲是指掌握基本的政治理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品质、文明的言行举止。科学素质则包括掌握科学知识的多少、理解科学思想的深浅、运用科学方法的生熟、拥有科学精神的浓淡、解决科学问题能力的大小。综合表现为学习科学的欲望、尊重科学的态度、探索科学的行为和创新科学的成效。人文素质指在人文方面所具备的综合品质,即由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人的气质和修养。人文素质包括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政治理论修养等。与专业素质不同,人文素质强调的是“价值理性”,即人的精神追求和理想主义,重点在如何去“做人”。心理素质指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品质,对学生而言,指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性、乐观稳定的情绪、勇于探索的精神、能够正确认知自己和他人、善于与人交往等。身体素质指人的体格和精力的统称,对学生而言,指具备健康的体格、充沛的精力、对日常工作压力有较强的承受能力、良好的卫生习惯与生活规律等。

(二)职业素质。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团队精神、敬业精神、专业素质、环境意识以及法律意识。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有很大限制性的约束机制。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敬业精神是在职业活动领域,树立主人翁责任感、事业心,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培养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力求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努力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摆脱单纯追求个人和小集团利益的狭隘眼界,具有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和艰苦奋斗精神;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务实苦干精神,把对社会的奉献和付出看作无上光荣;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和调控职业行为。专业素质指在所从事的职业或承担的专业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本质属性是职业性。对学生而言,指将来成为管理人才所具备的职业素质,主要体现在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熟练程度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同时也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创新潜能等。专业素质是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重点在如何去“做事”。而环境意识和法律意识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环境意识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水平,即环境价值观念,包含有心理、感受、感知、思维和情感等因素;二是指人们保护环境行为的自觉程度。法律意识是一种观念的法律文化,对法的制定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生而言指的是学生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认识(法律感),对法、法律制度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法律知识),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

(三)创新素质。创新素质应包括创新意识,由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构成的创新能力、创新知识等三个方面。与学术型人才相对应,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强调对客观规律的发现与研究。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创新知识方面的特征表现为“复合性”(广博的跨学科知识)和“应用性”(夯实的专业知识基础)相结合;创新能力方面的特点为“综合性”和“实践性”相辅相成,“综合性”是指能够运用科学理论知识和方法来综合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将解决方案付诸實施,并能够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创造性地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践性”是能够以成熟的技术和规范为基础、熟练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技艺的操作运用,并能够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的二次开发,而“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综合运用必然离不开创新思维。

四、经管类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素质培养模式

(一)构建学科基础阶段——专业方向阶段的“两段式”培养过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过程适宜分为学科基础和专业方向两个阶段。学科基础阶段进行通识教育,用于解决强化基础和拓宽知识的问题,教学时间约可用四年的前2/3部分。学科基础阶段着眼于基本知识、专业基础理论和素质培养,以奠定作为一名本科生所必须具备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专业方向阶段进行专才教育,用于培养营销技能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能力,教学时间约可用四年的后1/3的时间。专业方向阶段主要进行营销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不同高等院校的实际运作中,可以通过调整两个阶段的不同比重,来实现对所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调节。

(二)设置应用性课程体系,体现灵活的专业方向。为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本科营销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学校应设置应用性课程体系,体现灵活的专业方向。应用性课程体系设置应紧紧围绕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进行设置,根据应用性原则选择教学内容,确立合理的课程结构,使整个课程体系能体现出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结合。既能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复杂多样的实践工作,又能在运用专业技能时,实施一定的计划和应用某种策略,表现出灵活性和变通性,在解决市场问题时,又能反映出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同时,课程体系还应针对不同行业的发展态势和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群,使学生能较好地适应市场需要。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为此,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中,需要增加实践性教学的比重,构建分类设计、分层施教、分步实施、独立设置的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围绕着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高等院校需要构建从课堂内系统的、综合性的实践技能训练,到课外的自助式开放实验、贯穿校内学习全过程的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培养体系。

(四)深化产学合作,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深化产学合作,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保证。为此,学校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依托行业和企业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社会相关行业的企业专家骨干参与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二是依托行业和企业建立较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并由企业参与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制定,为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提供有力的保障,并使其更具有针对性;三是要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选派优秀的专业骨干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挂职培训,同时丰富自己的教学案例。

(五)理论与实践并重,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教师。而普通高等院校教师一般都侧重于理论方面的优势,社会实践方面较弱。因此,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关键。为此,高等院校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努力参加参与更多的社会科研项目,提高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可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培养双师型教师,如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专家论坛、专业学会或行业协会;支持鼓励教师走出去参与企业实践;适量从社会引进专职或兼职行业专家和学者。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沛,王文红,鲁承昊.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0.

[2]侯爱荣.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设置的内在逻辑与机制建构[J].江苏高教,2016.6.

猜你喜欢

经管类人才培养应用型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