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业平台协调机制浅议

2017-04-10曹胜强王昆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7期
关键词:创客毕业生大学

曹胜强 王昆

[提要] 2015年在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经过整整两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种新趋势,并初见成效。而大学生作为创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突出的环境下,党中央与各地政府相继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当然,创业对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来说并非易事,特别是个人或团队创业。而当下国内正在迅速兴起的创业创新平台,也为大学生创业群体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正在成为大学生

一、理论基础

(一)关于“创业”概念的表述。理论界中对于“创业”这一概念的理解有不同的表述。表1中是较有代表性的理解。

(二)当下主流创业平台。“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hacker”,他并非指电脑领域的黑客,而是指不以营利为目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成现实的人。而在全球不断涌现的创客空间就是为这些创客们提供實现创意和交流创意思路及产品的线下和线下相结合、创新和交友相结合的社区平台。

同时除却创客空间,有的大学也会创立自己的创业基地,以帮助大学生完成创业的初期迈步。它往往会在学校附近,并且和学校有着紧密的联系,创业者可以在这里享受到很多的资源和更加廉价的基建,比如上海松江大学城的创新、创业园,以及上海同济大学的创业孵化基地等。

二、大学生创业现状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趋势调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提出之后,国务院以及各相关机构制定了一系列推动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此举也引起了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将我国的大学生创业热潮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地。

实际上,我国现如今大学生创业情况究竟如何?根据《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在通过抽样调查我国2015年大约26.4万大学毕业生发现,前一年(2014届)应届毕业生中,约有21万选择自主创业。在通过对2010~2014年连续五年大学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研究发现,五年之内应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基本保持在一个稳步上升的趋势。(图1)

麦可思研究调查报告表明,2014届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有约2.9%在毕业半年后选择自主创业,而教育部公布的2014年全国大学生数量为727万人,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则2014届大学毕业生中约有21万人选择创业。

(二)三年后坚持创业梦想大学生数量研究。根据麦可思研究数据,2011年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3年后仍在坚持自主创业的比例为44.8%,相较2010年同比增长了3.7%。而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也呈现同样趋势,2011年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应届毕业生中,3年后仍在坚持自主创业的比例为48.9%,相较2010年同比增长了6.3%。(图2)

三、大学生创业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大学生自身创业意识的束缚

1、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不坚定。成功对于每一位创业者而言,从来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想要创业成功,除了亲朋好友的鼓励和支持因素外,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自我定位是能否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当今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往往眼高手低,创业的想法足,对市场过于乐观,因为缺乏经验往往考虑问题简单,心智不成熟,面对创业往往缺乏准备,创业中遇到各种困难在所难免。很多大学生心理素质差,很难经受住困难和考验,受到挫折很容易就放弃努力。

2、缺乏市场意识和社会经验。创业的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需要对市场有必要的了解并能协调好地方政府、合作伙伴、客户等诸多关系。大学生创业群体是刚走出校门的青年,对残酷的市场竞争观念淡薄,缺乏市场调研,缺乏实际经验,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到位,仅靠已有的书本知识很难应对突发事件和各种危机。

3、创业动机不正确,急功近利。正确的创业出发点应该是解决目前社会上存在的某个难题,个人非常有兴趣解决并且具备相关能力。创业需要盈利,但盈利需要循序渐进。目前很多大学生创业的动机就是赚钱,心态浮躁,期望值过高,对准备从事的项目有些并不是很感兴趣,只是幻想快速赚到第一桶金,缺少社会责任感和务实精神,这种创业往往成功率非常小。

(二)创业教育的目标不明确。宏观创业创新教育培养政策缺乏战略性规划和实施机制,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有呼应政治需要的应急敷衍之嫌,或“纸上谈兵”,或各念其经。如创业教育没有形成体系,缺乏把其纳入涵盖一生的国民教育体系:大学之前应试教育体系里偏离政策预期,彰显传统守业教育,根本没有循序渐进的自立自强、创新竞争、企业经营投资理财、成本利润、金融资本、商务营销等重要理念、专业常识概念的传授,更缺少饱含深意的勤工俭学、营销体验的职业、创业前置教育;而当前大学阶段创业教育“应急式末端开发”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普适性和个性化培养、知识传播和能力转化、校园传授和社会对接等矛盾比较突出;大学生多数仅有创业热情、理性概念等创业教育知识,整体缺乏创业实践能力的掌握,凸显热情有余而能力不足的尴尬局面。

创业教育引入中国时间较短,发展有限。创业教育课程在中国高校之内尚未普及,传统教育观念陈旧,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更是被置于文化知识的学习之后。因此,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与其受重视程度不成比例。有一些人认为创业教育的宗旨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创办企业,即“创办企业论”。这种认识普遍存在于社会和高校中,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会人如何去开办公司。显然这种认识会使创业教育走入“高端化”、“精英化”的误区中。还有一些人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授学生如何创业?创业的步骤有哪些?创业基础知识有哪些?本应该生龙活虎的创业教育被有些高等教育工作者变成了职业教育。

(三)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各级政府制定的激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大多政出多门、重复设计,“婆婆多,都在管”,执行过程遇到矛盾却又“推诿扯皮都不管”,即部门之间对大学生创业的管理和服务多为各行其是,呈现断裂关系。政策制定存在政府部门服从政治需要,敷衍塞责,高谈阔论;高校没有社会行政管辖职能,只能“塑神出庙”推向社会;行业乐于自主“近亲繁殖”,态度暧昧而推诿扯皮;市场坚守利益法则铁面无私、绝不宽容的社会条块分割现象。如有的创业优惠政策局限在某一部门的权力范围内,优惠条件散落于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缺乏部门间环环相扣、相互依存且相互支撑的一整套实施措施,统筹落实起来又相互掣肘;有的优惠政策落实中审核条件苛刻、审批程序繁冗,“庙”多“神”多,都要拜谒,遇到阻隔就会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使创业者望洋兴叹,创业激情胎死腹中。

创业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只有经济发展了,教育才能发展。因此,创业教育的开展不能因为地区经济的差异而停滞。但是,由于经济的差距,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创业情况还是存在很大差距。

四、创新创业平台的运行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运行状况。简单的以松江大学城的创新创业基地为例,设立之初的创新创业中心可谓是备受欢迎,并且曾迎来一个创业团队入驻数目的高峰,然而数年之后,整个大楼开始变得冷清,以前繁忙的办公室早已是落满灰尘,杂物堆积。这时便是一个创业断层期,早期创业者在历经考验后,成功的团队开始寻找更为有利的场所,失败的也逐渐撤出大楼,然而在资源的空出之余,却没有足够多的新团队入驻,这就造成了一个断层。当然,断层的产生便使两者之间的协调机制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创客空间的运行模式。创客空间作为多资源共享的平台,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公益组织组建创立,在后期维护经营可主要分为内外部投资和会员制收费两种情况。创业团队可根据自身需要在创客空间使用资源,并可在创客空间内举办活动来吸引他人的参加。同时,创客空间也会自主吸纳有才能之人,并积极发展成会员,通过会员之間的经验、创意分享,在对创意感兴趣之后,可自行组队成立项目组,开展项目,并且可以吸引其他成员的参加。

五、总结

总的来说,大学生创业与创新创业平台还是缺乏更为紧密的联系,并且学校的创业教育对于创新创业平台的选择并没有给出太多的建议,导致大学生在创业之初迷失得不知方向。因此,不管是学校主创的创业基地还是社会团体支持的创客空间都需要更加注重大学生,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怀揣理想和信念,并有着饱满的创意,对于创业也是充满着新奇和期待。

主要参考文献:

[1]陶敏.大学新生择业和创业意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90.

[2]熊思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大学作为[J].群言,2015.4.

[3]麦可思研究.中国2014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R].2015.

[4]王玉梅.大学生创业关键成功因素探析[J].学理论,2011.27.

[5]搜狐教育.图解2015年中国大学生创业现状[N].2015.5.26.

猜你喜欢

创客毕业生大学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