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以班主任为主导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017-04-10穷吉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社会家庭班主任

穷吉

摘要: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班级教育力量整合,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三者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关键词:班主任 心里健康教育 学校 家庭 社会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班级教育力量整合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三者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一、班主任与学生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1.发挥学生个体的教育力量

班主任通过平时观察以及与学生交流,全面地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因人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在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个体的力量和作用带动和影响班级其他同学,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如用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用品行优秀的学生帮助后进生等。班主任通过召开优秀学生学习方法介绍会的方式,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和做法去感染和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座位的安排,将学习好的学生安排在教室的中间位置,发挥优秀学生的辐射作用。

2.发挥学生群体的合作教育力量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要学会合作、互助、宽容,感恩。学习小组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组内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也同时促进了班级整体的学风和班风,增加了学生的集体荣誉观,使学生意识到了什么是责任和分担,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和任务。让学生动起来,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就会增加一份学生的自信。

3.处理好班主任与学生关系应遵循的原则

(1)服务原则。作为班主任,在服务的同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如知人善任、批评教育的艺术、关心爱护的艺术等。

(2)民主的原则。班主任要让学生有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积极去参与班级的管理与建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他们一个舞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公平原则。班主任要一视同仁的对待所有学生。要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那么学生就是孩子。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和环境,他们的差异性早就存在。但是,班主任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不能拿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要看到学生的进步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成长。

4.确定好班级和个人的奋斗目标

目标是动力,具有明确目标的人才会集中精力,奋勇前行,不会被身边的小事所困扰。立大志,方能成大器。班主任根据本班的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制定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

5.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活动

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交往、互相了解,从而奠定感情基础,促进友谊的建立发展。同时发挥和展示学生的特长,建立自信和自我价值观,帮助学生快乐成长。

6.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只有在集体中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才能使集体发挥强大的教育力量。所以班主任要经常组织学生学习道德规范,政治理论,提高他们的认识。

二、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协作形成教育合力

1.班主任与科任老师协作形成共同的教育合力的方向

(1)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共同的教育目标;(2)协调各任课教师的教育行为,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3)了解任课教师课堂管理情况,协调任课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4)积极争取任课教师参加班级活动,促进师生交流。

2.班主任应帮助科任教师了解学生

班主任要及时地把学生的全面情况反馈给科任教师,让他们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性格、家庭都掌握了一定的了解,能做到心中有数。班主任要邀请科任教师参加活动,增加和学生了解的机会和场合。

3.班主任应向科任老师传达班级管理思路和发展方向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期特点,结合学校教学的实际,班主任让科任教师知道本阶段的教学和教育重点,使得所有任课教师的教育方式一致。

高中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可以组成学生高考辅导的团队,他们的命运和学生的命运拴在了一起,他们既是同事,也是战友。他们和谐交谈往来,互相帮助,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班主任与科任老师和谐相处,在学生当中起到模范的作用,无形中影响到学生处理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会向自己的老师学习,同学相互间和谐相处,学习上共同进步,生活上互相关爱、帮助,营造出和谐的班级氛围,大家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三、班主任与学校各部门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1.与教学管理部合作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对于高三年级的学生,班主任积极配合学校邀请一些著名的高考辅导专家对学生的复习备考进行指导;当学生参加完高考离校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组织班主任和有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高考的报考指导。

2.与教育管理部合作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例如,班主任积极配合教育管理部门进行高一新生的军训,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高三入学仪式”,向高考发起了最后的冲锋。还可以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感恩”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还可以开展步行远足活动,以锻炼学生的毅力和耐力,让学生在放松心情的同时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为学生的成长创造和谐的心理环境。还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体会和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后的幸福,用社会生活的实践教育学生,只有平时的努力和付出,才有最后的收获和成功。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劳动的艰辛和农民的劳累……

3.开展读书会活动

利用每年“4月23世界读书日”开展读书会活动,要求高一、高二学生积极参加,可以通过写读后感,举办演讲比赛等方式督促学生好读书、读好书。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引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和谐校园。

4.与校党支部和团委合作开展爱国、安全、文明、法制教育

例如,可以利用“9·18”纪念日、“国庆日”“清明节”“文明礼貌月”等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养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5.与心育管理部合作开展心理辅导、疏导、治疗工作

心育管理部的建立和工作的开展,为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师职能的拓宽和转变给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气象。班主任发现学生一些特殊的心理健康问题时,特别是和班主任有关的,要及时反馈给心育管理部门和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协助这些有特殊心理辅导需要的学生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

四、班主任与学生家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主要形式和渠道。但学校教育不可能代替其它形式的教育,它必须包括家庭教育在内的其它教育的配合与补充。通过建立家长学校,召开家长教育主题报告会,各班级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家长会以及家访工作,班主任和家長一道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有效地整合家庭教育的力量,并在实践中要不断摸索新的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1]林晓群,殷恒蝉,马强.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1).

[2]林崇德.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

[3]张忠,陈家麟.论道德健康与心理健康——兼议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价值、目标的拓展.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

猜你喜欢

社会家庭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家庭“煮”夫
班主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