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探究

2017-04-10王俊香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高考作文

王俊香

摘要:任务驱动型作文增加了非常具体明确的任务指令,其目的是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关键词:高考 任务驱动 作文 探究

任務驱动型作文源于教育部考试中张开老师的一篇文章《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在文章中正式提出了“任务指令”的概念,并受到广泛的关注。如今,对于这种新提法,新的作文命题大家均有了较为一致的看法。这种写作方法被认为是这几年高考备考的重点,本文就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进行研究,为以后的高考作文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内涵和特征

“任务驱动型”这个词最早是由维果茨基提出的,在英美等国运用于日常的教学和写作,而它的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体式驱动、内容驱动、对象驱动和思维驱动,根据不同的驱动方式表达对作文的不同内容和情感,对给出的命题也有着不同角度的思考,因此,在进行驱动型作文写作时,应认真读取题目及写作要求,在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在写作过程中注意结合题目进行写作。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具有具体命题的和立意的作文,对于学生来说,审题并无难度,但立意的高低却有区别,而“立意”是写作的中心,在议论文中,“立意”又叫做中心论点,是整个材料的中心思想的体现和基本情感的表达。如在高三年级的作文训练中的一篇文体:

地铁上,一男子随地吐痰后遭到指责,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与乘客们对骂,一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群走到“吐痰男”跟前踢去一脚,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此时,有出来劝架的乘客职责“黑衣男”:“打人是不对的”。则有更多的人认为,黑衣男做法可取。这段视频在网上流传后,引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思考。

请你就其中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题材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利益,标题自拟,完成写作。

就此篇作文进行分析,发现很多的学生都存在以下问题:(1)对材料分析不够。一些学生往往在进行材料分析时只停留在表面,如对于黑衣人的做法,有学生就立题为“该出手时就出手”“鼓起勇气,站出来”等,这些立题和表达过于表面化,对文章并没有理解到其深层次的含义,致使文章肤浅,难以展开深入的辩论。(2)评判过于简单。对于材料中两个人物的分析,一些学生就“黑衣男”的做法表明态度,说“我赞同他的做法”或说“他的做法欠妥”等,对于高考作文这样简单的对命题进行判断,有的评卷人会认为他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刻。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立意存在问题的原因

1.对题型理解不到位。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任务指令逐层深入,在引导学生思维的同时明确写作任务,对于文章的表明态度的看法一般情况下不可以只做肯定的或否定的分析,需要全面的思考,评判其正确的一面,也要评判其错误的一面,并且要对你的评判做出具体的阐述,这样才能够让评说更为具体。

2.对事物定性不准确。在写作过程中首先要对一切物体和现象做出正确的认识,进行准确的评判,确定事物的属性,然后根据材料来确定需要描述的事物。

3.对概念的限制不清。通过对材料的事物进行分析,使得学生产生了一个概念,而仅仅是概念还不能够进行写作,需要结合材料对概念进行判断,使文章在给出的题材范围内,提高文章写作的针对性。如本文的例题中体现的一种教育现象,乘客口头批评并没有什么作用,而“黑衣男”上前踢一脚效果很明显,因此,对于“惩戒”的分界就不能够进行很好的区分了。

四、任务驱动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1.任务分析以及知识点剖析。在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放松愉悦的写作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中避免在严肃乏味的环境下不懂装懂的现象出现。在写作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把自己选择和设计的任务展示给学生,学生看到任务后会有不同的分析,教师也可以吸收学生的一些好的写作方法,进而教师再针对教学目标一一进行详细的讲解与剖析,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扎实的掌握,在学生吸收的知识之后,再给学生一些新的写作任务,,这样逐渐培养写作兴趣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写作教学效率。

2.任务的选择和设计。任务的选择与设计在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中占有关键的地位,所以教师在选择和设计任务过程中要根据教学计划、课时安排、教学目的等方面全面考虑,选择和设计出有代表性的任务。首先要考虑到任务的实际情况,具体讲要让学生感觉到能学以致用,而且让学生学习起来得心应手,避免任务脱离了学生的需要。其次,任务的难易程度的选择和设计要适中,考虑到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避免导致学生写作动力减弱。最后,任务的选择和设计最好要有一定的覆盖性,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写作能力,已达到相应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整合。

五、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提升策略

1.任务驱动型作文立意的关键就是从特殊个别中发现一般,写作要从材料中抓出关键点,找出中心论点进行写作,对学生在这样的写作中多训练,在日常的以论文中可以不必有缘事析理,要求学生分析出符合定义的本质,从材料中找出共同点,使学生能够对材料进行详细地了解,然后根据材料的中心论点进行立题。

2.认真分析材料。阅读材料并且要读懂材料,在给出相应的素材时,学生应该多读几遍素材,从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对素材进行全方位的理解,认真分析材料,不要过早的,随便的下定论,综合对人物的思考,对事件的分析进行立题和立意,我们只有在掌握材料的范围、含义后才能找准关键点进行写作。

3.解决学生对事物定性不准的问题,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素材的能力,要将材料进行量和质的分析,量的分析以总体为对象,而不纠缠于个别,通过数字的统计、比较等,认识事物的本质。量的分析有助于确定事物的“坐标”、流向和趋势,对矛盾进行提示,指引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多对这些素材进行讲解,通过较多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出现相似的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共同点,进行准确地分析,从而立题、立意都较为准确,进行更好地写作。

4.对于概念的限定不清的问题,对材料进行内部的分析和外部的分析,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可以一分为二,只有打破表面的统一,才能进行事物的认识。如例题中“黑衣男”踢一脚与“吐痰男”安静,它是相对的,如果“吐痰男”够强悍,“踢”就不会达到安静的效果,因此事物的内部存在着不同的两极,可以在对素材给出的概念了解不够清晰时从事物的性质上、程度上、动机上、效果上、态度上等把握事物的两极,并结合给出的材料进行原文的分析,解析出其中主要的意思,从而把握好题材的中心进行写作,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六、结语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近年新兴的一种作文方式,任务驱动型的写作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一件事物的分析能力,对一件事物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对于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首先要认识深刻,然后在评判时要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对于人物或者事物的分析要准确,从多个角度对中心点进行讨论有助于学生紧扣命题进行写作,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范德普.高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的书面作业设计策略[J].成功,2013.

[2]周国祥.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探究[J].高中数理化,2012.

[3]李春燕.高中数学作业的个性化设计与实施策略[J].教育,2016.

[4]孙晓莉.高中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与实施策略探讨[J].好家长,2014.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高考作文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