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探讨
2017-04-10尹大伟
本文为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2015年度教育教学研究基金立项课题(编号:JXYJ2015008)成果
【摘 要】 文章介绍了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背景,阐述了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内涵及可行性与必要性。认为,工作课程化有利于增强辅导员的工作实效,体现了工作的计划性和系统性,也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需要,有利于认定辅导员的教师身份。同时指出,要避免辅导员工作“课程化”走入误区。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依据;必要性
教育部24号令指出,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要求辅导员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拓展工作途径,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1]这是教育部对高校辅导员的定义。而与时俱进、科学合理是实现教育实效性的关键,辅导员工作受众对象多、业务范围广、方式多样化,常见的方式有访谈、心理咨询、日常教育和网络教育等等。辅导员“课程化”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这种形式是由很多高校共同尝试探索的成果。
一、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背景
1、辅导员执行力的影响因素
长期以来,辅导员角色不清、定位不准、地位边缘化、发展离散化等问题困扰着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的岗位职责不具体,工作的标准不够明确,绩效考核不够科学。如果辅导员工作脉络不清晰,很难打造成一支工作热情高、业务能力强且效率高的专业化队伍,长此以往便很难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与管理。
从学生角度分析,当代大学生都是成长在21世纪的“九零后”,今年新入学的学生已经到了“九五后”,他们个性鲜明、勇于创新、思维活跃,但是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遇事情绪易多变,易走极端,因此特别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和思想动态。辅导员是学生进入大学第一位领路人,同时也是学生成长的朋友和人生的导师,但由于当代大学生在个体方面的差异性,导致辅导员工作难度较大,对学生难以管理。因此,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是必要之举。
2、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政策依据
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规定了辅导员的干部和教师的双重身份。《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有关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文件,也都为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提供了相当充分的政策依据。以上这些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强有力的政策依据,加强并改进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加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这些在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得以体现。[2]
二、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内涵
1、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内容
随着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也随之不断扩展。目前,辅导员的基本职责主要包括思想引导、发展辅导、生活指导、组织管理和工作研究等内容,具体可细化为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格引导、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学业规划与学习指导、职业规划指导与就业服务、班团组织建设、安全稳定工作、助困工作、院系相关日常事务和学生档案管理等范畴。[3]在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模式下,辅导员工作可以被分为很多部分,如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和资助与服务等等。每个模块要根据学生不同年级进行相应的课程内容设计,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例,大学一年级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树立职业规划意识,确立学业生涯规划方案。大学二年级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大学三年级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就业形势,提高就业竞争意识,还要提高依法维权意识,熟悉了解社会和职业状况及政策。大学四年级的教学目标就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个性特点,激发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要了解用人单位对于就业素质的要求,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就业竞争力。
2、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形式
“授课”这一方式给予教师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党的十七大报告已将表达权写入。表达权作为人类的基本权利,不管是书面表达,或者口头表达,系统表达自己的观点更是知识分子的一种基本需求。但是辅导员的表达也存在弊端,无法满足辅导员的愿望,比如表达对象的有限性、表达时间的被动性、表达内容的重复性、表达深度的浅表性等。辅导员可以通过“上课”的方式进行系统表达,使表达的对象最大、表达的效果最优、表达的层次最高,从而达到使学生了解学生日常事务更公平、更系统的效果。
辅导员为数百名学生开展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需要传播大量的信息,一般使用传统方式的谈话、咨询、通知或者网络传播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而辅以課程教学,可以使学生参与范围变广,接受教育直接。新型的授课形式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系统讲授、拓展训练、案例分析等。
(1)系统讲授:通过系统讲授一些学生活动的流程使学生对于大学期间的各项活动有理论上的理解。
(2)拓展训练:通过一些户内或户外的拓展训练项目提升和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首先为同学们设立一个情景案例,随后设置问题,同学们要结合给定的材料,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最终做出决策或是评论,在模拟的过程中掌握所学内容。
三、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1、工作课程化有利于增强辅导员的工作实效
效率是任何一种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对单位时间利润最大化。辅导员工作量大,任务多,他们“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整天劳累,身心疲惫”,这是当前各界的共同看法。长此以往,杂乱无章的工作任务使得辅导员将上传下达变成了单一的“复制粘贴”,工作时效大大降低,无法做到科学管理。但是辅导员通过承担大量的服务和管理工作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他们与学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日常的工作量设计为一整套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服务工作,不但可以传授给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还可以将辅导员的工作量转化为可以量化考核的课堂教学,更可以使辅导员从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真正增强了工作实效。
2、工作课程化体现了工作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辅导员的工作是有计划性的,而且是高校全部教育工作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辅导员工作应该围绕人才培养为重心。但是如果没有系统的计划,会很容易使辅导员成为办事员甚至保姆的角色。这使得辅导员的工作变得极其被动和不确定,工作计划会被随意更改。而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则是根据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而不因为一切临时和紧急的“问题”就会偏离教学计划,从而确保学生可以受到辅导员全面和系统的教育。
3、工作课程化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现实条件也越来越充分,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非专业性和流动性状况依然严峻,这支队伍一直处于有职业,无专业,传承师徒式;缺大师,少成果,工作事务性;有功劳,无成就,地位边缘化;有队伍,不稳定,发展离散型的状态。[4]为什么会导致这一现象?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这支辅导员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相对落后。长远来说,如果想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专家化,必须以辅导员工作课程化为基础。辅导员应该从工作中获得事业感,要将自己的工作看作是需要奋斗终身的事业,最终要使辅导员这一职业变为像专业教师一样的长期稳定的职业。
4、工作课程化有利于认定辅导员的教师身份
虽然已有相关文件对辅导员作了明确定义—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但是这种身份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学校教学管理部将他们视为教师,给他们安排一定的教学任务;但专职教师却认为他们是干部,原因是他们主要负责开会,传达和完成各级布置的任务。这使得辅导员对自身的身份也缺乏清晰的定位。很多因素造成了辅导员队伍稳定性差,如果说辅导员是教师,与专职教师相比又需要负责管理学生日常生活和政治教育的任务;如果说是干部,辅导员又缺少相应的职务或行政级别。这就使得很多高校对于辅导员的定位不够清晰。所以,各高校应该强调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尤其要强化辅导员的教师身份。强化教师身份可以通过工作课程化,将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转化成完整的课程体系,通过给多个班级同时上课开展工作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用课时来计算工作时间,课酬来计算工作待遇,同其他专职教师的要求同步,那么,辅导员身份认定就会更为清晰了。通过辅导员课程化这一举措,辅导员身份就会得到认定,工作职责更明了,工作积极性更高,更有利于实现培养人才这一目标。
四、要走出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误区
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并不是指辅导员的工作方式只有“上课”一种,也不是指辅导员要把所有的工作时间都放在课堂上,课程化指的是对所有同学进行共同教育的内容以班级或者专业的形式进行固定,通过上课代替日常那些需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重复教育辅导的过程。上课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不容忽视的过程,应该作为重点工作。除此之外,辅导员还应该经常策划组织开展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在有意義的活动中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日常管理和思想引导。但这些都必须在“上课”的基础和指导下进行,如此一来就对上课所授内容有了一个很好的补充。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0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
[2] 百度百科.课程[DB/OL](2011-3-19).http://baike.baidu.com/view/183341.htm.
[3] 冯刚.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11.
[4] 王渝.中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5)100-102.
【作者简介】
尹大伟,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