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旅游视角下陕北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分布特征与开发研究
2017-04-10杨学达
杨学达
摘 要:体育旅游资源不仅有一般旅游资源的共同属性,而且具有其独有的特征。合理开发利用体育旅游资源,既能产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也能有效地改善和美化环境。基于低碳旅游这一全新视角,指出陕北地区传统体育旅游向低碳体育旅游转型,需要进行合理划分体育旅游的空间布局,具备相应的开发条件和保障机制,以期推动区域体育旅游产业的运营发展。
关键词:低碳旅游;陕北地区;体育旅游;分布 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7-0157-03
体育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能进行体育旅游活动,为体育旅游产业的经营活动所利用,且能产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综合。体育旅游资源不仅有一般旅游资源的共同属性,而且具有其独有的特征。我国体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和发展,陕北地区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化工冶炼产业发展也较为迅速,但同时也给地区的大气环境造成隐忧。本研究基于低碳旅游这一全新视角,研究陕北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和开发,挖掘潜在开发机制,有助于对于推动陕北地区体育旅游的和谐发展。
一、低碳体育旅游的提出与陕北地区发展低碳旅游的资源优势
2009年12月3日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推出了倡导“低碳旅游方式”这一概念。体育旅游是旅游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旅游也要积极配合国家的要求和政策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避免旅游业发展和消费过程中助长碳排放。 游客对低碳体育旅游的接受程度,首先取决于游客对“低碳”的观念。体育旅游在很多游客眼里是一种随心所欲的消费和放松与享受体验,而低碳体育旅游要求节约、环保、自律、低碳生活。近年来,在延安、榆林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发展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有些项目享誉海外,比如陕北大秧歌、安塞腰鼓等,推动“低碳体育旅游”是体育旅游产业中“调结构和保增长”的新生力量,就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持续健康发展的一种新理念。延安红色旅游与民俗体育旅游都是依托于延安精神和陕北独特的人文精神而存在的,延安拥有典型的和意义深刻的红色旅游资源,革命旧址、遗址和文物(见下页表1)。在“2+1城市联动发展”背景下,体育旅游借助于红色旅游,延安的外向性和开放性更具有独特优势。陕北民间民俗体育是延安精神风貌的象征,而榆林地区借助沙漠与塞外地域特征,开展徒步、野外探寻等低碳旅游更具有优势。
二、陕北地区体育旅游的空间布局与分布特征
1.陕北地区榆林市体育旅游资源现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会议认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民俗体育是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体育文化活动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点,是由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榆林民间的靖边跑驴、横山老腰鼓、绥德炕头石狮等已经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进行民俗体育活动,可以强健自己的身体,也能够从心理上得到放松,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民俗体育活动,人们还能够加强人际之间的交往,陶冶情操,使精神放松,忘却一切烦恼,使身心得到愉悦,促进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状况,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2.延安市体育旅游资源。陕北地区地处陕西北部,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红色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例如,陕北最具民俗特色的运动——安塞腰鼓和陕北秧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3.陕北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體育旅游是绿色安全的低碳旅游,是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主渠道,是实现低碳旅游的最为适合、最为有效的主要途径,在不增加废物的基础上,产生更多了健康需求,提高整体社会效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举措,编制和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举措,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三、陕北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陕北地区体育旅游发展较晚,缺乏品牌产品意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育旅游也随之异军突起,并迅速发展成为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凭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时代背景、丰富的资源优势,陕北地区旅游业也迅速发展,但体育旅游的认知度低,旅游价值发挥受到限制。陕北地区的居民对体育旅游的认知度是比较低的,绝大部分居民对体育旅游的概念是模糊的,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体育旅游。调查中还发现,旅游主要是以传统的旅游开发为主,对体育旅游的投入不大,对体育旅游的认识也不足,不能充分发挥体育旅游的经济、社会、健康价值,缺乏品牌建设意识。
陕北地区的黄龙县最近几年,在体育与旅游结合方面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体育赛事是一种特殊的、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引入高水平赛事为黄龙发展注入新活力,黄龙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通过引入体育赛事,使比赛项目与地方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实现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吸引更多省内外人士前来领略黄土高原的独特魅力,深入挖掘体育在地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潜力作用,进而拉动当地体育旅游产业实现大发展。
2.人才与基础设施缺乏,部门之间协作不利。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相互融合交叉的部分,属于社会体育的一个产业分支,也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的一种,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新兴旅游活动,发展体育旅游需要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但由于陕北地区对体育旅游缺乏足够的认识,体育、旅游两部门各行其职,各部门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行优势互补,依托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民俗特色等优势资源的情况下,对体育旅游的开发,才能将陕北地区的体育旅游业做得更大更强。陕北地区体育旅游人才短缺,现有从业人员也是临时改行,体育旅游专业性不强,由于陕北地区处于黄土高原地带,场馆建设也比较落后,承担和组织大型体育竞赛活动的机会非常少,这些都制约了陕北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发展。
四、陕北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与保障机制
陕北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低碳体育旅游开发和发展的有利物质和文化基础。但由于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理论研究滞后,缺乏有效的开发模式,一些资源又受经济条件、区域位置的限制,导致开发规模小且产品单一,缺乏对组合产品的开发。利用陕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以独特而深厚的黄土文化为依托,以陕北秧歌、安塞腰鼓等民族传统体育为重点,培养体育旅游方面人才,促进陕北体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红色旅游景区,经常性地加入一些民俗体育活动的表演,例如安塞腰鼓、陕北秧歌等具有陕北地方特色的表演,调动游客参与进来,能很好地宣传陕北的民俗体育,在参与中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发展体育旅游既环保低碳,确保低碳旅游持续性发展,又是健康中国的具体实践,开启陕北地区低碳旅游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体育旅游资源[EB/OL].360百科,http://baike.so.com/doc/7710120-7984215.html.
[2]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国发[2010]12号)[EB/OL].国务院门户网站,2019-05-04.
[3] 李世荣,杜春斌,侯令忠,等.榆林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
[4] 贾东平,王建如.陕北特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构建研究[J].體育研究与教育,2012,(27).
[5] 于素梅.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05.
[6] 张晓憬.文山州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4.
[7] 李琪.阿坝州开发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2.
[8] 李鸿亮,侯令忠,等.陕北特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构建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
[9] 李峰峰,李世荣.陕北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应对[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
[10] 胡炜,常保荣.陕北体育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4).
[11] 廖春海.我国低碳体育旅游发展的走向[J].体育学刊,2011,(4).
[责任编辑 刘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