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下对经济转型的相关思考
2017-04-10白午光
白午光
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提出给沿线各国各地区经济的增长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给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开辟了一条突破经济转型中瓶颈的道路,通过与沿线各地区的交流不但可以实现资源的互通有无,还有利于经济以外各领域的合作。无疑,这一战略思想的倡导创造了区域之间合作发展的新模式,也给我国提高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增加了砝码,更为主要的是加快了我国经济转型的步伐。
关键词:“一带一路”;经济转型;互利共赢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7-0058-03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及其意义
(一)一带一战略的内涵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外访东南亚、中亚地区时,为使我国与各国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各国在和平与发展的大环境下共同发展而提出来的一个战略。所谓“一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简称,“一路”是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主要包括北线、南线、中线、中心线,本着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强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实现资源的互补,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
当今世界处于开放、发展、竞争的潮流之中,世界各国都在抓住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加速本国的发展步伐,以求在综合国力与经济实力上处于世界各民族的上游。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政策顺应世界发展合作的大潮流,也符合参与国家的根本利益,体现了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也表明了各国人民希望普惠、共赢的美好愿望。诚然,“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提出反映了参与各国的长远利益,是局部地区加强经济互通积极探索的新模式,为世界各民族的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借鉴,增添了正能量。
(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提出的意义
1.有利于过剩产品出口。投资、消费、出口视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能够近乎10%,投资与出口在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到来,席卷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其经济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各国消费需求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疲软之势,对我国产品的出口也出现冲击。毫不例外,我国许多行业的产品都出现过剩的情况,而“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给我国产品出口提供了有效路径,由出口带动的经济增长,也推动我国国内产业的优化升级。
我国政府人員也表示,为避免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政府加大了投资建设的力度,希望经济能够在世界各国经济低迷之时,呈现出一片绿色的希望之光,使经济仍保持增长之势,缓和国内矛盾的凸显。投资的推动是使企业仍正常运作,拉动了就业,避免了由于就业问题引起的社会矛盾,但是因为人们群众的购买了比较低,也造成了产品过剩的问题。这时,在国际上寻找新的市场就成为了消化产品过剩的必要需求,恰好经济处于弱势的第三世界和一些新兴国家基础设施不完备、产品需求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我国可以通过“一带一路”的战略政策把国内的饱和产品转移到国外,实现需求与供应的平衡,为经济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这不论对于我国还是沿线参与国都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平台,各国参与者在合作中获取自己的需求,这对于每个国家都是有利的。
2.有利于区域发展格局的重塑。自20世纪提出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作为开放窗口和试验田,早已率先发展,其经济水平远远超过了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东中西由此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发展格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从此西部地区所具有的优势可以彰显,改变了对外开放处于劣势地位的局面,也加强了同西部各国的经济联系,互通有无。当然,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给东部沿海城市又增加了经济腾飞的砝码,沿海城市的港口枢纽作用更加明显,因此这一战略从东部和西部两个方向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这无疑有利于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重塑,西部地区可以抓住这次发展契机实现经济的飞跃发展。“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推进,还有利于我国形成两翼带动中部发展之势,就像鸟的两翼不停地扇动,可以翱翔于天空之上一样。最终,形成东西共发展、海陆交辉映的新的开放格局,区域发展的差距也会在发展中逐渐缩小,呈现东中西各展所长发展经济的局势。
3.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平崛起。从深层次的角度剖析问题,“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提出不仅仅促进了我国国内过剩产品的外输,还有利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能源问题,能源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没有能源做保障,经济发展就是建立在沙滩的基础上。另外,还有利于强化我国的安全,使我国从海陆两方向都有向外延伸,一条道路的开通就等于给国家安全穿上了一件外衣。我国政府工作人员也在公众场合公开表示,“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提出保障了我国能源供应的渠道,更对我国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因为当前我国国内能源不能实现自给自足,有将近一半的能源需要从外国进口,假如只有一条渠道进口能源,和平时期没有太大妨碍,战争关键时期难免出现能源危机。因此,强力推进“一带一路”,即表明了我国想要和平发展并且维护和平发展的心愿,想要同周边国家以及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心愿,允许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搭乘中国发展之路上的便车的心胸,经济的发展保障了能源引擎。
4.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区域之间加强联系与合作的一次新尝试,为世界其他地区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考,它旨在促进区域之间资源的有效流通,在经济之路上实现互帮互助。这一合作模式充分考虑了各个国家的利益,回避了既有区域合作模式存在弊端,因而可以从实际上真正地实现互利共赢,在合作中发展自己国家的经济实力,各国都处于平等的地位,都能从中获取实质性的利益。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一带一路”战略思想是扭转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一个重要路径,有利于应对来自美国发出的经济战略挑战,寻找地域性的战略伙伴。我国政府人员也表示金融危机的爆发给各国都造成了不可避免的伤害,帮助其他国家从危机的影响中顺利走出,重新恢复经济的增长力,这是我国爱好和平乐于助人的精神的诉求,也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承担自己大国责任的体现。
二、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紧迫性
(一)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状况
自20世纪实施改革开放的对外政策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数字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也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无论国内生产总值还是经济增速都得到了世界一致的认同。现今,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成为当今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国家,我国又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均收入仍有待提高,人们的生活状态的幸福指数有待进一步增长。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也让我们付出了沉痛的代价,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不但浪费了资源也污染了环境,此时生态多样化问题、温室效应问题、水污染、资源紧张等问题都是我们需要考虑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世界范围看,金融危机波及几乎所有国家,整个国际市场都受其影响而动荡不安,大部分国家经济都处于停滞状态,各个国家之间的合作也难以维持,新兴的技术服务产业更是深受冲击,我国在此处境之中也是难免会受到影响。回头看国内发展形势,为了减少国外环境的波及,一些地区采取保护政策,产品过剩问题更加明显,由于内需消耗不了增长的产品,就需要大量的出口以维持产出与消费的平衡。所以,我国经济实现稳定而迅速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二)我国现阶段加快经济转型的紧迫性
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但是如果我国经济增长停滞就会突发各种社会问题,如就业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这些问题的缓和要靠经济的增长。但是经济的增长自然会推动物价的上涨,物价的上涨削弱了人们群众的购买力,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无人购买,而这种无人购买不是不需要而是没有经济基础的支撑。因此,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压力下实现经济产业的优化升级,在困难之中找到方法继续前进是当前最为迫切的问题。倘若我国无法在这个关键时期顺利实现经济的转型,我国的经济将会面临崩溃的危险,隐藏的社会性问题也会被慢慢激化,倘若我国可以在这个关键时期实现经济的顺利转型,那么我国就会在国际当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可以顺利度过危机,迎来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三、现阶段我国经济转型面临的瓶颈
现阶段,我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转型是一个必然趋势,也是形势所迫。但是想要实现经济的转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有许多需要克服的问题,下面就具體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
第一,观念陈旧。现阶段,由于竞争十分激烈,所以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经济增长值的追逐当中,忽视经济片面增长所引发的问题。最为普遍的现象是,各地方政府大力响应国家号召,纷纷关注本省本地区的经济生产总值,就形成了一种误解认为发展经济就是单纯地把经济速度的增长值提上去。在国家政策的鼓舞下,各地区纷纷热衷于提升本地区的总产总值,以求在评比中获得先进的荣誉称号。这就导致了评比各地区先进还是落后的指标仅仅以生产总值的数字为依据,各个地区比数量、比规模之风开始盛行,忽略了本应随着经济增长也应提高的其他方面。以生产总值论天下的错误观念,在政府要求经济硬性增长的规定下越演越烈,有的地区甚至把生产总值增长的数字作为考核业务的标准,直接关系到业绩的好坏,这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观念,无疑是经济模式转变首先需要突破的思想瓶颈。
第二,体制障碍。要想实现经济转型需要克服的又一个瓶颈是经济体制,如果体制不转变经济转型就很难真正实现。其一,当前我国国内生产产品要求达到的合格指标相对较低,产品更新换代也存在许多困难,是我国的产业升级面临的困境。其二,资源分配不合理,确切的来讲是社会内的整体资源无法在社会范围内自由流动,一些占据优势地位的垄断企业控制了主要资源,致使市场调节作用发生瘫痪,市场不能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经济就很难实现转型。其三,再分配的税收模式需要进一步调整,使直接税与间接税处于平衡的比例状态,而我国的现状是间接税占据着重要位置,这就给产值高的企业以可乘之机,因为这样政府才可以增加税收,提高财政收入,也提高了生产总值。因此,现阶段存在的这种无形之中鼓励高产值、重工业这种体制也是经济转型面临的又一障碍。
第三,增长结构不合理。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促进经济增长的马车以均衡的比例存在时,经济才处于一种健康持续的发展状态,而当前的情况却是我国经济的增长更多的是依赖投资和出口,依靠投资规模的扩大和对外产品输出刺激经济增长,消费在其中一直属于一个短板,假如这种状况不能得到有效调整,经济发展就可能会失衡。另外,房地产在当今社会属于热门产业,其中也可以获取不菲之利,这就使社会上一些人醉心于房地产的投资,把集中的资金完全投入房地产领域,期待赢得更多的价值增值。因此,我国现阶段刺激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是不合理的,经济的产业结构又都集中于房地产这一利润高风险大的领域。要实现现阶段经济顺利转型就必须突破结构不合理的困境。
第四,缺少创新。创新是我们在各个领域都常提及的一个名词,文化传承上需要创新传播途径,科技领域更是要创新思路,才能实现新突破,政治上创新新平台以拓宽交流空间,那么在经济上也要创新方法,才能在角逐中占据有利位置,才能赢得经济上的主动权。总之,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能否在一次又一次的机遇与挑战中提升,创新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当然我国一直以来在各个领域也都把创新抬到了至高地位,一直倡导培养全民族的创新精神,但是在实际发展步伐中,创新速度还无法满足现阶段经济转型的需要。为什么说经济转型需要创新速度的跟进呢?因为创新伴随的是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带来的必然是经济增长与科技转化为实际利润的速度,如果经济能够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那么经济转型就拥有了经济基础,也避免了转型过程中可能爆发的社会问题。近些年,我国也在如何实现经济创新增长方面做了努力,但效果还不是很明显,创新的动力推动有待进一步开发,所以要实现现阶段经济顺利转型需要进一步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创新经济增长点、创新结构等,用新的思路开拓新的天地。
四、“一带一路”战略下实现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
第一,加强区域合作与互通。“一带一路”战略思想包含着“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五层次的内涵,因此我们应积极从这五个层次推动沿线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其一,积极主动地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平等谈判,签订相关贸易协定,尽可能多地实现双方或多方在各方面的利益诉求,为经济转型打下政策基础。其二,加强基础设施的交流互通,充分发挥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优势,把我国的高铁建设伸向国外。其三,有了基础设施做保障,在交通保障的前提下加强沿线地区的贸易往来,互通资源、人才、技术等,实现互帮互助的共同发展格局。其四,发挥人民币在国际化贸易、投资清算中便利化的优势,积极搭建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供应链。其五,积极推进沿线国家互免签证政策,方便沿线各国人员往来。
第二,构建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如若能够建立自由贸易区,实现产品的无障碍流通,无疑为经济转型提供巨大动力。那么怎样才能构建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呢?首先,实施高标准的开放性政策,取消限制外资投资保护本地区企业的相关政策,大力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在各领域全面开放。其次,完善相关的制度安排,在投资保护、贸易救济、海关手续、技术壁垒等领域完善制度安排,建设起一套不仅仅顺应贸易自由化发展潮流的制度,这一套制度也能切实保证各国在合作中的实质利益。
第三,立足重点领域扩大区域合作。加快经济转型的步伐,离不开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合作。首先,应加强同日本与韩国的合作,因为三国贸易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趋同性和互补性,加强同日韩的交流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三国的国际竞争力。其次,深化与东盟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争取在亚太区域合作中占据优势地位。再次,加快同澳大利亚的合作步伐,通过谈判深化同其各领域的交流,以提升我国在澳洲地区的影响力。当然,扩大区域合作应当立足于重点领域。比如能源资源领域,推进与中亚、沙特等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与地区的合作,保障我国能源供应。比如提升中欧合作水平,中欧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在金融、航天、教育等领域的合作还有待进一步推进,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下,双方更要加强合作,全面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第四,提升沿线地区贸易投资的数量和质量。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完善,具备了外资投资转向内陆的基础条件,因此我国应以“一带一路”战略为依托,提高贸易的质量与数量。其一,适当采取差别化外贸倾斜政策和技术倾斜政策,鼓励外资企业向内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即对于技术含量高的外资项目可以放松政策或给予优惠政策;其二,加工贸易产业由沿海向内陆转移,促使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其三,鼓励内陆沿边企业加大对沿线国家的投资力度。
參考文献:
[1] 何昊,陈炫任.金融助力“一带一路”建设[J].北方经贸,2015,(7).
[2] 周俊生.“一带一路”:新思路,新机遇[J].金融博览,2014,.(24).
[3] 郭芳,谢玮.“一带一路”:新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大动脉[J].中国经济周刊,2014,(32).
[4] 郑志来.“一带一路”战略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5,(7).
[5] 张茉楠.“一带一路”重构全球经济增长格局[J].发展研究,2015,(5).
[6] 刘海泉.“一带一路”战略的安全挑战与中国选择[J].太平洋学报,2015,(2).
[责任编辑 陈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