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服务平台研究热点、问题与对策

2017-04-10杨辉张勇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馆员服务平台文献

杨辉+张勇

摘 要:学科服务在高校图书馆中备受重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学科服务平台在国内图书馆中崭露头角。统计分析以“学科服务平台”为主题的文献数据,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分析论文发文量、高频关键词及高被引文献,揭示学科服务平台研究的趋势与热点。结合相关文献主题,探讨目前学科服務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学科服务平台;研究热点;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7-0053-02

自1998年我国引入学科馆员制度以来,学科服务在各大高校图书馆中备受重视,发展迅速[1]。近年来,随着高速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用户对网络依赖的提高,基于互联网的学科服务平台在国内图书馆中崭露头角。学科服务平台顺应图书馆从“书本位”到“人本位”的发展趋势,将图书馆资源、学科馆员和学科用户紧密结合在一起。用户需求成为学科服务的出发点,使图书馆服务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化,更精准地为用户提供服务。但是,在学科服务平台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文基于超星发现平台,分析学科服务平台文献的发文量趋势和研究热点,进一步探讨了学科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学科服务平台研究热点分析

(一)主题文献的发文量趋势分析

选择超星发现平台,以“学科服务平台”为主题,精确检索文献。截至2014年,共检索到文献108篇。按年度统计,以“学科服务平台”为主题的发文量呈逐年增长趋势(见下图),这说明学科服务平台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文献中,中文核心期刊38篇,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31篇,分别占比45.8%和37.4%,这反映出该领域的文献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

(二)高频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出现频次的多少可以反映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分析学科服务平台文献的高频主题词,研究其热点。“图书馆”“学科馆员”“平台建设“Web2.0”等词汇出现的频率较高,分别出现了61次、30次、14次和12次。可见,图书馆和学科馆员在学科服务平台的建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Web2.0”出现频次也较高,这说明,基于Web2.0包含图片、视频等丰富内容的学科服务平台,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相对较热门。

(三)高被引文献分析

高被引频次可以反映文献具备较高的学术影响力。由于受到较多学者的认同,在研究中被引用,高被引的文献将成为所属领域深入研究的基础。因此,高被引文献对分析学科服务平台的研究热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学科服务平台为主题的文献中,高频被引分析主要关注学科服务平台建设、不足之处、国外学科平台调查以及基于Web2.0技术的学科平台等,这些高频被引文献将成为学科服务平台的研究方向。

二、学科服务平台的问题及对策

(一)与学科结合程度和范围不够,内容更新不及时,应加强“嵌入学科”的资源建设

鉴于学科馆员人数的限制,目前嵌入式的学科服务只能局限于一些重点学科,不能提供大范围的学科服务。已有的学科服务平台内容普遍存在照搬硬套、更新不及时的问题,不能有针对性地提供学科服务。为此,应加强嵌入学科的资源建设。“嵌入学科”的资源建设,就是把学科服务平台的资源融合到专业教学中[2]。嵌入式学科服务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为用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服务。现有的学科服务平台以传播学科知识和学科信息为主,学科馆员根据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电子资源、纸质资源等资源,为用户提供学科化、主题化信息导航。在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学科服务应更加注重知识发现,这需要学科馆员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和利用数据资源,揭示知识对象和知识关系。通过交互的知识服务,更具针对性地满足用户学习、科研等工作的需求,使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成为用户合作学习、合作科研的新型智慧知识平台。与此同时,应加强学科服务平台内容的更新,以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平台学习和科学研究。

(二)学科馆员知识水平尚待提高,应提升学科馆员素质

学科服务平台的深化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目前,各大高校的学科服务基本都由图书馆学科馆员承担。学科馆员承担着深入了解、搜集、分析、筛选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并进行分类组织整理,形成学科化的信息系统,同时还承担着信息分析、学科咨询等信息服务。在学科服务平台中,承担着主要建设者的重任。因此,学科服务平台的深化发展,提升学科馆员素质势在必行。高校可以从现有师资的培训、人才引进入手,优化师资结构,一方面,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和进修,开阔学术视野,增强教师与国内外各大高校的学术交流,及时掌握国内外学术前沿。另一方面,要加强高学历人才的引进,提高教师队伍高学历的比例,优化师资结构,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此外,图书馆可以指定相关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指标,鼓励学科馆员创新,提高工作积极性。以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建设高水平的学科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更贴近需求的服务。

(三)与新媒体融合度不够,应重视与新媒体的结合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涌现出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更新了学科服务的手段。目前,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已经具有数以亿计的用户群体,相对于传统媒体,用户活跃度更高。以微信为例,其推出的公众平台,既具有微信基本的即时互动功能,还具有群发功能、推送功能、自动回复等信息传播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现信息互动。学科服务平台的建设,应与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结合,将学科信息导航、内容管理拓展到用户终端。基于新媒体的学科服务平台应注重内容的开发,针对不同的学科用户群群体,采用多元化的信息形式,推送个性化的学科服务内容,以丰富、精彩的内容增强对用户的吸引力。

(四)用户学科咨询服务频率较低,应加强与用户的沟通

2011年6月,OCLC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推动同步性:虚拟参考咨询的启示与建议》,调研发现馆员在参考咨询中,主要是在研究早期参与较多,在过程中和后期则参与很少。也发现虚拟参考咨询失败的重要原因是用户的提问和馆员的咨询不属于同一个类型,提到将参考咨询的R从关注reference转向图书馆员和用户的relationship上[3]。因此,在学科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与用户的即时沟通。利用学科服务平台,获取大量的用户信息,通过平台的互动功能,加强用户间的学术交流。此外,学科服务平台还应注重用户间互动交流功能的开发,以此促进用户间的横向学术交流。

三、结语

学科服务平台引入我国,已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但是,存在的诸多问题制约了学科服务平台的发展,导致用户使用平台的频率较低,积极性不高。为此,应从加强“嵌入学科”的资源建设,及时更新内容;提升学科馆员素质,建设高水平学科馆员团队;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拓展移动终端的用户群体;加强与用户的沟通,促进横向学术交流等对策入手,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学科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 李莘,李纪.学科服务目标的精确定位与学科服务的精准营销[J].图书馆学研究,2013,(9):79-81.

[2] 初景利,孔青青,栾冠楠.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3,(22):11-17.

[3] 蔚海燕,卫军朝.研究型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转变:从学科馆员到学科服务平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6):74-81.

[责任编辑 吴高君]

猜你喜欢

馆员服务平台文献
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平台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基于O2O的校园服务平台应用研究
高校财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探讨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