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中教师个性化教学模式构建

2017-04-10朱巧仪

广东教育·综合 2017年3期
关键词:个性化信息化教育

朱巧仪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教育面临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崭新的活力,推动着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乃至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发展任务中要求:“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2012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创新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加快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強国提供坚实支撑。信息化给教育带来革命性影响,就是无论是学习的方式、教学的方式、管理的方式,甚至评价的方式都在变化,真正带来一个革命性的变革。

一、教师个性化教学研究背景

1. 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形势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信息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上营造出具有丰富的学与教相统一的资源、管理、交流空间的网络系统,构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2. 肇庆市百花园小学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简介

作为全国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肇庆市百花园小学一直以来立足于教育发展的前沿,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制定明确的办学目标,坚定发展的信念,积极探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师生素质,建设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教育新模式。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探索”试点项目,凭借广东省教育厅的“粤教云”、肇庆市教育局“教育云学习活动管理平台”提供的网络教育资源、学习平台、测评系统等,结合学校及社区优势,构建以学为中心的学生“一对一”个性化学习模式。针对学生的学,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把教育教学的目标、效果具体落实到每个学生,逐步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学生个性化学习,从而满足不同人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信息素养、知识筛选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教师的思想、管理、工作模式产生潜移默化的改变,促进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基础

(一)个性化教学的内涵

个性化教育,顾名思义是旨在提升学生的(优良)个性的教育。它有两个基本前提条件,一是发现并尊重学生现有个性,二是提供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物质条件。教师以个性化的教为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并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发展。这一定义强调了如下几层意思:个性化教学注重实现教师个性化的教;个性化教学注重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个性化教学注重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个性化教学的理论支撑

1. 多元智能理论。传统上所认为学生的智力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其实这并非人类智能的全部。多元智能理论的代表加德纳认为,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智力都有多种表现形式,所以,我们很难找到一个适用于任何人的统一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聪明和成功。教育和指导必须根据智能发展的轨迹来评价,以准确地了解学习者的智能状态为先决条件,评价在教育中扮演中心角色,只有适合学生的特定发展阶段,才能使学生获利。

2.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动力是内在的、自发的;学到的知识与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融为一体,以促进学习者的自我结构或人格日臻完善;提倡学会学习和学会适应变化的学习观;重视学习者主动性、意识、情感和价值观等心理因素的作用;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重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和创造最佳教学心理效果。

3. 建构主义教与学的理论。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学应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诱发、驱动、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和问题解决活动,在提供机会支持学习者的同时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与调控。

4. 自主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理论强调教学的个性化,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学习要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学生要学会和掌握学习的方法;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结合。

5. 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以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和挖掘人的创新潜能为宗旨。它强调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6. 情景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现代教学理论。

(三)优化信息化学习环境,开发个性化学习平台

1. 重视对硬件建设的投入,推进教学信息化的全面普及和应用水平的提升。学校完成了校园的信息化硬件升级改造,为实验班的课室和智慧课室安装相应的信息化平台;配备学生学习用的平板电脑;完善网络管理设施,更新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房,扩充网络带宽,添置防火墙、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为学生提供自主创新学习的现代化信息平台。

2. 加强软件配套的建设,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在网络安全得以保障、稳定与畅通的基础上,维护网络安全,监控网络信息,及时排除各种网络攻击和隐患。同时,引进广东省教育厅的“粤教云”、肇庆市教育局“教育云学习活动管理平台”,进一步充实完善各种教学管理软件系统。

3. 对“一对一”个性化学习项目实行教学常态化管理。学校专门为个性化教学设置固定的教室,配置专用的网络及服务器。正在建设一间具有开展个性化学习特色的智慧课室,作为上研究课的专用室,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化学习的交流平台,也为教师提供一个参与教学研究的平台。

(四)重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

信息时代的教师应面向教育信息化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信息技术契合了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能够在多方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为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指明了方向。在不断增加经费投入优化信息化学习环境研究的同时,学校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把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作为顺利开展项目研究工作的重点。为此,学校在师资培训等软环境的建设方面与硬件装备的建设做到同步进行,两手抓。

1. 重视课题理论的学习。学校定期组织项目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活动,认真研讨有关部门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研讨网络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理论,提高实验教师对这一教育理念的认识,积极投身研究,把新课程改革理念引入本课题实验的理论体系中。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总结经验,近年来已有一部分教师的论文获得各级的奖项。

2. 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为了研究工作能顺利开展,学校聘请了陕西师大张文兰教授作为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工作的顾问,定期到学校指导项目工作的开展,并对老师进行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同时,学校注重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理念及研究方法,派出老师参加相关的专家讲座、交流研讨会以及优秀课评比等活动,多次组织教师学习肇庆市教育局“教育云学习活动管理平台”的特点与操作,让教师尽快熟悉学生学习平台的设计理念及使用方法,加快项目研究工作的进度。通过培训,青年教师普遍具备了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的能力,及独立制作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资源的能力。

为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跟上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学校重点强化教师信息技术的训练,组织全员教师参与英特尔未来教育课程、初级及中级计算机培训,有计划地组织教师通过校本培训学习教学课件的制作,使教师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

3. 组织青年教师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实践活动,推进项目研究工作顺利展开。学校规定课题组青年教师每学期都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并积极创造条件,在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中展示。开展评课活动,及时解决展示课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便于日后推广,同时积极参加相关评比及研讨活动。

三、构建教师个性化教学模式策略

“一个成功的教育模式应当是将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充分地激发出来,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教学的根本保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百花园小学通过不断思考、研究、实践、总结,初步探索网络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

(一)创新课堂教学专题教研形式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利用网站优势提高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教研水平,以教研工作的创新促进教学工作的创新。近年来,学校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研活动,实现了业务学习网络化、集体备课电子化、专题研究交互化、常规管理现代化、教学資源共享化。通过学校网站进行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添加教学资源库等软件和教育教学论文及其它素材,充实和丰富网上资源,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上课、办公提供方便。

(二)优化教学过程,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学校围绕实验项目,充分运用教学云平台、多媒体及平板电脑等现代教育技术,提供智能导航帮助教师开展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与创新需求,结合学科教学特点,通过提炼改组、拓展延伸、综合渗透,使教学内容得到优化组合,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学习中尽可能地发展个性,实现网络环境下构建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实现学生与平板电脑一对一个性化学习,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育理念。

(三)初步探索个性化教学模式

作为国家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学校在项目研究之初,在各个学科就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模式探索的相关工作。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各个学科根据“教育云平台”及学科特点初步制定了课堂教学模式。如语文学科提出的“七步教学法”、英语学科提出的“活、真、积、趣”教学法等。从情境创设、人机交互、教学模块等方面,对教学流程进行了更个性化的设计。

1. 从情境创设入手,迈好教学流程的第一步。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搭建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包括补习前知识导入学习情境、告知学习目标、建议学习过程、促进交流合作、提供学习资源、提供学习支架、个别化调整、促进成果发布、提供评价工具、组织实施评估等九大助学事件。强调贴近生活、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创设,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做出设计,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如在英语课中,各小组介绍体育明星,让学生进行“脑力风暴”,在有趣的表演环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实效。二年级语文《北京》一课,在课堂中较难直观地了解天安门以及广场周边景物的位置,学生通过平台上教师设计的游戏,清晰明了地将北京天安门附近的景点位置展示出来,帮助了解课文。数学课《长度单位》中,通过平板中学习任务项目展示了不同单位的实物对比,更直观地让学生辨别米和厘米,掌握知识要点。因而,情境创设既可以是整体的情境创设,也可以是个别环节的创设,还可以是虚拟的外在激励环境的创设。

2. 以人机交互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优势。通过人机交互,进行实践性、研究性学习,挖掘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树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技术应用观。

“教育云”平台可以把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逐步引入深入;可以全程监控学生学习探究过程,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总结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学习探究的内容和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探究起到帮助和提示的作用。人机交互可以体现在学习的各个环节,它包括练习、自主学习、游戏等多种方式。因此,学校充分利用“教育云”强大的交互功能和参数处理技术的优势,制作交互性较强的教学课件,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和实验环境,进行学生个性化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实践性、研究性学习转型。

猜你喜欢

个性化信息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