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保证金”折射教育评价痼疾
2017-04-10盛人云
盛人云
以让学生缴纳“成绩保证金”的方式“倒逼”学生勤奋学习,这位班主任的做法涉嫌违纪、违规,下一步他所面临的可能就是相应的惩处。不过,此事的可怕之处在于,事发学校并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根本,只是认为這是教师教育方法不当所致。而真正应该反思的是:成绩原是激励学生的手段,为何会变成变相缴纳保证金的理由?究竟是我们异化了成绩,还是成绩异化了我们?这种异化又会把教育带向何处?
在教育领域,教育评价是一个标杆,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机制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但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滞后,一些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家长仍然把教育质量简单地等同于考试分数,在“分数至上”的评价机制下,“唯分数是举”成了最重要的评价标准,学校拿分数衡量教师,教师拿分数衡量学生,有时候甚至荒谬地用分数决定学生的道德水平……如此一来,一些教师用所谓“成绩保证金”的办法来追求教育效果也就不难理解了。由此可见,“成绩保证金”事件折射出的是教育评价长期以来的一种病态痼疾。
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一个孩子得到主动、健康地成长,让其先天具有的潜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推进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过程评价是改革的方向之一,有些地方已经行动起来,开展实施综合实践教育,给学生制作成长档案袋,把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视野。但是应该看到,分数至上的惯性思维不可能一两天内就被革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积极研究,深入探索,加快推进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改革,切实改变“分数至上”的评价机制,更加公平、更为合理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教育的公平化。同时,全社会也应改变“分数至上”的思维模式。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在健康快乐的成长中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全方位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