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探讨
2017-04-10周一成
周一成
[提要] 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是经济发展的两个方面,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有利于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安徽省为例,分析安徽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新常态背景下如何提升安徽省经济发展质量展开探讨,以期能对安徽省经济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经济增长;新常态;安徽
基金项目:2016年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610378240)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2月21日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不少国家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绩称之为“奇迹”,然而,高速的经济增长不仅带来了骄人的成绩,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诸如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自然资源匮乏、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等,因此很多专家学者不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数量进行了研究,同时更加关注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结构亟待升级,本文以安徽省为例,对新常态下安徽省经济增长质量问题展开了探讨,对于把握下一步宏观经济走势以及制定正确的政策非常重要,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安徽制定科学的经济增长模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准确把握安徽经济发展的定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挖掘经济增长潜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毛其淋(2012)通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出口质量和区域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同时出口开放与区际开放之间存在显著的互补效应,即区际开放强化了出口开放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魏婕等(2012)通过构建内涵6个维度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对2010年中国各省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进行测度和排序,提出各地区增长数量与质量不一致现象十分明显,并将参与对比的30个省区分为五种类型,为未来各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李强(2016)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1997~2010年中国30个省市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经济增长质量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发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实现经济增长并不矛盾。肖攀(2016)从经济增长的结构、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资源环境代价等4个维度构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综合指数法测度了2000~2012年中国30个省域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认为我国省域经济增长质量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且整体上不存在收敛性,但是存在5个收敛俱乐部,且各收敛俱乐部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对转移路径存在显著差异。何强(2014)通过定量分析发现2000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走势显著趋缓;劳动力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弹性比物质资本更大;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整体面临显著的内在约束;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模式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东中西三类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呈现出明显的阶梯状分布。近年来,安徽省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脚步适应新常态,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但是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实现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为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二、安徽省经济发展质量状况
(一)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质量不高。人力资本一直是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因素,安徽省作为人口大省,一直以来都是中部劳动力输出的主要区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不仅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也解决了本省企业用工的问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就业难的问题。但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整体文化素质偏低,难以满足现代工业发展的需求,这也对安徽省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因此加大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显得非常必要。同时,伴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源优势有所衰竭,安徽省的劳动力供应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劳动力工资差异明显、人口结构亟待改善等,使得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阻碍了安徽经济增长质量的攀升。
(二)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面临转型升级,要素禀赋结构不断变化,仅仅依靠过去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能实现安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况且这种模式在当前中国已经走到了尽头,依靠创新、技术等新优势来推动经济发展是大势所趋。同时,过去主要依靠投资驱动、资源消耗的发展方式也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等问题,原有的比较优势和增长红利有所衰减,安徽省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难以持续,但是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依然存在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近年来,安徽乃至全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危机。各国发展历程也表明,新常态下的减速是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必要表现,减速不仅会使经济增长放缓,同时也冲击了原有的经济增长极,导致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有待转变。安徽省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加上工业化、城镇化的大力推动,使得安徽产业发展迅速。虽然近年来安徽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但第一、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仍占主导地位,高耗能重工业优势明显,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高,产业的技术投入和创新投入仍然不足,产业发展层次较低,全省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较薄弱,特别是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给一些企业带来较大的冲击,企业投资能力和意愿有所削弱,造成企业经济效益和综合实力有所减弱。同时,安徽省产业发展较为分散,集中度不够,高度行业规模小、实力弱,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安徽企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十分有限,导致经济增长内在动力不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任务艰巨。
三、提升安徽省经济增长质量对策建议
(一)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增强企业活力。安徽省要坚持以创新为导向,依托区域优势、产业优势、交通优势等,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要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培养高端创新性人才,通过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及奖励政策,鼓励科研人员投身于科技创新;同时,利用职业院校、成人教育等方式,加大对普通劳动力的技术培养与职业教育,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政府要充分利用经济职能、政治职能等职能,加大对企业的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法律保护,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面向企业发展的服务体系,将科技与资本紧密结合,帮助企业将科技成果转换成先进生产力,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行业,增强科技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
(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安徽要牢牢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坚持一二三产业协调健康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比例,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不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采取措施促进产品由粗加工向深加工方向转变,促使低端产品向高端服务方向发展,延长产业链。政府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加强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行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行业的市场活力,提高经济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不断优化外资结构和政府投资方式,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保持内外需结构平衡,实现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科技创新、人力资本等方向转变,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三)大力推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较快发展。安徽省要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科技体制、人才教育机制改革,完善金融体制并释放金融市场活力,增强人才、知识、信息、技术等高端要素活力,降低对劳动力、投资等一般性要素的依赖性,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市场的巨大潜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同时,要充分结合安徽省经济发展实际和历史状况,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力度和节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统筹协调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之间的平衡,把握改革发展的力度和节奏,加强市场风险的防控与预测,积极完善配套措施和基础设施,补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增强改革的协调性和统筹性。
四、小结
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是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随着经济新常态的迅速发展,专家学者们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做出了多种估计,得出了不同的结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针对区域尤其是具体省市的经济增速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新常态背景下中国要素禀赋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引起原有比较优势和增长红利的衰减,还制约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开发。新形势下我国各地区要切实抓住新常态给经济社会转型带来的机遇,同时加强对风险和威胁的抵御、防控,应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探究安徽新常态下经济增长质量及发展问题,充分利用好安徽省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等,结合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发现经济增长存在的阻力问题,探索促进安徽经济增长的模式,实现安徽经济发展的新飞跃。
主要参考文献:
[1]毛其淋.二重经济开放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演进[J].经济科学,2012.2.
[2]魏婕,任保平.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的测度及其排序[J].经济学动态,2012.4.
[3]李强,魏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会抑制中国经济增长吗[J].财贸研究,2016.1.
[4]肖攀,李连友,苏静.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质量测度及其收敛性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6.4.
[5]何强.要素禀赋、内在约束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J].统计研究,2014.1.
[6]任保平,宋文月.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开发的制约因素[J].学术月刊,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