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色彩消逝透视原理在色彩造型中的应用

2017-04-09许乔昌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10期

【摘要】色彩是最能打动人视知觉的视觉元素。色彩造型艺术,是通过描述依附在物像形体表面的色彩来塑造形体的。因此,把握物像形体表面色彩关系,是色彩造型艺术的关键所在。消逝透视原理正是依据视觉规律,准确、科学地分析和判断物像形体体面之间、物像与物像之间、物像与空间环境之间色彩对比关系的理论依据,对把握物像形体表面色彩关系,准确、科学地应用色彩关系来达到色彩造型目的,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近实远虚;色彩对比;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

【中图分类号】J063 【文献标识码】A

在西方传统绘画(如,油画、水彩、水粉画)造型艺术中,均是通过描述物像形体体表、物像与物像间空间距离而形成的色彩变化来塑造物像形体体积、空间和质感的造型艺术表现形式。无论油画还是水彩水粉画,其本质都是色彩关系对形体塑造起决定性作用的。物像形体体积及空间因光线的作用下,形成形体表面因受光多少而产生色彩的明度秩序;因体表面空间距离的远近而产生固有色色相感偏移的色相秩序;以及固有色纯度高低纯度秩序。这种物像体表面因光源而显示的色彩秩序是西方传统绘画造型艺术的主要依据。把握好色彩明度、色相、纯度三种秩序,就能准确、清晰、科学地塑造物像形体体感与空间,达到西方传统绘画造型方式所形成的审美准则。然而,绘画是视觉艺术,需要借助视觉机能传递信息,应用色彩变化规律所塑造的物像形体体感、空间、质感的真实度、可信度、艺术性、情感与情绪性等视觉特征,都需要观众的视觉感知来检验。本文就是通过分析色彩消逝透视的原理,逻辑性的把握物像体表因视觉机能而引起色彩变化规律,为更加准确、清晰、科学地塑造物像形体体感与空间,以及主观处理色彩变化关系、以达到造型的艺术性和审美性的目的。

一、色彩消逝透视的原理

物像是因为反射和传播光线刺激人的视网膜而被视觉感知的。由于物体距人远近的空间距离不同,物体形象打动人的视知觉强度就不一样。人们总是想要看清物像来满足清晰的视觉体验,而只有近距离时,物像形体体面的色彩对比与视觉清晰度是高的,物像形体体积和轮廓才看得清。而远距离时,物像形体体面的色彩对比与视觉清晰度是低的,物像形体体积和轮廓则模糊不清。这种物像形体体面的色彩对比与视觉清晰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的变化规律,这就是色彩消逝透视的原理。“近实远虚”就是消逝透视原理的高度概括。

如何能做到“实”与“虚”呢?物像的视觉清晰度有两个方面,一是物像本身轮廓、体感、质感、结构的清晰度,这是与构成物像体表面之间色彩的清晰度紧密相关的。形成物像体表色彩的视清晰度,是物像形体体面上色彩对比度强而形成的。另一方面,物像整体的视觉清晰度,又是物体体表色彩与所处环境的色彩度强而产生的。那么,“实”就是色彩对比强,“虚”就是色彩对比弱,这是解决物像视觉感知力强弱的关键。

二、色彩消逝透视的原理在色彩造型中的应用

色彩造型,是通过表现物像表面因体积感而产生的不同体面上及物像与物像间空间距离的远近所形成的色彩秩序来达到造型的目。不论油画、水彩还是水粉画,虽然材料和工具不同,表现手法也不一样,但本质上都是通过描术物像体表色彩关系来形成平面上的物像形体体感、物像与物像间空间距离感和物像质地感与肌理感的视觉假相,形体体面及画面空间的色彩秩序越准确,在画纸或画布上这个假相就越要真实。因此,准确控制和把握这些色彩关系,对塑造物像形体体积、空间、质感以及审美评价起着关键作用。

(一)科学地把握色彩对比强度是准确塑造物像体体积和空间远近秩序的关键

如何准确把握物像体表和空间色彩秩序,就要从色彩对比来分析。色彩对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并置而产生的综合性视觉效果。两块色彩并置,总会有差别,按差值大小,色彩对比可形成强对比、中间对比、弱对比。色彩有三要素,明度、色相、纯度,色彩对比就有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色彩三种对比有强有弱,形成色彩明度对比的强对比、中间对比、弱对比;色相对比的强对比、中间对比、弱对比;纯度对比的强对比、中间对比、弱对比。同时,由于色彩三要素的变化,色彩对比又给人形成视觉心理对比(如,色彩冷暧对比)。

色彩明度对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并置后,色彩明暗程度的差值。在色彩造形中,构成物像形体体积不同位置的形体体面上,因受光强弱形成的固有色明度秩序,而这体表面间的色彩明秩序,就有它们之间特定的固有色明度差别。

如图1《人物肖像速写》局部所示。人物面部,在光照条件下,在面部形成固有色基础上的高光、灰面、明暗交界线、反光四个色彩区。高光与灰面之间的面部固有色明度差可能是一度、也可能两度或两度以上、也有可能不到一度。不同层次的灰面中,固有色明度差又是几度?还有灰面与明暗交界线、灰面与反光部、明暗交界线与反光部、以及面部与背景之间等等,都有特定的色彩明度对比度。只有准确把握人物面形体体面之间的固有色明度对比度,才能真正准确地控制好形体体面上的色彩明度秩序,塑造出人物面部形体的体积感。准确把握形体与背景之间明度对比关系,才能使主题人物从背景色彩中脱颖而出,形成较为明朗的视觉清晰度。可见,色彩明度对比是形体体积塑造和空间距离关系表达的关键所在。

色相简而言之,是色彩的的倾向,是一种色区别另一色的名称,本质上说,色相是色光特定的波长范围刺激人视网膜给人的视觉感观。色相对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并置后,产生的色彩色相之间的对比。色相强对比有强有弱,强对比是指两色相间是互补关系,为互補色。弱对比是两色相间是类似关系,为类似色。中间对比是指两色相间是对比色相关系,为对比色。

如图1《人物肖像速写》局部所示。人物面部形体体面上的色相感,是面部肤色(固有色)在光源、环境等条件影响下,形成固有色感觉上、微妙的其他色相偏差。人物面部不同体面上的色彩倾向,感觉上是同一个皮肤色彩,其实质是不同纯度的黄、紫、红、绿、蓝等色相间的组合。鼻梁与左侧鼻暗面,是淡紫味红与橙味黄。左边眼框下颧骨体面上,从右到左依次经历高光部分的橙味黄、灰面部分的紫味红、明暗交界线处的橙、反光部分的低纯度蓝四种色相的组合,含有互补色相、对比色相、类似色相强、中、弱三种对比关系,只不过通过降低各色相纯度,达到恬到好处的色相对比效果,以收到固有肤色的视觉感,同时,不同色相之间相互对比,使肤色增加了生动性而具有了生命力,有效地避免了“酱油”味。人物面部与背景橙与蓝的搭配,为互补色相,降低了背景色纯度,以达到既对比又调和的色彩关系,主题色彩鲜明清晰。由此可见,利用色彩塑造形体体积过程中,色相对比关系是色彩造型的生命,是塑造物体形像生动性至关重要的环节。

色彩纯度是色彩的鲜灰程度,是含色量的多少。色彩纯度对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并置后纯度之间的对比、是色彩鲜灰程度的对比。纯度对比有强有弱,强对比是纯与灰的色彩配置关系,视觉对比感强。弱对比是纯与次纯、灰与次灰、中与次中的色色彩配置关系,视觉对比感弱。中间对比则介于两者之间。

如图1《人物肖像速写》局部所示。中间五官色彩纯度高,四周面部边缘色彩纯度低,是纯度强对比。凸显出面部体感空间的真实性。色纯,打动人的视知觉强度强,反之打动人的视知觉强度就弱,这是处理形体各小体前后空间、以及主题与背景之间空间远近关系的又一重要环节。

色彩明度、色相、纯度对比,是引起色彩视觉心理对比的前提。比如色彩冷暧对比、进退对比、轻重对比等,其对比的强弱随着色彩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的强度增加而增加。这些色彩的各种对比关系相互交融,有主有次,形成色彩造形艺术生命里的血液。

如图2《彝家女孩》油画人物肖像作品所示。人物形像与背景中树木彩用蓝与橙互补色相,拉开主题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对比关系,突出人物主题形象。人物肤色与蓝色服装不仅有蓝与橙互补色相对比关系,也有明度对比美系,以显示出主题人物表情、五官以及皮肤质感。人物与树木形像合成一个明度重色彩区,与背景空间形成色彩明度对比的同时,人物、树木、背景之间依次显示出蓝、橙、蓝色相对比关系,造就了画而空间由近到远形成蓝到橙、再到蓝的节奏韵律感,突出主题、主次分明,形成视觉感观中空间层次。在小的局部,如不同空间位置的树叶,采用不同纯度的红、绿互补色相对比关系,既对比又因降低红、绿纯度而和谐,再加上因受光形成的明度对比关系,形成空灵、清透、生动的中景层次关系。可以说,正确的、科学的色彩对比关系,是色彩造型艺术过程中,形成生命力的源泉。

(二)主观控制和调整色彩对比强度是色彩造型艺术性、情感性表现的主要方式

色彩造型表现中,依照色彩明度对比关系,落下第一笔最亮的高光,第二笔灰面只有一种选择。但依照色彩色相对比关系,落下第一笔最亮的高光后,第二笔灰面就有多种选择,因为在这第二笔灰面的色彩明度条件下有多种色相都可以选择,这多种色相同时又可以有不同纯度的选择。由此可以感觉到水彩、水粉、油画等色彩造型结果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画家们正是由于色彩对比关系,落第二笔色彩、第三笔色彩的多种选择上发生了分化,形成了绘画色彩造型结果的千差万别,形成种种个性与风格。

在视觉感知内,物像形体表面和多个物像间空间距离中,色彩各种关系的对比秩序是相对固定的,它就像是链条一样环环相扣。准确地把握这些色彩的对比关系,就相对精准地对物像如实描述。如果不把它当链条,而把它当橡皮筋,可以拉长或缩短,那么物像色彩各种关系的对比秩序就会按比例地有张有弛,就会在原有的色彩对比秩序基础上强化或减弱。如上图《彝女肖像》所示,这种强化和减弱的主观处理、形体塑造结果在视觉效果上就有强有弱、有松有紧、有主有次,有张扬、有含蓄,并由此产生出视觉的多种感触而引发画家个性的、情绪性的、情感性的、艺术性的结果,作品也由此被赋予了生命,这正是色彩造型艺术不断发展、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源泉。

三、结语

色彩是最能打动人的视知觉的形像元素。色彩之间若产生强对比,就能增强视觉刺激,给人的视觉感就强,清晰度高。反之,色彩之间若产生的对比弱,就能减弱视觉刺激,给人的视觉感就弱,清晰度低。色彩消逝透的原理,是源于物像形体自身体积感存在着空间远近距离,也是源于物像与物像之间、物像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空间距离而产生的色彩对比秩序。色彩造型过程中,无论水彩、水粉、油画,正是利用色彩对比的强弱秩序,来塑造二维平面的画纸或画布上物像形体体感和空间感的。也正是利用色彩对比的强弱秩序来控制物像形体塑造中的视觉感观,并以此来体现画家个人的思想、情感以及审美品味。色彩造型是有规律的,是有据可依的。识之理易,用之理难。只有科學、准确地分析和把握物像形体体面之间、物像与物像间、物像与背景空间之间的色彩对比关系,并能有效控制和适当创新,才能把握好物像形体体积、空间以及质感塑造的准确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色彩造型艺术作品才会有生命。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重点教材《透视学》殷光宇编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1999.

[2]全国高等学校美术专业课程教材《色彩》李强等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

作者简介:许乔昌(1968-),男,云南陆良县人,汉族,本科,讲师,主要从事高校美术教学工作,油画创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