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视角下的雷州石狗文化新探
2017-04-09戴弯弯陈晓文李小丽
戴弯弯 陈晓文 李小丽
【摘要】本文旨在搜集整理有关雷州石狗的艺术民间传说,以探求和梳理石狗崇拜文化的源流。【关键词】民间传说;雷州石狗文化
【中图分类号】K890 【文献标识码】A
一、远古图腾崇拜
雷州地处祖国大陆的最南端,古为南交、周号越裳、楚属扬州、秦名象郡、汉置徐闻、隋称古合、唐改雷州,皆属蛮荒要服,是百越族俚僚、徭僮峒落聚居之地。春秋时期楚灭越后,越人相繼迁入雷州,与俚僚人杂居相处,成为雷州的古百越族,俗曰南蛮。[1]在生产力低下、荒芜的南蛮之地,古代雷州百越族主要以农耕兼捕猎为生,但面对无法征服的自然现象,他们唯以某物为祈求对象,希望能得到庇护,祈求对象便是他们的民族图腾。
百越族部落都有其民族图腾。如俚人以狸为图腾,僚人以为图腾,僮人以猫为图腾。《入罗浮记》记载:“(瑶人)家中皆有祖宗画像,犬首人腹,岁时祀之维谨。”庞新民《两广瑶山调查记》:“瑶人相传其祖先乃一狗头王,故男女装饰均取像狗之意。”[2]可见,瑶人以狗为图腾。元周致中《异域志》卷下说:“瓠人负女人南山穴中,三年生六男六女。其母复以状白帝,于是帝封于长沙,武陵蛮今其国人,是其裔也。”从中可以推断出,瓠人是以狗为其部落图腾的。在雷州民间传说中亦有“盘瓠”的故事:盘瓠,原为高辛皇后的耳中之虫,后被取之置于盘中,忽变为龙犬,遍声锦绸,高辛皇大喜,赐之名龙期,号盘瓠。后斩侵寇而妻少女。经三年,生三男一女,为雷州人的祖先。老一辈的雷州人,他们禁吃狗肉,认为吃狗肉即是对神犬的亵渎。从盘瓠的传说中可以看出狗的灵性与勇猛;从禁吃狗肉中可以看出,雷州人对神犬的崇拜。此外, “狸、獠、猺、獞”等远古部落的名称均为“犬”为部,这恰是狗图腾崇拜的历史体现。
二、九耳呈祥及雷祖崇拜
雷州石狗文化的内涵在不同的社会现实中不断发展,不断丰富。图腾崇拜一直是雷州古先民的名族信仰,唐朝之后,雷州石狗文化经过民间心理的建构和政治润色,雷州石狗文化内涵从图腾崇拜不断发展为呈祥报喜。
民间传说中的雷祖陈文玉是一位半人半神的英雄传奇人物。据《雷祖志》记载:“鉷业捕猎,养有九耳异犬,耳有灵机。每出猎,皆卜诸犬之耳。一耳动则获一兽,二耳动则获二兽。获兽多寡,与耳动之数相应,不少爽焉。至陈朝太建二年辛卯九月初一日出猎,而犬之九耳俱动。陈氏喜曰:今必大获矣,坞其邻十余人,共随犬往。至州北五里东,地名乌仑山,有丛棘密绕,犬自晨吠至日反,无一兽出。猎人奇之,伐木而视。犬挖地开,获一大,围有尺余,壳色青碧,众俱不知为何物。陈氏抱而归家。次早,乌云忽作,风雨雷电交至。陈氏大恐。置卵于庭,盛以小桌。为霹雳所开,内出男子,两手有文,左曰‘雷、遂翼右曰‘州。陈氏将男子与卵壳享明州官,官收卵壳寄库,男子交还陈氏养育,名曰文玉。”尔后,九耳狗日夜守护着陈文玉,凡有生面人来则呼吠逐赶,保护陈文玉长大。陈文玉“貌相超常,武力绝,叱声霆震,资质聪明,勤学不辍,严气正性”雷祖于唐贞观五年任古合州(今雷州)刺史,整顿吏治,除暴安良,团结各民族,发展生产,大修池城,使民安居乐业,为雷州的开发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雷祖陈文玉“九耳呈祥”的神话传说由此而来。“九耳呈祥”这个神话传说也随着雷祖陈文玉的盛名被当时的世人熟知。雷祖陈文玉“诞降”的故事传说和陈文玉对雷州人民的贡献,经过民间心理的建构,后世均认为狗是雷祖陈文玉的呈祥灵物,它预示着雷祖陈文玉的吉诞,又一路衷心保护、陪伴着陈文玉长大。自此,“犬”成了瑞祥之物,每逢初一、十五,人们祭祀雷祖也必祭祀神犬,此一民俗延续至今。
笔者通过考察史料和调研,认为“九耳呈祥”的故事并非全是民间流传,这其中含有统治者“有意为之”和“有意导之”的倾向。古时雷州半岛是一个瘴气和阴霾很重的偏僻之地、流放之所,环境恶劣,民风刁蛮,少数名族集聚,与汉民族民俗不通,政吏治理无方,时常发生暴动,边疆极不安宁。但是雷州半岛三面环海,为天南种地,四海有事,兵家必争,加强管理和统治,开发民智,稳定民心,有利于巩固统治。在几次外派官员治理无效之后,唐王朝决定启用土著贤人,而陈文玉才华出众,文武双全,忠孝刚强,屡受举荐,在民间享有芳名。贞观五年,陈文玉出任雷州刺史。为了让陈文玉的地方统治能收到良效,统治者利用少数名族图腾灵石崇拜的名族心理,结合民间流传的故事,为陈文玉量身打造了一个传奇的“九耳呈祥”的身世,并默许流传。加之,陈文玉本身天资聪慧,忠孝刚强,文韬武略,在出任官吏期间,精查吏治,体恤民情,消民疾苦,广修池城,政教并行,安抚黎苗瑶诸名族与汉族人民和睦相处,善政便民,为雷州的开发与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对唐王朝立下“立我边疆、宁找黎庶”之汗马功劳。在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陈文玉谢世第四年,唐太宗于郡西六里锋为陈文玉立庙,并特降诏敕,大加褒奖:一褒“养晦数十年,恶事非君”;二奖,“受父母邦,德政彰明”。
“九耳呈祥”的传说由来今已不可考,但笔者认为这其中包含着浓浓的政治意味,很有可能是古代统治集团“有意为之”,并“有意导之”。不然为什么偏偏是“狗”来呈祥,而不是其他呢?而“狗”作为当地少数民族的图腾,“狗呈祥”,陈文玉降生,在民族心理层面已经征服了野蛮的少数民族,毋庸置疑,这为团结各大民族,稳定收拢民心打下坚实的民间心理基础。古人一直祭天,相信“君权神授”,陈文玉如此传奇的身世故事,所以,在“九耳呈祥”的故事流传和陈文玉的传奇人生中,统治者利用政治不断强化雷州石狗“呈祥报喜”内涵和雷祖的神性,是为了收拢少数名族,凝聚名族力量,巩固地方统治。
三、辟邪祈愿
雷州石狗崇拜深深扎根于雷州本土的文化土壤,是雷州历史长河的真实记录和雷州多种文化形式的总和。雷州人民把石狗看做祭祀神,从而祈求石狗守护街道庙宇,驱恶避邪。据雷州本地居民介绍,人头狗身的石狗具有祖先崇拜的特点,饰有八卦、泰山石及“敕”“镇”文字的石狗石是道教“镇邪符法”思想的表现;饰有“卍”字、菊花纹、莲花瓣的石狗则反映了佛教生命轮回、普度众生的思想内涵。可以说雷州的建筑、道路、景观,仍然弥漫着凝重的以石狗为标志的宗教氛围。其次,雷州的饮食起居、伦理观念、价值取向、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文学艺术等仍然传承着深厚的石狗文化民俗传统。在雷祖陈文玉的诞辰农历九月初一,雷州人民每年都会在雷祖祠举行规模不一的祭祀活动,拜祭雷祖陈文玉和石狗。他们这样做一是希望石狗和雷祖能够保佑他们平安无事,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雷祖陈文玉一样文韬武略,才智过人。虽然说这样的祭祀活动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是,人们希望孩子成才的心愿具有很强烈的现实意义,这美好的心愿符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要求,有利于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据传,在古雷州,若一个地方久旱无雨,人们便举行乞雨活动向石狗祈求降雨以滋养民间。虽说在现代社会,随着雷州人民知识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这种充满了封建迷信的求雨习俗已经被现代人淡忘。但是石狗作为辟邪和吉祥的意味仍然被人们牢记在心。同时,同样对石狗有着敬仰之心的人们相见会显得格外亲切,石狗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种情感不仅存在于雷州地区的人们中间,也存在于不同的民族人民之间,这种情感有利于不同民族人民之间的团结。
在雷州地区,民间习俗认为石狗神通广大,早在东汉时期就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记载:“杀白犬以血题门户,正月白犬血辟除不祥。”这说明了在很久以前,人们对石狗的崇拜跟信仰就存在了。由于石狗神通广大,雷州人们把自己的小孩契给石狗为子女,他们认为这样孩子就能百病无侵,平安快乐。他们这样做也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结语
雷州石狗文化的民间传说经历过漫长的历史积淀,不仅反映了雷州民众厚重的传统思想观念,更熔铸了雷州人民的原始信仰和民俗风情。它作为展示雷州民俗文化的“窗口”,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雷州民众在某一特定时代的文化心理及其中所蕴含的民俗风情。
参考文献:
[1]魏征.《隋书》卷八十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朱俊明.百越史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戴弯弯,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陈晓文,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李小丽,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