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话剧艺术的民族化

2017-04-09任晶晶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民族化话剧戏曲

【摘要】民族化是世界所有国家对艺术的最终体现,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国家民族艺术的灵魂。作为艺术创作者,运用本民族所独有的艺术方式来描述现实生活,使艺术作品充分体现民族感情,从而具备相应的民族特色,这就是“民族化”,而话剧作為从西文国家引入的艺术形式,已经成功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道路。

【关键词】话剧;民族化;戏曲;发展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识码】A

一、话剧内容民族化的表现

(一)话剧呈现民族化生活

话剧自创立发展至今,经过了不断的改进与演变,在抗战时期就开始变得更加亲民化,形式与内容也更加大众化、民族化,话剧内容以民间生活为主要表现形式,成为民间的娱乐活动之一,同时话剧的艺术性问题再次被提出,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话剧所要表现的具体内容,关系到我国人民的生活,这就需要了解民众的所思所想,才能让话剧的形态更能展现民众的生活状态与情感特征,从而通过话剧来记录我国不同时期人民的生活与生产习性,挖掘我国话剧的民族特征,更是我国民族历史的呈现。中华民族汇集了五十六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所展现的话剧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通过各民族造型、语言、背景等多元素,体现了民族的时代性与艺术性,并在话剧内容上展现了不同民族的生产生活形态以及不同民族的性格特征。

(二)话剧人物形象民族化

我国话剧在保留民间艺术传统的同时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下,逐渐形成具有浪漫色彩的中国特色话剧形式。我国话剧注重细节,注重人物的心理特征以及情感的表达,更注重意境美,在舞台表演中还融入了浪漫主义情感,进而融合我国民间艺术,成为我国话剧的精神支柱。

我国话剧以民族性为主流,无论在话剧内容表达上还是人物形态描写都充分体现了民族特色。但是在西方艺术形态中,人物形态更加抽象,限制了人物的个性化发展,而以某一抽象特征代替人物,与现实人物截然不同。我国话剧力求人物的个性化表达,力求在短时间的舞台表演中诠释人物的灵魂与内心境界,进而塑造诗意的氛围,充分体现话剧人物的精神状态,这与人物的国家、外貌、种族等无关。例如艺术家田汉的话剧作品就以现实生活为来源,甚至以更为夸张的表现形式勾勒人物的灵魂与内心。

(三)话剧语言民族化

我国话剧中人物的舞台台词更具有民族化特征。在坚持传达作品精髓的同时,更注重人物个性化的表达,这就需要话剧创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多方位描写来挖掘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内容。中国语言是中国历史文化逐渐发展至今的产物之一,更能突出我国人民的情感表达,不同表达方式具有不同的情感意境,与西方国家表达不同,中国人民思想相对传统,说话方式也更为内敛,这与我们从小的家庭教育与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同时也将语言的传统化表现在话剧舞台中,无论是舞台中人物的对话还是内心独白,都需要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反映人物的情感变化,进而体现作品的主题特征,通过语言表达含蓄地将舞台意境展现出来。

(四)话剧传承发扬的精神民族化

中国话剧坚持弘扬与继承民族精神,正是因为我国话剧融入了民族性,才使其不同于西方话剧而具有中国特色,而不是简单的对西方文化的模仿。我国话剧主题重在表达传统精神文化,通过意境表现、人物描绘展现民族化,进而将话剧的主题内容传递给观众,在带给观众审美体验的同时加深观众对民族文化的认知。

在我国传统话剧中,多以主旋律作为作品的主线。同时主旋律也作为民族特色与民族精神的表达方式,进而弘扬民族文化。我国话剧主旋律的变化也是根据我国历史发展而改变,根据不同时期人民的生活状态有不同的改变,进而体现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比如:在话剧《立秋》中通过不同的场景与多样性格的人物,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复杂交错的社会环境,在有限的舞台中浓缩了当时极具特色的社会圈子。在话剧中虽然没有历史知名人物,但话剧内容都来自于真实的社会历史,虽然只表现了社会的某一现象,但都是当时人民生活状态的真实体现。

二、话剧形式民族化

(一)戏曲表现方式的借鉴

话剧表演需要借鉴戏曲的精髓,主要是通过戏曲中人物的动作肢体形态,让话剧表现更多形象、夸张,让人物更富有真实感,让舞台表演更具有艺术魅力。但是,戏曲的借鉴并非只有一种形式,而是在舞台表演中运用自如,艺术家通过戏曲游刃有余地展现人物心里特征。在《暗恋桃花源》作品中,很多人物都融入了戏曲的表现方式,为了加深观众对剧中人物的印象,导演为演员设计了不同的出场方式,吸收戏曲中的程式动作,采用某一特殊动作夸张地表现人物特征。话剧中更注重细节的描绘,以精练、微小的动作或表情细致地表现人物的情感特征与思想情绪的变化,这也是戏曲表达的精髓所在,是话剧作品借鉴戏剧的体现。

话剧在舞台表达中为了体现真实感,频繁利用一些与人物无关的元素,比如时间元素,但是舞台中很难做到恰当地表现每一时段的思想,结果只会冲淡作品的主题思想。话剧不应只强调舞台的表面功夫,而更应该注重人物的情感表达,减少舞台中冗长繁杂的语言。而在戏曲中利用简单的“多”“少”“长”“短”等词语刻画出人物形象的精神状态,话剧也应吸收戏曲中简单的表达形式,进而在舞台中表现人物更为深刻的精神面貌。

(二)话剧布景民族化

舞台设计及话剧背景也能充分体现民族性,舞台布景、灯光、美工等都需要配合作品主题思想,通过背景设计更加突出民族特征,这些舞台背景对作品表达也具有重要意义。话剧舞台利用背景突出作品的主题展现其内容,比如:话剧《天诫》以抗战为背景,在舞台布景、灯光的烘托下,更加突出了抗战的激情与民族精神,渲染、深化了同仇敌忾的抗战思想。舞台布景、灯光、美工等虽然不是作品的直接表达形式,但也必须服从于作品的整体结构,比如背景音乐应按照作品思想设计,灯光也应按照作品的整体发展有所改变。

(三)演出形式民族化

我国话剧自创立至今,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演变发展,话剧特征日益多元化。在現代,以剧场为代表的话剧表演改变了传统的话剧表现形式,但在表演形式上依然遵从传统话剧的民族化特征,同时也突出了创新性改革,主要确立了观众为主的舞台表达方式,注重观众体验感,鼓励观众积极参与;突破了传统模式中演员高高在上的表达方式,对斯坦尼体系为主导的舞台观念有所突破,在舞台中运用多元素、多理论、多手法的表现更能烘托舞台的真实感。剧场话剧表现因场地有限、观众有限更能突破传统表现模式,带动观众体验感,并能结合目前现实生产生活形态深刻地反映民间社会现状,从而增强话剧自身的现实感。

小剧场话剧是中国话剧民族化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通过小剧场民族化,不仅极大地缩短了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同时增进了观众对话剧的了解,加深观众对话剧作品的认知。通过舞台设计,导演成功改变了演员在表演中的地位,对话剧作品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舞台,不是音响,更不是灯光,而是观众。小剧场话剧不仅充分体现了我国话剧的民族化特征,同时也创立了一种全新的、立体化的观演模式。

三、民族特色与流行元素相融合

现代话剧主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将普通人作为塑造的对象。作品的表达形式更加自然,更富有人文特色。传统话剧时代色彩较强,更加突出现实责任感,而现代话剧更倾向于普通人的生活状态,颇有趣味性、幽默感,表现平民的日常喜怒哀乐,并通过市场商业包装让话剧演出更为生动、灵活,更贴近大众生活。如今的话剧形式不仅大众化,还具有商业化特征。因此在现代话剧创作中突破了传统“高雅”的艺术风格,更接近民众、更通俗,主题思想以民间大俗替代大雅,以平等、自由的形态来博得观众认同,进而增强话剧作品自身的生命力,以基层人民生活形态获得观众的信任与喜爱,激发民众的进取心、同情心。这样不仅吸引了更多观众,还丰富了话剧的内涵,突出了现代主义文化特征。如今的话剧表现形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更多明星加入到话剧表演中来,同时在话剧创作中还融入了大量的流行歌曲,以及人们关注的热点词语,让现代话剧突破了传统限制,具有了平民化的色彩。

参考文献:

[1]宋林生.现代性与民族性:话剧“民族形式”讨论的再讨论[D].上海戏剧学院,2007.

[2]吕双燕.中国现代话剧:民族表演体系的探索和建构[D].上海戏剧学院,2005.

[3]宋宝珍.论中国话剧的审美现代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

[4]夏稳.谈中国话剧艺术的民族化和表现力[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4).

[5]刘薇.话剧表演中演员情感表达方式研究[J].时代教育,2014(7).

作者简介:任晶晶(1983-),男,汉,山西汾阳人,研究生,讲师,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研究方向:艺术学。

猜你喜欢

民族化话剧戏曲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戏曲从哪里来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传统戏曲
再见啦,秋天!
过去的理想
中国当代动画电影的民族化与国际化
服饰元素在油画创作中民族化意义的研究
从艺术要素看样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