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建筑企业安全战略发展模式的探讨

2017-04-09付蓉凤

四川水泥 2017年1期
关键词:效益战略建筑

付蓉凤

(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黑龙江 鹤岗 154107)

对建筑企业安全战略发展模式的探讨

付蓉凤

(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黑龙江 鹤岗 154107)

建筑行业一直以来都是仅次于矿山开采的第二大高危行业。对于建筑企业的管理,我们经常探讨的是如何在施工和管理的过程中将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的风险降低到最小的同时得到最大的收益。然而,在今天我国的建筑企业仍然处于低成本高密度竞争阶段。为了保证工期和质量,很多企业会选择降低工程安全投入为代价。忽略了建筑安全事故对企业和社会带来的隐性成本损耗。对于建筑工程的效益我们讨论的更多的是减损效益和增值效益之间的直间比,却忽略了建筑工程本身就是为了安全而产生,为了生产生活而存在的。安全管理能否成为建筑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建筑;安全;战略;模式

建筑行业在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之一。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更多的是依靠低成本竞争而获得企业的利润。用于预防事故的安全投资,不能直接增加产出,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其中黄盛仁、罗云在《矿山安全增值效益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研究》中提出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他们指出∶“安全效益是指通过安全条件的实现,对国家、企业、个人产生的效果和利益,即用尽量少的安全投资,提供尽量多的符合全社会和人民需要的安全保障”、“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安全效益=减损效益+增值效益+安全的社会效益(含政治效益)+安全的心理效益(情绪、心理等)”。这样的衡量过程中,企业家们更倾向于从自身的效益出发,无形中在选择时会暂时性的将安全经济的考虑搁置一边,从而最终无法保证安全管理策略的全面开展。

1 建筑企业的使命和目标

建筑企业的发展是伴随着经济建设和发展而前进的。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建筑工程的建设都是为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产生。换言之,建筑产品的诞生是因为需求。在西方经济学中,人们通常认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更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实力的欲望。建筑产品的产生离不开人的各个层次需求。不论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的需求还是自问实现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些需求,人们对生活充满着无限渴望的同时也产生了对于建筑产品的需求,并逐渐的发展更迭,不断的衍生出更多的建筑形式和产品。

建筑企业生产的建筑产品很显然是为了解决社会需求而产生的。对于建筑产品,人们更多的会选择安全过关、质量过硬、服务全面的产品。可以说,建筑产品是区别于其他产品的,建筑产品是基于人们对于安全需求而产生的。人们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与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的。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产品的优劣不应只体现在价格、使用功能上,更多的应该表现在产品的安全性能方面。建筑企业的使命也不应该只停留在单纯的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更多的需求将是从基本的生理需求转化为安全需求。以此为出发点,显而易见的建筑企业更多的是为了解决需求而产生,建筑企业的使命和目标更多的应该从安全角度出发。

2 建筑企业环境分析

2.1 安全管理的外部环境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发展,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安全事故频发的高风险行业。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英国平均每7天有1名建筑工人死亡,在美国平均每1天有2名建筑工人在施工中死亡"当前,我国建筑业有将近4000万从业人员,每年由于建筑安全事故而丧生的从业人员超过千人,平均每1天有3人死于建筑安全事故,直接的经济损失过百亿"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损失在英国可达项目成本的3%一6%,在美国可达7.9%,在香港可达8.5%[1]。当前我国建筑市场供大于求,致使施工单会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过度的追求企业效益,在工程管理中存在侥幸心理盲目降低安全投资,造成工程安全投资环境的恶化。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通常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建筑业的劳动用工量比发达国家要更加密集,完成同样的工作量在发展中国家用工量是发达国家的大概2.5一10倍,发生的安全事故数量也比西方发达国家要多得多。建筑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例如,对企业的管理存在侥幸心理,不能够正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相对于国外的管理体制和全面的制度而言,我国目前对于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管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和补充。

我国,对于企业的战略管理研究与实施尚在发展阶段。很多企业还处于原始资本的积累阶段。为了适应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形势的多元性,众多企业也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对企业的管理方式、经营体制、业务范围不断变更,无法形成系统的管理对策,更没有与行业相对应的战略管理制度。企业最终的社会定位不明确,这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制约。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如:金融、财会、系统设备、物流、市场战略、技术创新、企业战略管理等多方面因素。低成本战略是大多数企业偏好选择的管理方法之一,这种管理的方法的最大缺点就是容易被模仿,没有办法在长期的竞争中始终保持先进性。对于建筑产品而言,低成本更多的意味着在建筑质量、建筑安全方面付出相应的代价。而这与人们对建筑产品需求的最初意愿是相悖的。寻找与企业业绩最密切有代表性的变量来研究建筑企业的战略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2.2 建筑企业内部条件分析

从企业内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对于企业而言,影响企业效益的因素有很多,如销售额、利润率、市场占有率等。从企业内部的软性指标衡量的话,员工离职率、技能水平、业绩表现、工作满意度、员工创新意识等都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人们在选择建筑产品的时最初目标是满足自身的安全需求。对于建筑产品的众多特性,人们更多的看重着安全和质量。而大中型的建筑企业在生产建筑产品的同时,更多的也得到了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管理的认同。

3 安全战略管理目标影响建筑企业长期受益

战略管理的是影响企业目前和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安全战略管理目标的制定将直接影响企业高层战略管理方法。建筑事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绝大部分事故与管理因素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安全技术是建筑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 但安全管理却是安全技术与安全规程实施的保证。

建筑企业安全战略管理的制定能够从企业决策层面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始对产品的安全性、管理的安全投入、施工工艺的选择等进行有依据的研究和分析,领导层面在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以质量和安全为前提进行决策。当企业的价值观和员工的价值观一致的时候,对于企业而言,领导的行为将更大的影响员工行为,进而影响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减少离职率、提高业绩表现。

我国建筑企业的低成本密集型发展方式将在未来日益严重的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为了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企业的长期效益将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在差异化竞争的社会背景下,那些大型的、规模化的企业为安全管理的投入将逐渐加大。对于建筑企业建立安全战略管理策略的企业目标,无疑能够从企业内部和外部给企业带来长足的发展。

[1]方东平,黄吉欣,张剑.建筑安全监督与管理一国内外的实践与发展.北京∶中国水力电力出版社,2005∶1-22

[2]钱永坤,谢虹,徐建博.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关系[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8∶

[3] “安全经济学“基本问题综述 姚庆国 黄渝祥 山东社会科学2004第12期

[4]方东平,黄新宇等.建设项目安全投入与安全业绩分析[J].建筑经济,2001,3∶9-12.

[5]强茂山,方东平等.建设项目的安全投入与绩效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4,11∶101-107.

TU714

B

1007-6344(2017)01-0236-01

猜你喜欢

效益战略建筑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战略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