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结构中控制裂缝的措施分析

2017-04-09叶莉莉徐

四川水泥 2017年1期
关键词:水化工程施工水泥

叶莉莉徐 阳

(宇华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金华东阳 322100)

建筑结构中控制裂缝的措施分析

叶莉莉1徐 阳2

(宇华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金华东阳 3221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得到大力发展。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机构中出现的裂缝的类型以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来进行控制。

建筑结构;裂缝控制;措施

引言

所谓建筑结构,通常意义上来讲就是在建筑物当中,由建筑材料做成用来承受各种荷载或者作用,以起到骨架作用的空间受力体系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出现的裂缝,则是由于外界或是内部因素导致建筑物整体结构中的某一个部分出现了破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缝变成或宽或窄的一条缝隙。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是混凝土结构早在21世纪初期,混凝土就已经被人们所使用,直到今日还是主要的建筑结构材料,说明混凝土结构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尽管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已经有了百年的历史,但是混凝土结构在质量上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们还是需要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该结构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的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扩大其在土木工程中的作用,最终达到能够高效的应用混凝土结构来获得安全性极高的建筑物。同时,还应该重视裂缝问题的出现,尽量避免在建筑结构中有裂缝,或者把裂缝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以此来保证人民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同时也有利于建筑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高层建筑中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原因

就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而言,一旦建筑结构出现裂缝,必然影响到整体结构的质量和美观性,甚至产生渗漏和使用功能受到影响。同时,这些裂缝出现一旦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必然会影响到结构的承载力、安全性,甚至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造成不利影响。就混凝土结构列发呢个的产生原因分析,其出现的原因非常复杂,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设计、施工方法以及养护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都会导致裂缝的出现。尽管目前我们从技术上分析,完全避免裂缝的出现是不可能的,但是对于裂缝的控制和不利影响的减少还是能够实现的,这也引起了业界工作人士的重视,需要我们在工作中高度重视和努力。从过去多年的工程实践中总结得出,造成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温度应力以及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

在建筑事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市场欠规范以及工程施工场地、施工人员的流动性非常大,因此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极容易产生现场质量控制体系薄弱、施工维护措施不科学的现象。在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混凝土本身是一个特殊、复杂的材料,它在施工中包含了自身收缩的特性,一般在混凝土浇筑结束之后六个月到一年之内,收缩量最大,收缩也一直持续保持着,收缩的应力在混凝土结构体系中可谓是无所不在的,因此它主导着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以及收缩应力的大小。因此,在混凝土裂缝问题的产生分析中,主要的原因需要我们从收缩应力上进行分析和处理。但是在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整个温度应力的影响。在混凝土浇筑结束之后,混凝土结构必然会随着季度交替而产生温度差,这些温度差的产生使得混凝土楼板出现变形,受到四周刚度较大的影响,剪力墙结构还容易在整个工程外围结构引发裂缝。

1.2 施工不当引起的裂缝

从过去我们常接触的工程施工进行分析,尽管当今我国的设计图纸审查制度、设计管理制度和施工控制制度都已经相当完善,但是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经常还会因为设计图纸、施工技术等问题而产生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发生。相对来说,在当今工程施工当中,故意偷工减料的现象较少,因为设计部门防止裂缝控制措施相当到位,对于工程施工监理管理非常严格,这为工程施工建设的科学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但是现行的工程施工规范不科学、施工市场、工作人员的流动性大,这就给施工开展带来影响。在工程施工中,因为施工不当引发的混凝土结构裂缝多,种类繁多、混凝土缺陷突出,收缩、外力等作用下所表现出的裂缝形式也复杂多样,因此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进行衡量和处理。在目前的工程施工中,常见的施工不当引发的裂缝主要包含了板面负筋踩踏、振捣不当和盲目施工等因素。

二、控制混凝土裂缝的措施

为了有效地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必须从控制混凝土的水化升温、延缓降温速率、减少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改善约束条件和设计结构等方面全面考虑,结合实际采取措施。

2.1 降低水泥水化热和变形

(1)选用低水化热或中水化热的水泥品种配置混凝土,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复合水泥等。

(2)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根据试验每增减10kg水泥,其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相应升降1℃。

(3)使用粗骨料,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控制砂石含泥量;掺加粉煤灰等掺合料和相应的减水剂、缓凝剂,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以达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2.2 降低混凝土温度差

(1)选择较适宜的气温浇筑混凝土,尽量避开炎热天气浇筑混凝土,夏季可采用低温水或冰水搅拌混凝土,可对骨料喷冷水晒,运输工具如具备条件也应搭设遮阳设施,以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入模温度。

(2)掺加相应的缓凝型减水剂,如木质素磺酸钙等。

(3)在混凝土入模时,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模内的通风,加速模内热量的散发。

2.3 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

(1)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做好混凝土地保温保湿养护,缓缓降温,充分发挥徐变特性,减低温度应力,夏季应注意避免暴晒,注意保湿,冬季应采取措施保温覆盖,以免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发生。

(2)采取长时间的养护,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发挥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

(3)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与管理,实行信息化控制,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基面温差和基底面温差均控制在20℃以内,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使混凝土地温度梯度和湿度不至过大,以有效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

2.4 改善约束条件,消减温度应力

(1)采取分层或分块浇筑混凝土,合理设置水平或垂直施工缝,或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后浇带,以放松约束程度,减少每次浇筑长度的蓄热量,防止水化热的集聚,减少温度应力。

(2)对混凝土基础与岩石地基,或基础与厚大的混凝土垫层之间设置滑动层,如采用平面浇沥青胶铺砂或刷热沥青或铺卷材.在垂直面、健槽部位设置缓冲层,如铺设30~50mm 厚沥青木丝板或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以消除嵌固作用,释放约束应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产生裂缝是很普遍的现象,从理论上说,建筑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复杂,而且往往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为了防止结构产生有害裂缝,就必须根据工程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措施,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建筑主体结构的裂缝问题,才能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1]高杰媚.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07)

[2]钱元江.试论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J].中国城市经济.2011(26)

[3]薛良钟.关于建筑结构控制的相关问题研究[J].科技资讯.2008(35)

[4]何超钒.浅析几种常见建筑结构的检测技术与方法[J].民营科技.2009(06)

[5]单海飞,高石磊.建筑结构裂缝成因及防治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0(17)

TU75

B

1007-6344(2017)01-0226-01

猜你喜欢

水化工程施工水泥
水泥像被踢死事件
采暖工程施工常见问题探究
探讨自来水管道工程施工的通病与防治
桥梁锚碇基础水化热仿真模拟
低温早强低水化放热水泥浆体系开发
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论高层建筑电气防雷接地工程施工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水溶液中Al3+第三水化层静态结构特征和27Al-/17O-/1H-NMR特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化腐朽为神奇—本土创造—水泥环保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