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作引领注重实践少而精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思路与特色
2017-04-09刘恩山
刘恩山 刘 晟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落实十八大会议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深化课程改革,教育部于2014年12月全面启动了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在教育部基础二司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中心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项目组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问题新、难度大等困难,于2017年初完成了标准的修改稿,并通过了教育部随后组织的专业审查。同年夏季,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这是该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一线实施14年后的正式颁布,标志着课程实践探索阶段已经结束,新的课程标准将引领我国高中生物学教学进入一个跃升发展的阶段。这是我国生物学教育发展中一件里程碑性质的大事。
2017 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实现了修订工作的预期目标和要求,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时代特征、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凸显生物学教育规律和育人价值等方面都有鲜明的变化和特点。本文就这些变化和特点进行简要介绍。
1 修订工作的前期设计为新课程校准方向
课程标准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产品,指引着学科教育发展的方向。要充分展示课程标准的前瞻性、引领性和适切性,需要充分的设计和论证。《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项目组也是在这一工作上下足了功夫。
1.1 落实立德树人要求是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为在高中生物学课程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科学教育规律和学生生物学学习规律,在课程中充分体现课程的育人价值,项目组在工作的起始阶段就明确了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不仅贯穿修订工作的全过程,最终落实到了课程标准的每一个部分,也需要《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每一个使用者明了、钻研和思考,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说到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首先是要将立德树人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落实到高中生物学课程之中,并针对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生物学教学规律、学科逻辑和内容特点,将课程的育人价值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落实,力图在课程中全面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其次,要坚持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以发展高中生的核心素养为主线和抓手,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精神;坚持我国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与时俱进,使《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具有基础性、选择性、时代性和关联性的特点。
再有,依据《教育规划纲要》中关于“减轻中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力求使课程内容标准和质量标准重点突出,提出适合高中生心理特点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使教学内容和要求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吻合,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习得持久受益的学习结果,实现课程内容的“少而精”;使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针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把握好课程标准的适切性和可行性。
1.2 继承创新和基于研究实践的发展是修订工作的基本范式为了保证修订任务高质量地完成,并力争使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具有最好的实施效果,项目组在工作最初阶段确立了完成项目的基本思路和工作原则。
修订工作的基本思路包括继承什么和怎样创新。关于继承,此次项目任务是“修订”课程标准,不是从零做起。因此,新的课程会充分吸收2003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成果,以及10多年来的高中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和成果,并在课程宗旨、内容主题、学生学习方式等重要方面保持稳定,以体现课程发展的延续性和本土化特点。
关于创新,其突破点是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准,提出高中生物学的学科核心素养;依据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确立新的课程理念、明确课程目标、设计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内容框架和质量标准,使其具有良好的基础性、选择性。创新还要吸纳或依据当代学习科学和科学教育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特别是生物学“学习进阶”、聚焦“大概念”及“STEM”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使新的课程标准展示出良好的一致性和关联性。在修订中,项目组及时征求和充分吸收一线教师对标准修订稿的意见,保证了创新结果具有良好的实效性。
1.3 将推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作为重要的选材原则和依据作为理科的学科课程,生物学课程的内容要求是课程标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确保修订工作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完美实现,预先设定的选材原则至关重要。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的选材原则包括:
·最大程度地支持生物学核心素养、课程理念和目标的实现;
·高度关注我国高中的教学条件和基础,立足本土;
·课程内容强调少而精,以大概念构建内容框架,淡化细枝末节的要求;
·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实践;
·适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学习经历;
·引领高中生物学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在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方面,主要参考了近年来教育部基础二司、国家社科基金、基础教育课程中心支持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包括高中理科课程标准的国际比较研究(2012);高中生物学教材难度国际比较研究(2013);高中生物学教材使用状况跟踪研究(2010);高中生物学重要概念学习进阶的系列研究等,为修订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以探究学习为特点的主动学习方式的案例积累,以强调学生理解和应用的生物学概念教学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可和尝试(2014),以及大范围问卷调研和面对面交流的调研结果,都被用于具体内容的筛选,也成为修订工作中有价值的依据。
为保证修订工作的高效率和高质量,项目组还在整体设计时确定了“核心团队+外围团队”“分散工作+集中工作”“困难和风险化解”及“组内决策机制”等修订工作机制,并在修订期间执行,使得修订工作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得以较高效率地工作。
2 2017版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突出特点
尽管此次高中课程建设的任务是修订课程标准,但展现在课程标准的变化还是显著的,这些变化使该标准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2.1 以生物学核心素养指导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提炼生物学核心素养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中最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经过项目团队的细致研究和反复打磨,最终凝练出了高中生物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4个维度。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获得的持久能力和品格,是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成果,其4个维度分别指向了“知、情、意、行”方面的学习结果:
·生命观念(知):包括对生命世界现象及其运作规律的理解和认识,是科学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理性思维(意):是认识物质世界、争取获得高质量结果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科学探究(行):是了解和认识生命世界、回答科学问题、揭示自然规律的实践方法;
·社会责任(情):是对待生命的态度,以及回应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意愿和行为。
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后天学习的成果,主要依托在校期间的生物学课程中习得和巩固,是公民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提出,将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立德树人的宏观要求有机结合,具体描述了高中生物学课程的育人价值,是高中生物学课程设计的准绳,也是教师教学实践的方向和总体要求。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提出使教育工作者对这一课程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期待,可以将生物学教学改革推向一个新的、更高的平台。
2.2 用生物学大概念构建课程内容以实现少而精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国际上科学教育的发展不仅强调了基于探究的教学改革,同时也高度关注了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对大概念的建立和理解。在强调少而精和选择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时,都将理科课程内容聚焦在科学的大概念上。
根据学习科学和我国生物学教育近年来的研究结果,高中生物学课程中必修和选修I类课程都是围绕生物学大概念组织教学内容的,例如,必修课程就是由4个大概念构成其内容框架,包含了4学分的学习内容:
·概念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概念2: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
·概念3: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会一代代地传递下去,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
·概念4: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演化)的结果。
用大概念构建课程内容框架,淡化了细枝末节的内容,降低了对记忆背诵的要求,强调对重要概念的深入理解,为主动学习留出了更多的课时,是课程内容少而精的保障。这不仅是课程标准呈现方式的变化,也是对课堂教学变革的要求和期待。
2.3 准确描述的内容标准细致地刻画了教学深度和理解水平2000年以后,我国生物学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习惯于采用“行为动词+生物学术语”的方式描述课程内容,例如“概述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用不同认知水平的3组行为动词取代“了解、理解和掌握”描述教学的不同要求和期待,已经是生物学课程文件进入新世纪后的标志性进步。但随着科学教育的发展,科学课程文件中对内容标准的描述方式,在21世纪的第1个10年后又有了进步和更好的呈现方式。依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2017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教学内容要求采用了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的命题式描述,明确陈述学生可以理解的生物学观点,例如在必修课程中,关于遗传的内容有如下要求:
概念3: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会一代代地传递下去,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
·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信息编码在DNA分子上;
·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重组导致双亲后代的基因组合有多种可能;
·由突变和重组引起的基因变异,是进化的源泉。
这样的描述可以更好地帮助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把握教学的要点和学生理解的深度,防止不必要的“拔高”或低水平的记忆背诵。这也有助于教师将生物学知识的教学与核心素养的目标达成相结合,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全部采用了这样的描述方式。
从2006年开始,我国已经在生物学核心概念学习进阶方面开展研究,10年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成果和认知。以我国的研究为基础,加之吸纳国际上学习进阶的研究成果,我国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颁布后,就基本实现了从小学1年级到高中12年级在生物学(及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上的循序渐进和连贯一致,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整体设计和有针对性的要求。因为,我国《义务教育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和2017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都是参照了同样的学习进阶成果。相当于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使用了同一把尺子为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量体裁衣”,这是我国生物学课程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标志性进步。而在2010年以前,这样的工作是无法完成的。
2.4 教学过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实践在新世纪开始的我国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以探究为标志的主动学习方式成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10多年来,这一改革的浪潮已经得到理科教师的认可,并较多地用于教学实践。新版的课程标准,在保持与全球理科课程改革共同方向的同时,将科学、技术、工程学、数学融入生物学课程,并强调了跨学科的认识与实践。将学生的生活经验、问题解决、工程设计、讨论决策、动手实践等教学建议贯穿课程内容之中,期待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取得少而精的学习成果,达成知、情、意、行4个方面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2.5 选修Ⅱ课程关注学生的职业规划选修Ⅱ课程是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一类课程,也可以称作校本课程或拓展课程。该类课程的设置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在高中选修Ⅱ课程的设计中,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引导他们关注学业和职业规划为取向,提出了“现实生活应用”“职业规划前瞻”和“学业发展基础”3个方向模块课程的开设建议,其中每个方向包括了7~8个可能开设的模块。例如在“现实生活应用”方向,建议学校开设生态安全、传染病与防控、健康生活、细胞与癌症、动物伦理学等模块,让学生有机会直接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参与问题的思考与决策。在“职业规划前瞻”方向,建议学校开设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有启迪的模块课程,包括绿色农业与畜牧业、食品安全与检疫、职业疾病与防控、园艺与景观生态学等。在“学业发展基础”方向,提议开设生物信息学与人类基因组、神经发育与疾病、植物组织培养、干细胞与应用等课程。课程标准中的建议只是为学校开设课程提供参考,各校实际开设这类课程时可以依据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地域特点和学生需求等因素作出决定。
考虑到多数学校实际开设校本课程的经验和可能的困难,课程标准对每个课程的价值、基本内容、教学要点、教学策略等问题给出了说明或建议,以其为教师开设相关课程提供帮助。新的课程标准将有力推动我国高中生物学校本课程和拓展课程的蓬勃发展。
3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是众多教育者理想追求和实践经验的结晶
高中课程标准的全面启动是在2014年年底,而为高中生物学课程发展的准备性、针对性研究始于2006年暑假。在此期间,在为高中生物学课程发展铺路修桥的工作中,既有历时近10年的重要专题研究所形成的积累和铺垫,又有2015—2016年间集中修订时的冲刺和精雕细琢。
在课程标准的研制和修订中,有百余位教师和多领域的学者参与其中,为修订工作高质量地完成无私奉献了智慧和辛劳。课程标准修订组集中工作的编写会议共有30余次;项目组组织调研10余次,涉及了10个省、直辖市,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科研人员、高校教师、中学生物学教师和教研员等多方面的反馈意见;核心素养测试会议32次,涉及参会人员362人次,并开展了不同地、市的测评工作。
尽管课程标准还未能做到完美无缺,但此次高中课程文件的变化之大、准备工作之多、跃升幅度之高、推进教学改革之劲,都不亚于先前的任何一次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感谢台前幕后为《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做出贡献的支持者。愿《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颁布能够将我国高中生物学教育教学引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和更高的平台。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刘晟,刘恩山.学习进阶:关注学生认知发展和生活经验.教育学报,2012,8(2):81.
[3]张颖之,刘恩山.核心概念在理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记忆事实向理解概念的转变.教育学报,2010,6(1):5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