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家河金矿矿后期构造特征及对矿山生产的影响
2017-04-09杨新社
杨新社
前言:在庞家河矿区,对控矿构造研究较多,但对矿后期构造研究的较少。本区地处近东西向韧性—脆性剪切带之中,构造复杂,并有多期次活动的特征,矿后期断裂构造对探采工作影响较大,对其特征的研究对指导探矿、采矿工作、以及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矿后期构造特征
本区矿体位于近东西向韧性—脆性剪切带中,且构造有多期次活动的特点,矿后期构造尤其发育。通过近两年矿山工作认为,对矿山生产影响较大的矿后期断层基本可划分为三组:第一组,走向北东—南西向断层,产状较陡;第二组,走北西—南东向断层,产状较陡;第三组走向近东西向断层,产状较缓。
1、第一组
断层走向呈北东—南西向,倾向东南,倾角较陡。断层性质呈压扭性,断面平直,破碎带较窄,一般宽1-10cm。其上盘东移,下盘西移,属左行式断层,错距一般0.5-1.0m。产状130°-140°∠60°-80°。压扭应力在断层面集中失放,未对上下盘岩石力学性质进行改变,但对矿体的轴线进行了改变。如东山1164中段26.5线北穿中揭示的Ⅳ号矿体特征(详见图01)。
2、第二组
断层走向呈北西——南东向,倾向西南,倾角较陡。断层性质为压扭性,断面平直,破碎带窄,一般宽5-20cm。其上盘西移,下盘东移,属右行式断层,错距1.0-3.0m。该组断层具有典型的多期次活动特征,破碎带由极破碎的岩屑岩粉组成,呈散体结构,无胶结迹象。产状200°-220°∠60°-80°。
3、第三组
断层走向呈近东西向,倾向南,倾角较缓,断层性质呈推覆性断层特征,断层断面呈舒缓波状弯曲,破碎带宽,一般宽0.1-30m。其上盘北移,下盘南移,错距0.5-30m。产状130°-195°∠10°-20°。形成断层的地应力影响范围较大,周边岩石较破碎,产状普遍较缓。该断层的典型特征为产状缓,破碎带宽,断面上有0.5-1cm的断层泥。该泥经地下水淋浴,而发生退色蚀变,泥呈灰白色,颗粒极细,成份为粘粒,含水量较大,手摸粘手,并有油腻感,可搓成15cm以上的细条。该组断层特征变化较大,按其规模又可分为两个亚类。一类,规模较小,构造破碎带窄、错距小。如东山1210中段28号线北穿西壁中的矿化带,断面呈近水平的波状,破碎带宽仅0.1m,错距仅1m;另一类,规模较大(长200-400m),破碎带宽(水平宽度20-40m)、错距大(10-30m)。在东山探矿工程中,共揭示出两组。一组位于1210中段,揭穿点分别为:26线北穿12m处、主运26#+45m处、28线南穿18m处、30线南穿19m处、32线南穿16m处、34线南穿17m处。该断层揭示长度240m,宽10-20m,错距不详;另一组位于1114中段和142采场中,揭穿点分别为:14线南穿101m处、24线南穿92m处,142采场第四层采段,长300m,宽10-30m,根据Ⅳ号带在1114、1164中段各南穿中揭示位于分析,错距约20-30m,并有西段错距大,东段错距小的趋势。
二、矿后期构造探采矿工作的影响
矿后期构造对已形成的矿体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切割、错移,矿体空间展布形态在纵向和横向发生较大变化,给探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探矿工作中,当遇到矿后期断层时应加强对断层特征的研究,科学分析矿体的错移方向,正确预测矿体的错移距离,才能有效布置探矿工程,避免盲目拉穿和沿脉坑道的左右偏转而造成的不必要工程,降低探矿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矿后期构造对采矿工作的影响
矿后期构造对采矿工作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矿后期构造发生错移,使矿体在纵向和横向轴线发生了变化,使采矿工作变得很复杂,矿石的贫化率大大增加。另一方面,第三组构造不仅破碎了矿体的连续性,而且使礦体和围岩产状变缓,岩石破碎,给原有的采矿方法提出考验。如何在原来陡倾角矿体的采法基础上进行有效改善,以适应局部缓倾角矿体的采法,将是未来采矿技术人员研究的课题。
四、矿后期构造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影响
矿后期构造不仅对矿体及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改造,而且因拖曳作用,使产状发生的较大的变化(主要是第三组构造),稳定性大大降低。岩石破碎坑道塌方增多,产状变缓,坑道坍塌和冒顶的概率增大,这对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加对矿后期构造分布特征的研究,对促进矿山安全生产帮助极大。
结论:庞家河金矿位于近东西向韧性——脆性剪切带中,构造多而繁杂,矿后期构造也极为发育。对矿山生产影响较大的矿后期断层基本可划分为三组:第一组,走向北东——南西向断层,产状较陡;第二组,走北西——南东向断层,产状较陡;第三组走向走向北东——南西向断层,产状较缓。矿后期构造不但破碎了矿体的连续性,对矿体的围岩的力学性质进行了改造,特别是第三组构造对矿山的安全生产构造很大威胁,在今后的矿山生产中应特别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