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英语专业词汇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7-04-08徐风华

关键词:词汇学考试内容词汇

徐风华

(东华大学 外语学院, 上海 201620)

对于我校英语专业本科生,学院开设了系列语言学课程,包括语言学概论、应用语言学、词汇学以及语用学入门。大部分同学认为语言学系列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术语多,深奥难懂,学完了对于自己的英语学习也没什么帮助。作为词汇学课程的任课老师,笔者认为同学们的这种看法不完全正确。语言学系列课程对于专业同学来说非常必要,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同时也要学习一些专业知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明确将英语专业课程分为三大模块,即英语专业技能课、英语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1]。语言学系列课程属于专业知识课程。词汇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英语词汇形象、解释英语词汇规律的学科[2]。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笔者认为词汇学课程对英语词汇的学习——如何学和学什么非常具有指导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语言学系列课程对于英语学习的指导作用,笔者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作为指导,以加大词汇学课程的实用性和指导性为出发点,以英文读物阅读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的,改革了课程的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考试内容。

一、 研究背景

传统教学观以“教”为主,以教师传授为主要形式,学生的任务是消化、理解老师所传输的课本知识。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生成意义的过程。学习是积极的、主动的。在学的意义上,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离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任何学习都是无效的。在教的意义上,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激发、引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协助、促进学生学习[4]。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学习观和教师观可以很好地指导笔者对专业词汇学课程的改革,因为此次教学改革的目的就在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通过阅读大量英文读物,从而建构真正的、有效的词汇学知识,并提高其应用能力。

对于英语专业词汇学课程,许多学者已经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对词汇学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对词汇学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以及课程改革实证研究。下面将从以上三个方面对之前的研究进行回顾。

何英、王莹[5]采用问卷、访谈和随堂听课相结合的方式了解词汇学课程在英语专业的教学情况,研究对象为新疆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2009级学生。问卷内容包括课程开设、教材、教师与教学、学生与学习以及考核方式方面的问题。基于课程的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作者提出了一些对策。乔相如[6]对湖北省17所高校的英语词汇学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师资配备、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教学启示和建议。

廖百秋[7]提出以“过程”为导向,以“设问”为起点,以“真实语境”为材料,以“活泼的风格”为调节,将趣味性融入到创新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中去。娄宏亮[8]提出了基于认知隐喻的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专业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杨科[9]提出从心理语言学记忆理论出发,设计英语专业从本科到硕士跨度为七年的英语词汇学三级分级教学:初级词汇学(大一大二阶段,重点放在构词法),中级词汇学(大三大四阶段,结合其他专业课程教学,如英美概况、英美文学和文化来讲解英语词源、词的演变和发展),高级英语词汇学(专业硕士一年级开始学习高级英语词汇学:形态学)。张保培[10]以建构主义及原始语根假说为理据,提出了“任务分配、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展示、教师补充” 五个环节构成的英语词汇学教学模式。

张保培[11]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了新旧词汇学教学模式的优劣。其做法是:选择两个词汇量水平相当的自然班作为被试对象,课程设置和教材相同,但教师的教学模式不同,一个是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词汇学教学,另一个采用以建构主义为指导基于原始语根假说的词汇学教学模式,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以认知词汇量的扩大幅度为主要衡量标准,对比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习得词汇的差异。结果表明,虽然新型教学模式能普遍地提高学习者的认知词汇量,但更适合词汇量中等及偏低的学习者,而对词汇量较大的学习者,词汇量增长幅度趋缓。

通过文献回顾,笔者发现词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大部分研究仅限于指出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教改方案,但没有实际应用以了解此方案的有效性;(2)大部分研究的重心是,如何改革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词汇量,而笔者认为改革更应关注如何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学习词汇应该如何学,以及学习什么。学习词汇不能死记硬背,可以通过学习词缀、词根以及借助语境的帮助,通过英文读物的阅读不断扩大及巩固自己的词汇量。学习词汇不能仅仅懂得词汇的字典意义,还要掌握词汇的情感意义、文体意义、隐含意义等,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正确理解具体语境中词汇的词义以及恰当使用词汇。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口语或书面表达中学会使用意义关系,例如,同义、反义、上下义等等,使自己的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具体,或者产生一些文体效果,如幽默,讽刺等。

二、 教学改革探索

针对现行英语专业词汇学课程教学中和教学改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师观和学习观作为指导,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一) 课堂教学方法

首先在教材选择上,笔者选择了实用性较强的张华编著的《实用英语词汇学》(修订版,2011年出版)作为本门课程的主教材。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合理取舍,对于实用性较强的章节(如:词的构成、词的意义、意义关系、意义和语境),笔者通过大量实例进行详细讲解,而对于理论性较强、理解困难的内容只是简单提及,点到为止[12,13]。鞠玉梅在讨论语言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时提出:“对于那些抽象生僻的内容,要多用具体的实例来讲解分析,比如语用学的许多理论都可借助大量生活中的实例来加以分析,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增加趣味性,还可使学生感到语言学与现实生活的贴近,领会到语言学知识在言语交际中的实用价值,从而更增添他们的学习兴趣。”[12]谢家成也指出:“在课程讲授的全过程都应通过演示等方法明确告知学员所学的具体理论知识的实际用途,并调动学员积极思考,举一反三,学以致用”[13]。笔者非常赞同这种利用实例进行讲解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选取英文原版小说(特别是学生熟悉的文学作品)、报纸和杂志中的句子或段落对于词汇学知识进行讲解和说明,不仅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所讲知识并引起学生的共鸣,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远远强于只是解释相关术语,或者给出教材提供的零散的例句。例如:在讲解意义关系——同音同形异义,以及该意义关系所产生的文体特色时,笔者选取了Alice’sAdventuresinWonderland&ThroughtheLooking-Glass中的一段对话。

例1Here the Red Queen began again. “Can you answer useful questions?” she said. “How is bread made?”

“I know that!” Alice cried eagerly. “You take someflour—”

“Where do you pick theflower?” the White Queen asked. “in a garden, or in the hedges?”

“Well,it isn’t picked at all,” Alice explained: “it isground—”

“How many acres ofground?” said the White Queen. “You mustn’t leave out so many things.”

对话中的 “flour” 和 “flower”很好地解释了什么是同音异形异义词,“ground” 和“ground”则代表了完全同音同形异义词。同音同(异)形异义词的使用达到了幽默的效果。

再比如,讲解词的隐含意义时,笔者选取了小说TuesdayswithMorrie中的一句话:

例2As for Morrie? Well,I thought about him now and then,the things he had taught me about “beinghuman” and “relating to others,” but it was always in the distance,as if from another life.

例句中的“beinghuman”并不仅仅是“成为一个人”,而是 “成为一个善良的、有责任心的、独立的……人”。

(二)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的改革以对所学知识的活学活用为目的。该门课程的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即将平时的课堂评价、课外评价与期末评价等方面结合起来[12]。该门课程的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问题回答(讨论)和课后作业)和期末成绩比重分别是40% 和60%。每次的课堂问题回答(讨论)检查学生是否已掌握上一次所学的内容,考查方式不是检查学生对于概念的记忆,而是以各种练习形式进行。在讲到意义关系中的上下义关系时,采用的一种练习形式是填空,例如:

例3It gave me a greatof. (feeling,relief)

练习表面看来是简单的填空题,但其隐含的词汇学知识是意义之间的包容关系。通过这种形式的练习,学生也会意识到词汇学知识大量存在于英语学习中。另外一种练习形式是给出例句,要求学生找出具有上下义关系的词汇,并作出解释。例如:

例4Among suchpassionssome of the commonest arefear,envy,thesenseofsin,self-pityandself-admiration.

在该句中 “passions”一词包括了 “fear”“envy”“sense of sin”“self-pity”“self-admiration”,与它们之间是上下义关系。

课后作业的布置同样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对于部分词汇学知识,如词的意义,意义关系,意义和语境等,笔者要求学生从英文原著、杂志、报纸或各类名人演讲文本中找出句子或段落对相关语言现象进行说明。同时通过所举实例的正确与否,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

(三) 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的设计遵循培养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力、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原则。期末考试内容涵盖基本知识类和解释说明类两种题目,各占50%。基本知识类题目采取填空、选择、连线等题型;解释说明类题目以主观题目形式出现,即从英文读物中选取句子或段落,要求学生首先辨认句子中的语言现象,然后对该语言现象用所学词汇学知识进行解释和说明。例如:

例5At this moment of enormous national significance,there should be unity here in Westminster, but instead, there is division.

该题目要求学生指出哪两个或多个词之间具有哪种意义关系,并作出简单的解释。这样的考试内容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一学期下来对于基本词汇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即是否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深入思考,从而可以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清晰地解释语言现象。避免了简单机械地记忆概念,却无法把基本的理论知识和语言现象结合起来的问题。

三、 教学改革的收获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改革,该课程在本校学期末教师日常评教中得到了98.29(满分100分)的高分,位于全校Top100。笔者就该门课程该学期所进行的教学改革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请参见附录),内容包括:

该门课程知识对于英语词汇学习的帮助;

对于英语词汇学习方法的影响;

同学对于把词汇学课程的理论性降低,而加强其指导性和实用性的做法的观点;

对于教学方法的认可度,即教师在讲授相关词汇学知识点时,采用英文小说、杂志、新闻等中的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对于课后作业必要性的看法,即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去找英文小说、杂志、新闻等中的具体实例来说明相关知识点;

对于考核方式合理性的看法,即词汇学课程考试成绩中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占40%,期末考试占60%;

对部分考试内容必要性的看法,即部分题目要求先辨认语言现象,然后对该现象进行解释或评论;

通过本学期的词汇学课程,同学们的收获如何,即对于一些语言现象,如同义、反义意义关系,语境线索,词汇的情感意义、文体意义等的意识是否有所提高;

对本学期词汇学课程教学方法(课上教学方式和课后布置作业)的满意度;

对本学期词汇学课程考核方式和考试内容的满意度。

笔者在该学期末进行了问卷调查,共下发64份问卷,回收64份。问卷结果如下:

表1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表1表明,学生对此次的课程教学改革给出了积极的评价。55%的同学认为词汇学课程知识对于英语词汇的学习非常有帮助,42%的同学认为有一些帮助,仅有3%的同学认为帮助不大;关于词汇学课程对于英语词汇学习方法的影响,27%的同学认为影响非常大,67%的同学认为有一些影响,6%的同学表示影响不大。笔者认为,很难通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完全改变学生原有的根深蒂固的词汇学习方法。对于把词汇学课程的理论性降低,而加强该门课程的指导性、实用性的做法,75%的同学表示非常赞同,19%的同学表示有些赞同,只有6%的同学不怎么赞同;教师在讲授相关词汇学知识点时,采用英文小说、杂志、新闻等中的具体实例进行说明,86%的同学认为这种教学方法非常必要,14%的同学认为有些必要;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去找英文小说、杂志、新闻等中的具体实例来说明相关知识点,69%的同学认为这种课后作业非常必要,28%的同学认为有些必要,3%的同学认为不怎么必要。

词汇学课程考试成绩中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占40%,期末考试占60%,58%的同学认为这种考核方式非常合理,38%的认为有些合理,3%的认为不怎么合理,1%的认为完全不合理;对于词汇学课程考试内容中,部分题目要求先辨认语言现象,然后对该现象进行解释或评论,53%的同学认为这类题目非常必要,41%的同学认为有些必要,6%的同学认为不怎么必要;通过本学期的词汇学课程,47%的同学表示对于一些语言现象,如同义、反义意义关系,语境线索,词汇的情感意义、文体意义等的意识变得更强,52%的同学觉得有些增强,只有1%的同学认为完全没增强,由于学生在之前词汇学习中很少去关注这些内容,一个学期的学习只能起到提高同学们对这些知识的意识。81%的同学对本学期词汇学课程教学方法(课上教学方式和课后布置作业)非常满意,19%的同学有些满意;59%的同学对本学期词汇学课程考核方式和考试内容非常满意,36%有些满意,5%的同学不怎么满意。

四、 结语

笔者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作为指导,对英语专业词汇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考试内容进行了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也注意到本次教改中还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有关词汇学理论上的探究,以便为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另外,笔者认为除了词汇学课程,专业教师也可以在各自课程中融入词汇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词汇的方法。然而正确的词汇学习方法的形成,老师讲解仅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同学们要在自己的学习中自己长期去践行。

附录

调查问卷

1. 关于词汇学课程所学知识对于英语词汇学习的帮助,你的看法是?

A. 非常有帮助 B. 有一些帮助 C. 帮助不大 D. 没有帮助

2. 关于词汇学课程对于你的英语词汇学习方法的影响,你的看法是?

A. 影响非常大 B. 有一些影响 C. 影响不大 D. 没有影响

3. 对于把词汇学课程的理论性降低,而加强该门课程的指导性、实用性的做法,你的观点是?

A. 非常赞同 B. 有些赞同 C. 不怎么赞同 D. 完全不赞同

4. 教师在讲授相关词汇学知识点时,采用英文小说、杂志、新闻等中的具体实例进行说明,你认为这种教学方法的必要性是?

A. 非常必要 B. 有些必要 C. 不怎么必要 D. 完全没必要

5. 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去找英文小说、杂志、新闻等中的具体实例来说明相关知识点,你认为这种课后作业的必要性是?

A. 非常必要 B. 有些必要 C. 不怎么必要 D. 完全没必要

6. 词汇学课程考试成绩由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占40%,期末考试占60%构成,你认为这种考核方式的合理性是?

A. 非常合理 B. 有些合理 C. 不怎么合理 D. 完全不合理

7. 词汇学课程考试内容中,部分题目要求先辨认语言现象,然后对该现象进行解释或评论。你认为这类题目的必要性是?

A. 非常必要 B. 有些必要 C. 不怎么必要 D. 完全没必要

8. 通过本学期的词汇学课程,你对于一些语言现象,如同义、反义意义关系,语境线索,词汇的情感意义、文体意义等的意识?

A. 变得更强 B. 有些增强 C. 没怎么增强 D. 完全没增强

9. 你对本学期词汇学课程教学方法(课上教学方式和课后布置作业)的满意度是?

A. 非常满意 B. 有些满意 C. 不怎么满意 D. 完全不满意

10. 你对本学期词汇学课程考核方式和考试内容的满意度是?

A. 非常满意 B. 有些满意 C. 不怎么满意 D. 完全不满意

猜你喜欢

词汇学考试内容词汇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我国成人高考内容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词汇学研究浅谈
论能力测评导向的高校考试改革
English Word Form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浅析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考试内容及应对策略
The Study of Changes in Word Meaning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英语专业词汇学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