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探析
2017-04-08许大为
姜 宏 许大为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哈尔滨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探析
姜 宏 许大为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针对哈尔滨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中存在的问题,从生态恢复、工业建筑再利用、重构场所精神等方面,阐述了该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策略,为哈尔滨乃至东三省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提供借鉴。
工业废气地,景观,生态环境,历史文脉
1 哈尔滨市工业布局
哈尔滨市传统工业在城市核心区的外缘形成条带,对核心区成包围态势。从空间位置上大致可分为:自西向东主要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道里工业区、三大动力工业区、哈东工业区,南部的平房工业区和北部的利民开发区等[1]。截至2005年,该市共有工业园区58个。2010年,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哈尔滨确定了26个重点发展的工业园区,其中市区内14个,县(市)12个,规划总面积783.71 km2[2]。但随着城市人口发展用地扩张,潜在矛盾日益突显,如:中心城区第三产业发展用地不足,缺少公共绿地,公共设施用地及居住用地不足等。这些问题不仅在二环以内地区十分突出,在各行政区的不同区域内都已显现,甚至已经影响该地区发展。
2 哈尔滨市工业废弃用地
随着城市经济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崛起,以及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土地自身的价值及区位效益得以体现,哈尔滨市尤其是中心区工业用地的空间布局随之改变,导致大量工业废弃地的产生。市区内工业废弃地大多集中在香坊区和南岗区,香坊区主要以三大动力和油坊街为主线,分散布置的工厂、企业被腾迁,产生大量工业废弃用地;南岗区工业废弃地主要集中于哈西地区,区域内已有大部分工业用地被闲置或改为他用;道里区是哈尔滨核心区,迫于环境污染和人地关系紧张等问题,区域内大量工业外迁以提高土地价值,导致越来越多的工业废弃地产生。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随着城市工业用地布局结构的完善,哈尔滨市工业废弃地的数量还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3 哈尔滨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存在的问题
3.1 用地调整与规划缺乏整体性
目前,哈尔滨进行工业废弃地更新时,在用地调整与规划方面都是单独进行的,尤其对于城市中心区的企业搬迁后用地,每个企业都是单独运作项目,导致城市规划在某种程度上失效。仅哈尔滨松江拖拉机厂的用地就分别建设了中国天辰有限公司、黑龙江职业技术学院、阳光印象二期等若干关联很小的项目。
3.2 开发模式单一
目前,哈尔滨工业废弃地大部分被更新为居住或商业金融等用地,尚未有开发建设成工业遗址公园和博物馆的改造案例。哈尔滨工业废弃地的更新模式可归纳为四类:辰能·溪树庭院为代表的房地产开发下的住区建设、红博·西城红场为代表的打造商业综合体、松江生态园为代表的建设城市绿地公园、哈尔滨自行车厂更新为技师学院为代表的重建高校社区。
3.3 人文关怀缺失
1)缺少人性化空间。
对于已经完成的工业废弃地更新改造实例,人与工业遗产之间零互动零交流,缺少可供市民参与的人性化景观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松江生态园保留了原松江电机厂内部分工业器械,近10台电机整齐的排列在广场内,但从调研情况看,这个区域并不吸引游客的来访参观,这种传统的、脱离了娱乐、体验的说教式景观,很难让人产生精神的共鸣。
2)公共空间封闭。
道里区工农大街以西的原工业区内,依次分布着哈尔滨松江拖拉机厂、印刷机械厂、汽车配件四厂等众多企业,由于初始形成的工厂企业彼此相邻且边界封闭,故没有相对开敞的公共区域。工厂迁出后的规划也未考虑充足的公共空间,见缝插针式的房地产建设,且新建小区仍采取封闭边界的形式,导致人们沿着街道行走两三百米也无驻足休息的公共空间。
3.4 历史文脉断裂
1)工业遗产的破坏。
近年间哈尔滨市大量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废弃工业厂区逐渐消失。作为哈尔滨市的标志性企业星光机械厂,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被夷为平地,仅保留的一幢建筑厂房孤零零的伫立在面目全非的厂区内,默默地注视着眼前变化的一切。如再不对具有较大遗产价值的工业废弃地进行认真的评估并合理改造,哈尔滨老工业城市的真正意义将不复存在。
2)场所要素孤立。
哈尔滨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更新后,多以碎片的形式存在,这些孤立的景观要素无法传达场地包含的全部历史信息。亚麻厂原址被开发为四季上东居住区。老厂区的水塔、办公楼和围墙作为工业遗产被保留,但孤立的景观要素之间没有构成相互联系,缺少与工业历史文化相关的线性纽带将其串联,工业遗留所表达的场所记忆被割裂。
4 哈尔滨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策略
根据哈尔滨工业废弃地不同资源的价值确定其保护程度及再利用方式。笔者针对三种不同的更新模式,结合哈尔滨工业废弃地实际情况,从生态恢复、工业建筑再利用及重构场所精神三方面提出具体设计对策。
4.1 建设工业遗址公园、博物馆
1)保留原有生态空间。
工业废弃地改造时尽量保留场地内原有的绿色植被,自然生长的植物群落稳定性更强。哈尔滨工业废弃地内多数绿化是与厂区同步建设的,在工业遗址公园建设时,应重视废弃地内原有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尽可能的作为局部的生态群落完整地保留下来。其次,尽量保留场地独特的地形地貌。出于原有建筑对安全生产的功能需求,松江电机厂内有大小不同的凹地势,保留特殊用地的地形地貌,不仅是对场地历史文化的尊重,也提高了景观可识别度。
2)废弃工业建筑保留与改造手法。
a.保护特色立面,维护城市形象。保留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废弃工业建筑的特色立面,不仅是对工业历史的尊重,也是对特定时期建筑文化的延续。卷烟厂废弃工业用地内,几幢老巴夺时期留下的库房是哈尔滨的一类保护建筑,典型的俄罗斯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立面极具保留价值。
b.修复设计手法。以恢复和保存原厂房风貌为主,以保护其具有历史价值的肌体为前提,保证新增元素与建筑原始风格协调统一,适合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废弃工业建筑改造。哈尔滨轴承厂内天兴福制粉厂,是哈尔滨不可移动文物,改造时可将其功能置换为中国轴承工业展览馆,但在空间和风貌上保存历史特色。
3)再现工业生产场景。
通过展示产品制作流程,货物从装卸、传送到存储的过程等,再现昔日工厂处于工作运行状态下的动态场景。哈尔滨轴承厂内,轴承的运输是通过铁路实现的,是厂区生产过程的集中体现,把吊车起重机、轨道等所有与装卸、运输有关的设施,作为一个完整的空间保留下来,充分传达工业历史信息,反映后工业文化景观的场所特征。
4.2 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1)废弃工业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
a.运用隔墙、夹层分隔空间。此方法适合大跨型建筑,根据新的使用功能和需求重新设计内部空间。以哈尔滨制氢厂冶金车间和除尘车间为例,内部有大跨度钢架和水泥立柱,后期改造时可通过增设分隔性的墙体和楼板,使原本一体的厂房变成多个空间组成的连续结构,为艺术家提供了具有领域感与私密性的工作空间。
b.在新旧建筑间建立共享空间。将工业废弃地更新改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常常伴随着废弃工业建筑的使用功能发生改变,多数情况下需要对原保留建筑进行扩建。在扩建部分与原有建筑连接处设计共享大厅,其外部形态可以是中性的,同时包含新旧建筑的因素,也可以是虚的,减弱新旧元素的冲突。
2)文化精神表达。
a.工业符号标识化。工业建、构筑物和设施构件等是工业废弃地特有的景观符号。在更新中,除了实质性的物质元素以外,工业符号也可成为艺术创作运用的主题语言。可将工业废弃地内具有标志性的构筑物进行改造,转化成场地中的坐标。
b.工业生产体验化。通过设计工业生产体验馆,让游客体验以往的生产过程或试着生产当时的工业产品,如在木材厂的改造中可增设木材加工体验馆;利用星光机械厂保留的厂房设置汽车部件生产流程展示空间。此方法既是对以往工业生产的追忆,也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4.3 建设城市绿地公园
1)废弃工业地生态环境恢复与再生。
a.恢复原有植物与再生新植被。野生植被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的意义,所以首先要保护场地内原有植物群落。其次,乡土植物分布广泛且易于栽培,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可以考虑在硬质景观基础上,以哈尔滨乡土植物群落为主要模式来恢复工业废弃地的生态问题。
b.水体净化。对于一些受污染的河流,如流经哈西地区的何家沟,污水横流,沿岸环境质量极差。在治理时可充分利用河流水质的特点,在河岸上种植植被,吸引各种动物栖息,以植物为生物链顶端不断向周围扩散[3],通过创造外界环境,利用河流的自净能力达到治理目的。
c.地表痕迹的处理。哈尔滨工业废弃地地表痕迹主要以取土区、垃圾堆放区、污水区等形式存在,建设绿地公园时可利用低洼地势设计森林乐活、拓展活动等游人参与度较大的功能区,利用“凹”地形的遮挡,使区域内的建筑物自然的融于环境之中,形成充满趣味性的互动体验空间;对于地势较高地区,可设置露天剧场、滑板、攀岩类文体项目。
2)重构场所精神。
哈尔滨多数工业废弃地内的工业结构与工业元素已经遭到严重破坏,不能完整、准确地传达工业场所精神,只能采用表达象征意义的手法,营造场所氛围。设计者在设计前期,须大量阅读与场地相关的文献资料,实地调研,倾听群众心声,提炼工业遗址的意象特征,构建原有工业场所的景观框架;利用文字、影音、图片等形式对历史信息进行补充与阐释,增添场所氛围。
5 结语
工业废弃地的更新涉及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用地结构调整,城市空间结构的改变,城市形象及环境的变化等许多方面[4],因此必须引起重视。目前我国在此方面处于探索阶段,现有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存在诸多问题。在今后的更新实践中,政府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准确评估工业遗产价值,增强全民参与意识。在规划设计上,哈尔滨工业废弃地应以多种模式进行更新改造,根据城市发展的目标,增加工业用地调整为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创意文化产业园区的比例,鼓励土地的混合利用。
[1] 孙艺松.哈尔滨市老工业区资源环境利用研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
[2] 陶利波.哈尔滨市工业布局的现状、问题及调整方案[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7,49(1):29-32.
[3] Francisco Asensio Cerver.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M].New York:Waston-Guptill Press,1996.
[4] 李冬生.大城市老工业区工业用地的调整与更新[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Analysis on industrial wasteland landscape renovation design of Harbin city
Jiang Hong Xu Dawei
(CollegeofGarden,NortheastUniversityofForestry,Harbin150040,China)
In light of problems existing in industrial wasteland landscape renovation of Harbin city, starting from aspects of ecological recovery,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recycling and re-building field spirit,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industrial wasteland landscape renovation and design strategies, which has provided some guidance for renovating industrial wasteland in Harbin and the three northeast provinces of China.
industrial wasteland, landscap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istorical context
1009-6825(2017)11-0016-02
2017-02-07
姜 宏(1991- ),女,在读硕士; 许大为(1962- ),男,博士生导师,教授
TU98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