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传统村落下川村调研
2017-04-08张岱宗佀颖鑫
张岱宗 佀颖鑫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 100044)
山西传统村落下川村调研
张岱宗 佀颖鑫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 100044)
简述了山西省乡宁县下川村的地理特点与历史沿革,从风水、自然环境、交通等角度,分析了下川村的选址原则,并探讨了该村落的空间格局和主要公共建筑,归纳了建筑装饰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
传统部落,空间格局,公共建筑,装饰艺术
1 概述
下川村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关王庙乡,地处关王庙乡的南北两边高山的山沟之间,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村落沿山沟成条形布局。下川南与稷山、新绛接壤,西与云丘山旅游景区相接。因地处太行山脉附近,村落周围群山环绕,为较典型的山地村落。在村落周围及沟边有石头垒砌的梯田,层层叠叠地向山坡高处延伸。
2 历史沿革
关于下川村具体始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但毫无疑问,它是一个古老的村落,村子里现存建筑大多为明代、清代所建。
据《乡宁县志》记载,唐时吕香县城在今天的安汾老村,同时还记载了宁元年,析忤城地,于吕香镇东十里复置平昌县。民国版的《乡宁县志》载:东汉骐侯在今城东南六十里设治所。有人分析,现乡宁县城东南60里具备建县治所的也就是关王庙乡(原安汾乡)下川村,但也没有确切的证据。
3 古村选址
下川村坐落于鼎石村至关王庙乡之间的一段岔谷内,整个村落依山而建,为山地聚落。下川沿着山势的走向由西向东呈带状展开,旧时村前有河流过,只是随时间流失,河水早已干涸,只留下河道。
3.1 选址与风水
下川村北面的靠山,当地人称“圣官场”,山势险峻,是背靠主龙脉的靠山,面朝云山与景山,左右两侧各有高山围合,分别为左青龙,右白虎。村前有流水而过,保证充足的生活生产用水,下川的选址从风水来讲是“抱阴负阳”“藏风纳气”的绝佳场所。
3.2 选址与自然环境
传统聚落的选址是以居民获得良好的居住和生产为条件。下川村位于山坡的向阳一侧,保证了村落的采光,同时山势的坡度也解决了村内的排水问题,北侧的高山可以阻挡住冬季的寒风侵袭。随形就势的村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了背风向阳的良好局部小气候,利于村民的生产生活活动。
3.3 选址与古时交通
古时便捷的交通是下川村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村落位于盐商古道“马壁峪”的分支道路上,与上川、鹿凹峪等古村落相连,通向关王庙乡。古时商人可以取道该村,在客观上促进了村落的发展。
4 空间格局
下川村呈层叠型的聚落景观,依山就势的布局充分与山形地势相结合。村内主要道路与等高线平行布置,内部设垂直于等高线的次级道路。单体院落在面阔方向平行等高线,在进深方向垂直等高线,形成依山而建的景象。西面高地有现存的关帝庙和已毁的大戏台,成为村内的制高点。其余公共建筑多分布于主要街道两侧,见图1。
5 古村公共建筑
在下川古村内,仍然保留了一定数量的公共建筑,这些建筑为村民的集体活动提供场所,同样也是整个村落重要的构成元素。它们是村落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宗教习俗甚至是社会交往的物质载体。也许这些建筑在形制上并不成熟,较之于村内的居住建筑,也只是房屋大小的区别,但在功能上、精神上以及观念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5.1 祠堂
祠堂在传统村落是必不可少的公共建筑,它是家族的象征也是亲缘的纽带。王姓是下川村的大姓人家,王氏祠堂是村民举办各种仪式的重要场所,每逢婚丧嫁娶、吉庆节日都会在此处设宴。
现存祠堂坐北朝南,属四合院制,现保留正堂一座,西侧厨房一座以正门两侧的火灶房。正门上悬写有“报本堂”三字牌匾。正堂面阔五间,硬山屋顶,砖木抬梁结构。其形制高于附属用房。堂内存放着节日时悬挂的灯笼以及宴会时所用的桌椅,并供奉着祖先及天地神牌位。
5.2 戏台
山西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发源地之一,上党落子这一戏种便流行于下川村,而作为表演场所的戏台在山西传统聚落中的地位也是十分重要的。现存的戏台位于东城门入口广场处,坐南朝北,与王氏祠堂相对,是古时村民迎神赛戏的主要场所。戏台梁上题字“大清嘉庆十三年岁次戊三月十三日”准确的记载了戏台的建造时间,为公元1809年,距今已有209年历史。
6 典型级别建筑
下川村的民居以石头碹的石窑为主,也有砖结构的抬梁硬山顶瓦房,有石构的吊脚楼,有板筑的土夯墙瓦顶建筑,有单门独户的院落,也有一门多院的封闭式院落。窑洞这一民居类型主要分布在山西西半部和南部黄土覆盖较厚的地区以及盆地的边坡地区。作为晋南民居的一种主要形式,窑洞有着施工方便、节省建筑材料、节约能源、少污染等优点。同时也有相应的缺点,例如:窑洞只能单面开门窗,缺少空气的对流,通风不畅,采光也有限;窑洞室内潮湿,降水对建筑有显著的影响;从我们实地测量的例子来看,窑洞不能营造宽敞的大空间,虽然窑洞的深度可以做到很大,但宽度受土壤拱圈跨度的局限,不能做的太宽。
7 装饰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7.1 装饰艺术
下川村传统建筑的装饰多集中于一些房屋关键的部位,造型朴素,主要位于屋脊、檐口、门窗,建筑的出入口。虽然经历了百年风霜,装饰主题以及轮廓有些难以辨认,但仍有不少装饰艺术的杰作保留下来。
7.2 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村里的老人介绍,以往住在村里时,村民们常常来戏台听戏唱戏,下川村村民最常听的剧种是上党落子。上党落子,山西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原名“黎城落子”,民间也称“黎城闹”或“闹戏”是流行在晋东南地区的戏曲剧种,上党落子是河北武安落子的一个支流,约在清朝道光年间武安落子流入黎城,后同当地语言,民歌相融合,逐步发展为具有上党乡土风貌的剧种。
8 结语
乡宁县下川村是山西传统名村,村子格局保存基本完好,现存大量民居院落和公共建筑等基本为明清时期遗留,保留了原有的格局。此次调研,虽然历程艰辛,但体会到了传统民居、传统民俗的美。建筑虽然经历了百年沧桑,却依然伫立在古村中,破败的墙垣,成为另一种美,人们在惊叹历史匆匆的同时,也被它的美所折服。
[1] 薛林平.中国传统村落——北京传统村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2] 王金平,徐 强,韩卫成.中国民居建筑丛书——山西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 王建华.马壁峪史料[Z].2006.
[4] 胡媛媛.山西传统民居形式与文化初探[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BeijingJiaotongUniversity,Beijing100044,China)
On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Shanxi Province
Zhang Daizong Si Yingxin
The paper indicates the geographic features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Xiachuan Village of Xiangning County in Shanxi, the paper explores the spatial layout and main public buildings of the village from the Fengshui,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raffic, and summarizes the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art and 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traditional village, spatial layout, public building, decoration art
1009-6825(2017)11-0011-02
2017-02-09
张岱宗(1990- ),男,在读硕士
K928.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