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研究

2017-04-08丁晓琴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组织实施音乐游戏幼儿园

丁晓琴

【摘 要】音乐游戏活动是唯美的表演艺术,富有趣味性、感染力和节奏感,深受幼儿欢迎和喜爱。本文从分析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的组织实施现状出发,简要分析了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相应提出了一些粗浅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游戏;组织实施

伴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政策的颁布施行,加强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理念已逐渐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音乐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的重要环节。在实践过程中,既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概述如下:

一、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育人效果和问题分析

(一)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育人效果分析

1、通过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幼儿对音乐的喜爱

一般而言,幼儿对新鲜事物的第一印象是比较深刻的,在音乐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通过选择适合幼儿心理意愿的主题背景音乐,营造出一种轻松自然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幼儿对音乐产生一种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整个音乐游戏活动过程中,让幼儿扮演相关角色,亲身参与进来。比如,在进行音阶的练习时,让幼儿扮演小花猫上下楼梯,从低到高,从高到低,让他们在富有情趣的练习中逐渐掌握不同的音乐,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强烈兴趣和由衷喜爱。

2、通过营造欢快的学习氛围,开发了幼儿的思维想象力

音乐游戏活动的组织实施离不开欢快和谐的学习氛围。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在播放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时,通过鼓励幼儿在理解欣赏乐曲的基础上,插上想象的翅膀、放飞思维、舞动画笔,在纸上将音乐中所展现的种种美妙景物描绘出来;能够帮助幼儿完成认知过程中对事物从抽象认识到具体认识的转变,既能使幼儿想象活跃,也让幼儿在情感上有所触动,极大地开发了他们的思维想象力。

3、通过教师耐心地讲解启发,提升了幼儿的艺术审美力

音乐欣赏是人根据乐曲旋律的发展,进行形象思维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音乐游戏活动时,大部分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音乐的能力,他们有赖于教师对歌词的引导和歌曲表达主题的启迪,才能完成对艺术美感的欣赏把握。整个音乐游戏活动过程中,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讲解启发下,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欣赏水平得到了实际锻炼,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得到了切实提高。

(二)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音像资料相对匮乏,音乐作品缺乏美感新意

音乐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配套完善的音像资料,及时更新各种音像资料以及相关设备是活动开展的必要前提。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仍然有不少幼儿园老师还在使用当年自己上幼师时用的、缺少美感新意的音乐作品。

2、组织过程随意分散,幼儿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从具体的音乐游戏组织过程来看,很多幼儿教师缺少相关的专业素养,整个活动过程前后不够衔接、重点不突出、随机性强,活动环节往往只停留在对音乐作品的感知体验,没有进一步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创造的环节。或者是在让幼儿进行自主表现音乐时,少数教师过于追求对音乐表现的准确度,注意力全在具体的音准节奏上,而忽略了幼儿对音乐的整体把握,忽略了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表现能力,客观上造成幼儿状态上的紧张,从而使幼儿对音乐的创造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3、歌舞表演占據主导,活动表现形式缺少创意

比较而言,歌舞表演活动更有利于组织、资料较多、容易出成果,而其他音乐游戏活动难易程度较难把控,组织难度大、资料缺乏。这样一来,不少幼儿教师就会把歌舞表演活动作为音乐游戏活动内容的首选,一味按部就班地进行歌舞表演,活动表现形式机械、呆板、重复、单一,缺少创意。对于不喜欢歌舞表演或不擅长进行歌舞表演的幼儿来说,他们的创造灵感就受到了严重遏制,无法通过其他艺术形式大胆地去表达自己的情感、想象和创造,无法和同伴分享他们在艺术创造过程中获得的美感和快乐。

三、幼儿园进一步提升组织实施音乐游戏活动效果的思考和建议

(一)注重幼儿素质基础,充分考虑音像材料的年龄适应性

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具有的独特性,幼儿园教育内容不可能象其他学校教育那样快速地回应社会需求,更多偏重于儿童素质基础的培养,偏重于建立健全儿童的审美结构等方面。鉴于此,音乐游戏活动过程中,音像材料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适应性,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切实保证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

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崇高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这就需要在师德建设、专业知识水平及文化鉴赏力等方面对幼儿教师进行全面培养提高。只有不断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变化,帮助幼儿教师更新知识信息,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在音乐游戏活动中的主动性,更好地发挥幼儿在音乐游戏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从“兴趣、感受、表现、能力”等方面入手对幼儿进行素质培养,培养幼儿在音乐游戏活动中的创造意识和创新思维,引导幼儿更好地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使幼儿加深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热爱,进而有效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创新活动方式方法,有效发挥音乐游戏活动综合效应

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一些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教师需要根据自身知识范围、幼儿特点及所使用的音像材料特点,灵活运用活动方式方法,将游戏、表演、歌唱、动作、即兴创作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将趣味性、情景性、知识性和活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幼儿在创造活动环节中获得全面、丰富、具体的审美体验机会,使音乐游戏活动生动活泼起来。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与快乐地游戏情境中,让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海虹.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5(18).

[2]么娜,李琰.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现状及组织策略研究[J].学园(教育科研),2012(7).

[3]徐洁.幼儿园游戏化数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及思考[J].成才之路,2014(20).

猜你喜欢

组织实施音乐游戏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幼儿音乐游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