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赏识教育三要三忌

2017-04-08陈雷生陈娟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限度真谛信任

陈雷生++陈娟

当前,小学教师普遍认为现在的学生不好管理,不能骂,更不能打。只能倡导哄着他们进行赏识教育,认为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的确,相对过去的“严教”模式来说,赏识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我们在进行赏识教育过程中也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成长,只有充分的认识了赏识教育的本质,才能让赏识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也要把握赏识教育限度,不要让学生变成骄傲的小公鸡。自从出现“赏识教育”,课堂里老师都是表扬,很少纠偏,好像你一指出学生的缺点、错误,你就没有赏识他,没有平等对待学生,蹲得不够“低”,你的课堂就是传统的,你没有转变教学思想,太落伍了!我想我们还真的得反思自己:看问题是否客观?是否辩证?是否简单化了?事物都有两面性,没有哪一种教育方式是万能的,有利就有弊!有时候我们还真得向我们的老祖宗学习,走“中正”之道,不偏不倚、客观理性!教无定法,只要是合适的,有效的都是好方法。笔者在教学中同样的犯过此类错误,现将体会总结,供同行商榷。

一、赏识教育表扬要适度,忌没有目的表扬

赏识教育是培养人的过程中,以表扬、鼓励和欣赏为主的教育。同时也不排斥批评教育。赏识学生良好的言行,针对学生言行的不当或错误,教师不能为了赏识教育而不与批评。此时,教师就曲解了赏识教育的真谛。赏识教育的真谛在于对学生的充分信任,包括对学生纠正自己错误能力或勇于承担过错应负责任的信任。教师不管出于何种理由,该批评就得批评,错误就是错误,任何掩饰都是自欺欺人。

此时,有的教师会认为,现在的学生自尊心特别强,批评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要尽量少批评或不批评。笔者说不仅可以批评而且可以更大胆的批评,奥秘在于中国的那句古话“士可杀不可辱”因该在“看得起,够朋友”的前提下批评。让他感觉到你都看得起我了,我在乎你的批评吗?好朋友的提醒或批评是生命的珍贵礼物,学生会以感谢的心态乐于接受这份礼物的。但批评时要遵循一个原则:对事不对人,不能因为学生在某种事上做错了,就一棍子打到,将整个人都否定了。批评时要给学生这样的感觉:你仍然是最好的,犯了错不要紧,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改正,才是最好的。信任学生是实施赏识教育的感情基础。美国教育家把成功教育学生的奥秘概括为信任学生。陶行知先生也说过,“相信儿童,解放儿童”。有教师将用一副对联进行概括:“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看似戏言,却也道出了信任学生的重要性。目前社会需要充满自信又有能力的人,一个自卑、性格懦弱的孩子,难以适应未来社会。而承认差异、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无疑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减少自卑心理。

二、要赏识学生努力的过程,忌赏识学生先天的聪明

赏识学生的时候只能赏识学生的努力,而不应该赏识学生的聪明与漂亮。因为聪明与漂亮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但努力则不然,它是学生后天的應该予以肯定。多数教师时常有这样一个体会,在班上通常有两种学生是最受老师喜爱的,一种是非常聪明又非常努力,从来都不因为自己的聪明而骄傲自满的;另一种是不算聪明却非常努力,从来都不为自己的不聪明而感到自卑的。由此可见,努力的学生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

作为教师,应该赏识学生的勤奋和努力,对他们的努力给予最热情的支持和鼓励。不要因为学生的不聪明而气馁,而应该为学生的不努力而担心。我们应始终记住一句话:所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应该故意淡忘学生的聪明而重视学生的努力,并把这种理念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只有努力才能获得老师的认可和赞扬,进一步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聪明往往只能决定一时的成绩,而努力则决定了一世的命运。

三、赏识要有限度,忌夸大其辞

赏识要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一味地进行赏识就可能是教育偏离正常的轨道,出现偏颇和失误。

首先,教学中赏识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内心充满愉悦感,但是如果对赏识缺乏必要的控制,无原则、无限度地赏识,则会使学生整日沉浸于孤芳自赏中,满足于“赏识”提供给他的假象,而对现实生活中的自我认识不清,缺乏自我完善的动机与行动。当前,不少学生盛气凌人,耐挫能力差,可能就是从小受到了过度的表扬。夸大其辞的表扬让他目中无人,一点点的建议都听不进去了。

其次,赏识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发挥其有效的一个重要心里前提就是: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权威的认可和鼓励,而教师在学生的眼里就是权威。因此,教师的赏识很可能造成这样一个结果。学生的努力是为了获取教师的赏识,而不是从自己的行动与进步中获的自我满足。

总之,把握赏识教育的限度,教会学生只有不断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赏识学生的努力才是赏识教育的真谛。在用言语赞美学生的同时,辅以适度的动作表情,会更容易使学生感动,更容易让学生趋于积极化。面部表情是心灵的显示器,微笑时的赏识是一种嘉许,严肃时的赏识是一种激励。对孩子要多一分关注的眼神,给予一分轻松的表情。学生需要微笑,教育需要微笑,我们不该吝啬我们的微笑,多给学生欣赏的眼光、热烈的掌声,为学生的努力而加油,为学生的成功而欢呼。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妨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拉拉孩子的手,也许这不经意间的举动,能给孩子以极大的安慰和鼓励、无穷的信心和力量。

猜你喜欢

限度真谛信任
How to Get Slim?
指责也该有限度
表示信任
捕捉45°角的“真谛”
问答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信任
爱的真谛
话说“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