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方法

2017-04-08陈侦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教学

陈侦明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长此以往,必将学而无用,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有效、创新。

一、教学的创新

有很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而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这也是教育的不足之处,教师应该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着眼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培养新一代的创新型及应用型人才。最近几年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就是很多大学都在研究如何创办应用型大学,把大学生培养成综合型的人才而不再是纯理论性的人才,我认为这需要在初高中阶段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到大学学习过程中,经过大学老师的指引才就能很快蜕变为适合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中至关重要。师生之间的交流,能够让老师更直接的了解学生的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主动积极的热爱学习。教师还要从教学思维上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抛开对权威的束缚,学会制造悬念,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使学生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师授课过程是“给予”和“被给予”的课堂活动,教师授课不能只注重把课本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而是在课本基础上知识延伸。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两个方面:首先,教师备课准备阶段。教师传授知识面的宽度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能力,无论是数学方面还是非数学方面的知识,对培养学生的能力都是有益的。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多多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的学习提升知识的宽度和深度,这样在授课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其次,教师授课阶段。教师在授课阶段,不能只拘泥于课本知识,而是要灵活教学引导学生。现阶段很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而对学生进行“强灌输”教育,把数学理论灌输给大家,然后进行大量模拟训练,时间一长学生就产生厌烦情绪。

二、把握好教学节奏

人们在唱歌时需要按照节奏来唱出优美动听的歌曲,在运动中需要按照一定的节奏来维持身体的耐力,在教学中,同样也需要按照一定的节奏来保证教学的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教师急匆匆地讲完了所有内容,却只用了课堂的一半时间,剩下的时间就让学生自习或进行题海训练;有的教师一节课只用来讲一道题,甚至都没有完全讲明白,这些都是教师没有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的表现,会直接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高中数学相较于初中数学而言,教学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如果教师的讲课速度过快,学生就会出现难以接受或不能完全接受的情况,长此以往,学生的知识盲点越积越多,就会出现跟不上的情况;而如果教师的讲课速度过慢,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又十分不利,久而久之,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思考习惯与做题效率。因此,把握好教学的节奏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合理调整教学节奏,对于学生容易掌握的简单问题,教师可一带而过,适当点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即可;而对于难点易混淆的问题,教师则要放慢速度,进行重点讲解与具体分析,并且要留出让学生自己思考、消化的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这门学科虽然是一门对逻辑性思维具有较高要求的一门学科,但是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积极地根据教学的不同内容和知识特点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和实现有效教学这一目标.所谓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具体而言就是要根据函数和三角函数这一类的知识点采取数形结合、讲练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教学;要根据立体几何的立体空间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立体图形的方式开展教学;要根据集合、命题、概率等内容采取透析概念、侧重语言文字转化为数学语言的方式来开展教学;等等.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各种各样的方式,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找出不同的思考方式,从而更好地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集合”时,教师要注意加强对集合、元素、子集、集合的特征等概念的学习,加强学生对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补集、并集)的概念区分.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对集合内元素的互异性这一具体运用以及具体的教学例子的讲解,帮助学生获得提升和发展.通过这样一种细化不同知识点的方式,将有效地提升学生对集合内各个概念的理解,也将更好地提升整个教学的效率,从而实现高中数学有效教学。

四、课堂互动性

在课堂上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教师慢慢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来思考,通过已知的条件来探索未知的东西。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反应能力。老师提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结合与数学有关的社会时事或者是身边生活的小事。互动的方式有三种:老师和一个学生,先对学生提问,然后对答,这样的目的比较明确,能把信息直接反馈给老师。另外是老师和一个班级,一般情况下学生是一块回答,老师这时应该注意学生的反应情况,根据学生的反应作出判断,是不是学生对这类问题比较感兴趣。最后是老师和一个小组的互动,让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最后会得到多组有创造性的问题。在互动过程中,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能会很活跃,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相对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可能反应不是很强烈,这就要求老师的指引点拨。有人研究过,课堂互动课题促进人的社会情感,学习成绩也会很快上升。因为在互动过程中每个人都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可以让每一个人学到很多种方法,人在特定环境中会激发出很多灵感,所以对不同问题的见解也是丰富多彩的。

总之,有兴趣才会有关注,有关注才会有动机,兴趣是学习动机的前提條件,但是,不是每个学生都对数学知识具有良好的兴趣点。“好奇”是青少年的天性,他们对新奇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基本需求。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轻松自由地接受新知识。

参考文献:[1]竺仕芳.激发兴趣,走出误区———综合高中数学教学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4).

[2]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 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创新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