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数学课堂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2017-04-08蓝圳杰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操作参与动手

蓝圳杰

摘要:传统数学课堂上,教师把传授知识作为唯一目的,教师以口头讲授为主,学生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方式进行机械地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在这种方式下造成学生以个体被动学习为主,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久而久之,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而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应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动手 操作 实践 参与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思维占着绝对优势,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最为深刻的体会莫过于亲自动手操作实践。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呢?本人将结合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恰当时机

西方教育家有一句至理名言:“我听了,我忘记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读了,我懂了;我用了,我会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小学生学习数学更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如果能把枯燥的数学课堂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学习知识与动手操作结合起来,会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很贴近,学习数学很有趣,于是能够以一种轻松的情绪走进课堂。所以,教师应当根据教材中所学知识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时机,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时间与空间,为学习数学新知识做充分的准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的开始,就应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兴趣呢?除了谈话引入、创设问题情境外,我认为还可以运用学具操作手段,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一课时,课前布置每个学生找一个圆柱体的实物,动手量出它的底面半径和高,猜一猜圆柱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再用包装纸把圆柱体实物包起来。学生在包装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圆柱的表面积是由一个侧面和两个底面组成的,且侧面要用一张长方形紙粘贴而成。课堂上,老师又设法让学生把包装纸拆开,放手让学生剪一剪、比一比、看一看,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充分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意义,这样,学习新课便一蹴而就,水到渠成了。

二、放手让学生有目的的、积极地动手操作

“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它不再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目标,而是致力于学生独立个性、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胆放手,相信学生能通过动脑、动眼、动手、动口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多种教学环节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探究中获得知识,体验成功,发展能力。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更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完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培养独立思考和科学探究能力。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先让学生准备了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课堂上再让学生通过剪、移、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然后比较长方形的长、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的关系,并分析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最后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运用割补平移的方法,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样,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经历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迁移推导及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和方法,为学生接下去学习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把动手操作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封闭的数学课堂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拓展延伸是课堂学习的延伸与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暨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个性发展,提升创新意识。将来,学生总是要走向社会,总是要参加工作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多联系生活实际,教师要把数学课堂延伸到课外,多给学生一些动手的机会,可以带领学生定期到工厂中、到农村去、到商场中,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还可以办数学报、写数学日记、数学小调查、数学游戏、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等。如学习《元角分》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到超市里调查各种商品的价格;在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时,学生对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两端都种、两端都不种、只种一端)不大理解,我就利用双休日时间带领他们到学校门口的公路两旁义务植树,学生通过测量、挖土、植树、培土、浇水等,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同时在活动中学会了不同情况的植树棵数的计算方法。

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的教是为了以后少教、不教,学生的学是为了会学、多学。在教学中, 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实践、猜想验证,自己去尝试解决新问题,探求新知识。这样,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尤青.《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枣庄市立新小学青岛版数学博客,2010,3.

2.王建华.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小学数学参考》2012,08.

3.谢细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求知导刊,2015(22).

猜你喜欢

操作参与动手
关于数控机床操作中防碰撞措施的探讨及分析
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临床分析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动手动脑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