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选择促化学课堂高效化

2017-04-08罗韶梅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高效化解题方法习题

罗韶梅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提高课堂生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合理地选择情景、实验方式、习题以及解题方法,来优化课堂教学,使化学课堂高效化。

【关键词】高中化学 合理选择 高效化 情景 实验 习题 解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提高课堂生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为此在教学的各环节应做出合理的选择。

一、合理选择有效的情景,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情景”是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而设置的一种教学情感氛围。化学课堂教学情景在设置时要考虑“三性”:一是学科性,要考虑这情景是否与本节化学教学内容有关,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二是问题性,即该情景的问题能否诱发学生的学习与思考;三是情感性,即该情景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如我在教学“分散系及其分类”这章时,先播放清晨的森林的视频:开始是薄薄的雾气在树林的空隙间慢慢地穿行,好像仙女舞动的轻纱,缥缈曼妙。慢慢地柔柔的阳光洒在山林间,郁郁葱葱的叶子显出深深浅浅的绿。后来初升的太阳把大树的枝头照得金黄金黄的,特别是看着那一道道耀眼的光束穿过树林,顿感那是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这时我向同学们提问:美丽的一天又开始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一道道光束是怎么产生的吗?你们知道这些光束有什么奥妙吗?学生兴奋得很,升腾起强烈的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欲望。

又如,在教学“化学反应的方向”这章时,我先给学生播放辽宁空气严重污染视频,再让学生说说空气污染的原因有哪些,然后引出引起污染空气的原因之一“汽车排放NO和CO等物质”,接着向学生提出问题:NO和CO能否发生反应呢?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这也激起了学生一探事物究竟的兴趣。

以上两个情景的设置都是学生熟悉的现象,由自然现象或现实生活实录导入,激起了学生探索化学世界的兴趣。

在教学情景的创设或选择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选择有效的教学情境,还原知识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让学生直面化学课的新、奇、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

二、合理选择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化学的综合素养。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实验的方式有:老师演示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式实验、验证式实验和视频实验等。面对不同的知识水平的学生,不同教学任务,对于不同的化学实验内容,要选择不同的实验方式,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是课堂舞台的主角,只有让学生活动起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让学生分组实验或变演示实验为为学生探究性实验。

在学习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后,在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班级,可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沉淀转化的一般条件。

推理总结出:沉淀的转化是有条件的,一般情况下,溶解度小的沉淀能转变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容易进行。且两者溶解度差别越大,转化越容易。

在新课程改革下,在课堂中还要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危害性较大,耗时长的实验拍成视频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化学知识。如学习熵对化学反应方向影响,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内容,知道熵增有利于化学反应的结论。但是看了“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视频,就会质疑此结论:将氯气和氨气分别装在两个矿泉水瓶中,用橡皮塞塞好,中间用导管连接,止水夹夹住导管。当打开止水夹,两种气体混合后,能观察到两个瓶子内产生白烟,瓶子变瘪。学生观察到这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明白仅用熵的变化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是不全面的,从而得出更准确的判断方法——吉布斯自由能。

由于氯氣和氨气都有毒,演示时可能出现气体泄漏的不良后果,为此,我们可以用视频实验代替演示实验,这不仅能很好地避免有毒气体污染环境,而且无形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果实验现象明显、操作复杂、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那还是让教师演示实验更为合适。如老师演示镁条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学生明显可观察到反应时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和黑色的固体,不难推导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在基础相对薄弱、动手能力较弱的班级不适宜进行难度大的实验,否则学生会无从下手,课堂可能变成嘈杂的市场,混乱不堪,甚至可能造成事故。为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实验的成功与乐趣,提高化学的综合素养。

三、合理选择恰当的练习,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和技能,给教师提供教学反馈。练习的设计要与教学目标一致,要面向所有学生,体现层次性。练习要少而精,必须设计能覆盖重点内容的最典型的习题,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氯气的性质后,我设计如下练习: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钠和铁一样,都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金属氯化物。

B.液氯是氯气的水溶液,它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C.氯气跟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

D.氯水具有杀菌、漂白作用是因为氯水中含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

2.曾有妇女在清洗厕所时将84消毒液和洁厕粉混合使用,结果造成中毒,你知道原因吗?如何正确使用和保存漂白粉?

3.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含酚酞的NaOH稀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 (1)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哪两种? (2)简述怎样用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

练习1主要考查氯气的化学性质,这是该章节内容的关键。练习2,通过类似的生活中化学背景知识的选取,让学生明白“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的道理,激发学生探索真知的欲望。练习3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和尝试的机会。总之合理的习题的选择,才能提升教学果。

四、合理选择解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在教学化学中,教师往往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的纵横联系,寻找解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一题多解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要的不是“一题多解”而是“一题精解”。

例如:向100mLFeBr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l23.36L,全部被还原,测得溶液中c(Br-)= c(Cl-),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

A .0.75mol·L-1 B.1.5 mol·L-1 C.2 mol·L-1 D.3 mol·L-1

解法一:Fe2+的还原性大于Br-,当通入Cl2后,先氧化Fe2+,据题意,Fe2+已全部被氧化。 设FeBr2浓度为x,已知n(Cl2)= 3.36L/22.4L·mol-=0.15mol 则n(Cl-)=n(Br-)=0.3mol

则由电子得失守恒得:0.1L·x+(0.1L×2x-0.3mol)=0.15mol×2

评析:方法一,循序渐进,学生易接受,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方法一更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对此要精讲;方法二,要求学生思維能力较高,须熟练掌握电荷守恒的原理,适合基础扎实的快班的学生。解题方法的选择,一定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的选择还有很多,例如:问题的选择,多媒体的选择,互动方式的选择和教学用书的选择等。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选择,才能让化学课堂更高效。

【参考文献】

[1]田长明.四则小故事的启示--谈实践化学教学中的“选择”[J] .化学教学,2016(1):29-33

[2]王祖浩.化学1[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2:46

[3]彭培华.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化学课堂实现高效化的途径[J] .新课程(中学),2015,(10) .

猜你喜欢

高效化解题方法习题
“双减”背景下基于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作业布置高效化的探索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可持续发展战略导向下区域工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高中数学解题思路探讨
高中数学函数解题思路多元化的方法举例探索
排列组合的几种解题方法分析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