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交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

2017-04-08陶有权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小组活动数学课堂教学

陶有权

【摘 要】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每一学科、每一课堂中都能见其“芳踪”。它对于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合作和进行情感教育都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小组活动;数学课堂教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是新课程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

一、利用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技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有探究知识的欲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课堂合作交流最能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所以学生参与程度高,兴趣和求知欲望就强。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提出的问题要有合作交流的必要

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交流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交流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

三、引导学生走近生活,鼓励合作交流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体验中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从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例如在教学“认识重量”时,可以让学生轮流搬25千克的大米,获得直观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每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来想象1吨的重量,并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再通过估算或计算全班学生够不够1吨,进一步丰富对吨的感知,以強化认识。然后结合例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学习新知,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究引导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关注了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

四、把握适合学生交流学习的契机

合作交流理论认为,合作交流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交流,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而学生的合作交流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服从于学生对问题的研究。为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每一次合作交流的契机,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合作交流学习内容,把那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而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习。

(一)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

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短时间内个人无法完成的操作活动,可以依靠集体的力量进行解决。比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时,教师播放了一分钟内经过校门口的各种车辆的录像,让学生数一下各种车辆的数目,学生要求教师再放一遍录像,因为车辆太多,速度又快,学生数不过来,教师又放一遍,学生还没有数清楚。这时,教师说:“想想办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小组就开始商量,分工合作。在小组内,有数轿车数目的;有数公共汽车数目的;还有数面包车、大卡车等数目的。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合作学习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合作的意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合作热情,提高了合作效率。

(二)当学生意见有分歧时

当学生对问题的意见不一致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他们在争论中达到对知识更深层的理解。

(三)选择学习策略时

学生在独立学习时,往往会碰到既相似又模糊的问题,而自己又难以决断下来。这是学生最希望从他人的交流中得到启发和验证的时候,如果此时安排小组合作,就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学习效果应该是很理想的。

(四)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为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安排一些开放性问题。而有些问题对个人而言较难独立完成,但又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这样的问题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探索的愿望,在合作中大家共同分析问题,相互交流,教师作适当的指导,使得问题变得越来越清晰,这样相对于个人独立解决问题变得容易且深刻,比如,有这样一道题:“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制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怎样制作才能使制成的无盖长方体的容积尽可能大呢?”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而适合开展小组学习,进行分工协作,彼此信任,相互支持,教师给予适当指导,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合作下完成此题。事实上,学生们很多敢于创新求异,精彩绝伦的策略往往是在这时候呈现在教师面前的

(五)在梳理总结复习时进行合作交流学习

当学完一个单元内容时,一般要对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梳理。这时安排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通过互检、互评、互测,进行互教、互学、互帮,最后达到补缺补漏,综合提高,同时解决了差异问题。例如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之后的面积复习中,在梳理知识系统的过程中,先集中让独立思考各面积公式,然后采用小组合作交流逐个梳理推导过程及其关系。要求先让学生在组内,口述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尝试画图表示出图形与图形的关系,然后小组选代表上台交流,促进知识的整合。

总之,合作交流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在运用时,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和周密有序地组织。注重实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营造课堂空气,巧设问题情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思虑、推理,使得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小组活动数学课堂教学
小班环境下的英语课堂小组活动课例分析
让问题设计为数学教学创新绽放精彩
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职业高中英语互动教学模式初探
数学课堂上的“小组活动形式”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浅议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