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闭环”式“产教融合、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4-08林锦实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工学闭环校企

林锦实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辽宁丹东 118009)

“双闭环”式“产教融合、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林锦实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辽宁丹东 118009)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校企合作不够紧密、理论与实践融合不够深入、缺乏反馈的问题。实施“产教融合、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双闭环”式的质量监控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高职教育;“双闭环”;校企融合;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还普遍存在校企合作不够紧密,理论与实践融合不够深入,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所在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依托“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紧密对接仪器仪表产业集群,研究实施了“双闭环”式的“产教融合、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1]。

一、校企深度融合的“双闭环”串级控制

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实施“双闭环”串级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首先,组织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调研,明确岗位能力要求,组织专业指导委员会听取建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建师资队伍,共同确定课程体系,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组织教学,使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学院与企业始终保持紧密联系,随时了解毕业生在企业的表现,与岗位能力需求进行比较,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个大反馈、大闭环控制。

图1 人才培养过程示意图

小闭环、小反馈,是指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做到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开发实际项目,将学习与工作融为一体,在企业现场或者实训室以工作过程为导向[2],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加强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与预期能力目标比较,找出差距、分析原因,进一步做好课程改革工作,实现课程目标。这是一个不断改革、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的过程。通过这些小闭环、小反馈,可以顺利实现每个教学环节的目标。

总之,人才培养过程总体上是一个校企深度融合的大反馈、大闭环,每门课程又是一个个校企共建课程、共同教学的小闭环、小反馈,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就是由许许多多的小闭环和一个大闭环构成的。大闭环中的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标准的制定给各个教学小闭环提出了目标,大闭环提出的目标要通过各个教学小闭环来实现,所以这种双闭环是个典型的串级控制。无论是在小闭环中还是在大闭环中,校企深度融合都是关键,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确定课程体系,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建设实训室,共同组织教学,共同完成考核评定,所以这种校企合作是深层次、全程化、双闭环形式的。

二、“产教融合、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引进企业实际项目,按照实际工作过程进行项目化教学

在专业课教学中,改变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模式,采用理实一体化的实训教学模式。例如将“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安排在理实一体化教室,指导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确,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每个学生都要制作完成一个具有综合功能的单片机控制板,再编程实现LED霓虹灯、数字时钟、电子琴等功能。学生觉得这些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电子产品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制作完成,感到“有趣”“有用”,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先演示,再讲为什么这样做,将相关知识融入实践中,学生通过动手做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真正掌握了技能,做到了“有效”。

笔者所在学院与丹东思凯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智能仪表制作实训”项目。按照智能水表设计制作过程来组织项目训练,在企业现场或学校,由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专职教师共同进行教学和实训指导,完成“教学产品”[3]的制作,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了“学校”与“工厂”、“学习”与“工作”的一体化。

(二)创建“厂中校”,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在工作中学习

从2008年开始,笔者所在学院就与大连华录·松下电子有限公司开展了深度校企合作。合作模式是:企业有紧急订单时,学校适当调整教学进程,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工学一体”[4],边工作边学习。学生通过这种“生产性实训”,了解了企业文化,锻练了操作技能,养成了严谨的工作作风,还得到了相应的报酬,与社会有了第一次深度接触。这种合作也使企业发现了一些学生的优点并与他们签订了用人协议,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现在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推广“厂中校”实训模式,安排学生到丹东东发集团、丹东耐能仪表厂等企业进行生产性实训,获得了良好的实训效果。

在第五学期末,学校遵循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的原则,双方签订劳动合同,学生可以提前就业,在师傅的指导下完成生产任务,掌握专业技能,接受企业日常管理,真正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学为所用。

(三)实施“校中厂”模式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利用学校的场地建设生产线,形成“校中厂”。“校中厂”模式给学生创造了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完成生产任务,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如学院与丹东远沃仪表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仪表生产线。教师先到企业培训,达到技术员、质检员的能力水平,再指导学生完成生产任务,完成订单,实现经济效益。

(四)实施“模块化、小班型”实训教学

实施“产教融合、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要开发来自企业的实际项目,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并根据合作企业的生产周期,灵活安排教学。因此,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过程自动化专业将所有的专业课程都安排成了2~4周的实训周,在实训室或者企业现场集中训练,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避免了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相脱节。这种模块化的教学安排,便于教师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化教学。在实践训练过程中,以“够用”为原则,将理论知识融合进具体项目训练中讲解,彻底改变了过去先理论后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并灵活应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学随工动”[5],灵活调整教学进程

对于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现场仪表的安装、维护、维修能力是关键能力。为了培养这些能力,学院建设了仿真性的实训室,严格按照国家行业标准进行项目训练,与职业技能证书制度衔接,组织职业技能考试,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的对接。但是,受学院资金、场地的限制,不可能做到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的完全统一。而企业每年都要进行一次设备检修,大约在10月份,需要4周时间。这期间企业停工,将所有设备进行清洗、除尘保养,所有现场仪表都要拆卸下来维修检定,写出检定报告,再将生产线安全启动,并调试控制系统。

为了适应企业的这种需求,“学随工动”教学进程随着企业工作进程进行调整,先组织学生在校内的仿真实训室进行仪表安装维护技能训练,再根据企业需求安排部分优秀学生到企业现场,协助师傅工作,实施“学徒制”培养模式[6]。这种校企合作,有效地解决了企业大修期间人力不足的困难,学生也可以边工作边学习,掌握现场仪表的拆装、维护、维修技能,学习现场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掌握故障诊断与处理的技能,掌握控制系统停运和投运的技能等,真正实现了校企“双赢”[7]。

三、结语

高职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首先,要明确相对接的行业企业需求,寻求契合点,实现“校企双赢”,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其次,每个教学环节都要尽量还原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和考核方法,与合作企业共同评价教学效果,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此外,还要深入企业调研,收集毕业生和企业的反馈意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人才质量“双闭环”控制。

[1]张来源.“三方融通、三品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8):13-19.

[2]段福生.“校企一体、教产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1):46-50.

[3]李鹰.试论“项目化”课程改革在实现职业教育“五个对接”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12(5):102-103.

[4]王毅.“知行并进、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7):77-81.

[5]刘玉梅.对“学工交替、学随工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3(4):12-14.

[6]曹永浩.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企业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8):74-78.

[7]杜庆.职业院校工学结合实现校企双赢的基本策略研究[J].考试研究,2015(1):67-70.

Research on“double closed-loop”style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production 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work and study”

LIN Jin-shi

(Liaoning Mechatronic College,Liaoning Dandong 118009, China)

Problems generally exist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uch as the loos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 and enterprise,the inadequate integra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and the feedback lackages.It is an efficient path to achieve the quality monitoring of“double closed-loop”by carrying out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production 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work and study”.

double closed-loop;integration of college and enterprise;integration of work and study;integration of“teaching,learning and working”;project teaching

G719.21

B

1673-2022(2017)01-0019-03

2016-12-07

辽宁省高教学会高等教育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依托职教集团的‘产教融合、工学一体’双闭环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GHYB160193);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研项目“发挥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群)示范引领作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JYLX2016042)

林锦实(1966-),女,辽宁铁岭人,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过程自动化。

猜你喜欢

工学闭环校企
盐工学人
——宋辉
基于安全闭环的“两客一危”动态监管平台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单周期控制下双输入Buck变换器闭环系统设计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工学
家电回收的闭环物流网络选址模型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