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十届全国民运会成绩分布研究

2017-04-08

红河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比赛项目奖牌一等奖

张 朋

(红河学院,云南蒙自 661199)

第十届全国民运会成绩分布研究

张 朋

(红河学院,云南蒙自 661199)

采用数据统计法、文献法对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成绩进行分析,发现本届民运会成绩呈现四个明显特征:东道主成绩优势明显,少数民族人口大省整体实力居前,西部、中部、东部地区项目成绩呈逐级递减态势,比赛项目优势集中与分化并存。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建议各省结合自身实际做好民运会与少数民族体育的长期发展规划。

民运会;成绩;分布

2015年8月17日,历时9天的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闭幕。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放军以及台湾地区的34个代表团参赛,6240名运动员[1]分享了本次运动会17个竞赛项目和3个类型表演项目的1166枚奖牌。本文拟对本届民运会比赛成绩数据进行梳理,总结成绩分布特点,并分析背后之原因。

一 第十届全国民运会比赛项目及设奖情况

为了淡化锦标意识,从第九届开始,全国民运会不设金牌榜、不搞总积分,同时项目比赛结果一般按成绩取前8名设一、二、三等奖:第一名对应一等奖,二至四名对应二等奖,五至八名对应三等奖,项目参赛者不足8人或8队时则相应减少该项目获奖名额。第十届全国民运会参赛项目包括17个竞赛项目和3个类型的表演项目,17个比赛项目共产生990枚奖牌,技巧、竞技、综合3类表演项目产生176枚奖牌。项目及设奖详见表1。

表1 第十届全国民运会项目奖牌分布统计表

与上一届相比,设奖项目增加:竞赛大项增设“民族健身操”,竞赛项目“龙舟”增列3个小项。与之对应,本届全国民运会竞赛项目一等奖总数为133个,比上届多出4个。

二 参赛代表队获奖情况统计

表2 第十届全国民运会各参赛代表队项目获奖情况统计表

数据显示,获得竞赛项目一等奖前8名的代表团依次是:内蒙古、重庆、湖南、湖北、云南、广东、新疆、贵州,共获得一等奖103项,占竞赛项目一等奖总数的77.4%,高出第九届2.2个百分点;上述8个代表团共获竞赛奖牌506枚,占竞赛项目奖牌总数的51.1%。与之对应的,是河南、黑龙江、江苏、海南、青海、福建、浙江、山西、江西、台湾、解放军代表团没有获得竞赛项目一等奖;该11个代表团获竞赛奖牌共计101枚,占竞赛项目奖牌总数的10.2%。表明第十届全国民运会竞赛项目存在明显的成绩分化。

表演项目,云南、贵州、内蒙古、宁夏、四川、北京、新疆、西藏8个代表团获得一等奖前8名,它们共获得表演项目一等奖33项、奖牌75枚,分别占对应奖项总数的60%和42.6%。福建、湖北、辽宁、陕西、山西、山东、甘肃、安徽、台湾、江西、新疆建设兵团11个代表团在表演项目一等奖上没有斩获,其共获表演项目奖牌33枚,占表演类项目奖牌总数的18.8%。

三 第十届民运会成绩特征分析

(一)东道主成绩优势明显

内蒙古作为本届民运会的主办省,竞赛项目获得一等奖27枚、二等奖43枚、三等奖63枚,分别占对应奖牌总数的20.3%、10.9%、13.7%;内蒙古代表队表演项目共获奖牌15枚,占该类奖项总数的8.5%。表明第十届全国民运会东道主参赛队成绩优势明显。

与历届民运会相比,内蒙古代表队此次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我们认为,全面参赛和传统优势项目表现出色是成就内蒙古代表团的两大主因:内蒙古此次派出了804人(运动员663名)的代表团,参加了全部比赛项目和16个表演项目[2]。从参赛规模来看,内蒙古是本届民运会最高的,同时也是唯一一个参加了所有比赛项目的代表团,内蒙古代表团参赛运动员占本届民运会运动员总数的10.6%。全面参赛在战略上充分利用了天时、地利等客观优势,既保证了优势项目的获奖率,又锻炼了薄弱项目队伍,为内蒙古民族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做出了基础性努力。统计发现,在民族式摔跤、马术、射弩三个传统优势项目比赛项目上,内蒙古代表团表现出色,共获得23个一等奖、25个二等奖、36个三等奖,三个传统优势项目获奖占到代表团奖牌总数的63.2%。除独竹漂外,其他比赛项目上内蒙古代表团收获了包括4个一等奖在内的49枚奖牌。

(二)少数民族人口大省竞技实力总体居前,但非均态分布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西、云南、新疆、贵州少数民族人口超过千万,辽宁、湖南、内蒙古少数民族人口超过500万,四川、湖北、河北、西藏、青海、宁夏、甘肃、吉林、广东少数民族人口超过200万。以最能体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水平的一等奖为例,比赛项目竞逐,少数民族人口超千万的4个省份(新疆建设兵团与新疆代表团合并计算)共获一等奖26项;少数民族人口在501万至1000万之间的3个省份共获一等奖39项;少数民族人口在200万至500万之间的9个省份共获一等奖36项。加上拥有193.7万少数民族人口的重庆市所获的23个比赛项目一等奖,上述17省比赛项目一等奖获奖占比达到93.2%。数据表明,少数民族人口大省成绩总体居前,同时比赛项目金牌不以少数民族人口规模同比例分布。

本文认为:人口基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方式和全国民运会运动员身份限制是造就少数民族人口大省比赛项目成绩突出的三大原因。(1)人是承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活的载体,人口规模决定了一个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命力,因为共同的民族生活习惯、民族信仰为少数民族体育发展提供了生存土壤,并持续生成着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的文化生态。(2)以家族传承和自然传承为主的传统传承方式[3],培养出一大批少数民族体育本土人才,形成民族地区集聚的体育人才基础优势,为民族大省备战全国民运会提供了众多的优质选材。(3)民运会要求参赛运动员必须具有少数民族身份,这一制度性规定将人口规模庞大的汉族运动员排除在民运会竞技体系之外,保护了民族省份的传统体育优势。尽管第十届民运会对此做出了调整,允许汉族运动员按一定比例参赛集体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其初衷是增进各民族间的体育文化交流,并未真正削弱少数民族运动员在民运会上的身份优势。

(三)比赛项目呈现西部、中部、东部三级递减成绩分布,表演项目呈现西部、东部、中部三级递减成绩分布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陈栋生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学者提出了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4],后作为国家某些经济重大战略制定的依据几经调整并沿用至今。具体地,东部11省(含直辖市、少数民族自治区,下同):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河北、辽宁、海南;中部8省:湖南、湖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黑龙江、吉林;西部12省: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贵州、广西、内蒙古。

统计发现,第十届全国民运会比赛项目呈现出西部、中部、东部依次递减的三级成绩分布态势,表演项目呈现西部、东部、中部依次递减的三级成绩分布格局,详见表3。

表3 第十届全国民运会东中西部省份获奖情况统计表

东中西省份划分,最初是基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提出的,这种划分在结果上契合了我国少数民族的地理分布:区域聚居、分散杂居,少数民族聚居地主要集中在西部内陆省份、高原地区和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对民运会成绩的作用上文已做分析,这里对表演项目的西部、东部、中部成绩分布进行原因分析。

本文认为,表演项目省均参赛情况、表演项目评分指标、表演项目出队单位对成绩分布有重要影响。第一,对各省表演项目参赛情况统计发现,西部省均参赛7.7项,东部省均参赛5.2项,中部省均参赛3.8项,这一数据与表3中表演项目奖牌省均分布高度吻合,其原因是表演项目采取了“普奖”的评奖方式,即第十届全国民运会178个表演项目参赛,获奖项目176个,这意味着只要有项目参赛,基本都会获奖。第二,对于通过打分评价的,且在动作、节奏、服饰、情节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的少数民族体育表演项目,指标合理非常重要。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表演项目评价指标过于笼统、定量指标较少、评价依据不统一,引发比赛结果公正性存疑,已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及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5]。作为应对,民运会表演项目采用了多位裁判员打分后去掉极值的均值化处理方式,来降低人为因素对比赛结果公正性的干扰;同时通过增加表演项目一等、二等奖牌数量的方法,共颁发了一等奖55项、二等奖75项、三等奖46项。第三,高校体育院系和专业艺术团体承担表演项目的训赛工作,提高了少数民族人口较少省份一等奖获奖机会,比如上海体育学院出队的《绳乎其技》和《阿妹的花苗帕》,为上海代表团赢得了2项表演项目一等奖的荣誉;由15名海口市艺术团演员、5名乐东民族歌舞团演员组成的表演项目队,为海南代表团贡献了3个表演项目的一等奖。高校和专业艺术团体的参与,使得东中西部表演项目一等奖获奖率省均差异小于比赛项目;并在一定程度上,与增加一、二等奖项数量等措施共同促成了东中西部表演项目一等奖省均数量差异小于比赛项目的结果。

(四)比赛项目优势集中与分化并存

比赛项目优势集中是指少数省份获得了某一比赛项目大部分奖牌的现象;反之,优势分化则是某一比赛项目奖牌被多数省份分享的现象。

表4 第十届全国民运会比赛项目奖牌省际分布情况统计表

结合表1,可以发现:马术、龙舟、射弩、独竹漂、板鞋竞速、高脚竞速6个项目优势集中程度高,其中以马术为最。内蒙古、新疆、湖北三省区分享了马术项目的11个一等奖,该3省与西藏一起将马术项目的88枚奖牌收入囊中。相对应地,少数民族武术、民族式摔跤2个项目优势分化度最高,以少数民族武术为例,14个一等奖被内蒙古等12个省的运动员获得,112枚奖牌被27个省的运动员分享。另外,还存在一些设奖少、奖牌近乎被获奖省份按“一省一奖”方式分享的项目,比如民族健身操、木球、花炮、珍珠球等。民运会比赛项目优势集中的现象已引起部分学者的关注,有人将马术(第九届民运会称为“民族赛马”)项目在游牧民族中占绝对优势的原因归结为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的差异。[6]

本文认为,项目优势集中与分化现象是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所依赖的地理、水文条件。自然因素从时空角度约束了部分民族体育项目的开展,比如草原对于赛马、水域对于龙舟和独竹漂。拥有相同或相近自然因素的省份在这些项目上具有优势。社会因素包括体育经费、民族体育发展政策、民运会项目设项历史、项目性质、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传承方式等。一般而言,体育经费在全民健身领域投入越多,对民族体育项目的普及传播越有利。政策对少数民族体育在产业、教育、文化、竞训等方面产生多重影响,最终导致少数民族体育的省域差异。民运会设项历史越久的项目,优势分化越明显,比如摔跤,原因有二:其一,最早纳入全国民运会的项目多是普及程度高、参与省份多的项目,其二,设项越久,则更有利于项目的跨省传播和学习交流。个人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比集体项目更易出现分化,这与不同项目技术习得的难易程度及少数民族体育人才的跨域流动有关。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自然传承、学校传承、基地化培养等对项目竞技水平有不容忽视的影响。社会因素对项目优势集中与分化的影响是综合发生的,需参照各省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四 小结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成绩数据显示,东道主成绩优势明显、少数民族人口大省整体实力强、西中东部地区项目成绩三级递减、比赛项目优势集中与分化并存的特点非常明显。上述现象是由各省域自然与社会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建议各省重视自然因素,协调发展社会性因素,统筹民族体育普及与竞技事业,实现民运会与少数民族体育的长远发展。

[1]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官网.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圆满落幕[EB/OL]. (2015-08-17) [2016-06-10].http://www.10mzydh.gov.cn/myh/xwtt/t2015081 7_6672.html.

[2]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官网.代表团介绍——内蒙古自治区[EB/OL].(2015-07-26)[2016-06-10]. http://www.10mzydh.gov.cn/myh/dbtjs/t20150726_4662.htm.

[3]李刚,刘丽.和谐社会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模式构建探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5):1-4.

[4]周起业等.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281.

[5]王佳丽.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赛事分析与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0(6):73-75.

[6]柴国荣,王蕾,薛宇.对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成绩特征及发展趋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6):43-48.

[责任编辑贺良林]

Distribution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for the Tenth National Minority Sports Games

ZHANG Peng

(Honghe University, Mengzi 661199,China)

Using some methods which are data statistics, literature to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e Tenth National Minority Sports Games. Found this games has four obvious features: host performance have obvious advantages, minority provinces hold overall strength among the biggest gainers, western, central and eastern parts of the project performance is gradually decreasing trend, the competition advantage of the project concentrated coexist with differentiation. Lots of reasons lead to these above phenomenon. It is suggest that every province make its own planning to spur ethnic minority sports and the Minority Sports Games get a long-term development.

CNGM; Performance; Distribution

G812

A

1008-9128(2017)02-0089-04

10.13963/j.cnki.hhuxb.2017.02.023

2016-06-10

张朋(1982-),男,陕西富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产业、民族体育。

猜你喜欢

比赛项目奖牌一等奖
奖牌
手工奖牌
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部分)(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及一等奖)
首枚奖牌!
“可怕”的一等奖
电竞种植记
一枚特殊的奖牌
运动会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2年伦敦奥运会比赛项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