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师资失衡及其均衡策略
——以CH县为例

2017-04-08杨建朝杨树琴

红河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民族学校教育

杨建朝,杨树琴

(红河学院,云南蒙自 661199)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师资失衡及其均衡策略
——以CH县为例

杨建朝,杨树琴

(红河学院,云南蒙自 661199)

从教育均衡发展的视角出发,对民族地区县域内教师资源均衡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以CH县全部在岗中小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以师生比、流动性、年龄、性别、学历等作为维度进行数据统计,结果表明目前CH县师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数量不足;稳定性差;年龄结构不尽合理;性别比例失调;学历偏低。在对CH县师资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从设立特殊津贴、推行教师轮岗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改善当地家长观念、因地制宜打造民族特色学校5个层面,提出促进CH县基础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对策。

教育均衡;义务教育;师资问题

一 问题的提出及相关说明

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工作。廖晓珊在《强化教育督导确保如期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年度目标》中指出:“云南省义务教育发展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尤其是在推进均衡发展方面差距巨大,要达到国家要求,形势异常严峻,目前,工作处于全国末位”。实现县域内城乡、校际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公平享有优质教师资源的权利,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是核心。如何在县域内均衡配置中小学教师资源是本论文试图阐述的重点。

本文在研究对象上,选取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CH县作为样本,研究该县师资均衡配置问题。CH县是红河州边疆民族地区的典型代表之一,对其师资均衡配置研究,既可以为促进红河州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以为云南省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对策参考。CH县位于云南省红河州西南部,属哈尼族自治县,1958年建县,截至2015年底,辖1镇8乡;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8.7%,其中哈尼族占87.4%。截至2015年底,CH县有学校132所,其中普通中学10所、职业中学1所、普通小学95所、幼儿园26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2143人,其中初中在校学生9520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252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19292人,幼儿园在校学生4878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872人,职业中学专任教师47人,普通小学专任教师950人,幼儿园专任教师153人。

研究教师资源配置是基础教育研究中的一项热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问题,研究者进行了很多的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优先补充乡村教师,定期轮岗、提高教师待遇等对策,但已有研究中,选择研究对象是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教师队伍状况,探讨其教师资源配置的论文还没有看到,因而本文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意义。

本研究以CH县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以教师资源配置状况为问题,在2015年11月去CH县教育局,以该局提供的全县中小学教师花名册为数据来源,以师生比、流动性、年龄、性别、学历等作为维度进行数据统计,并对少量教师和校长围绕教师队伍问题进行了访谈,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后,得到了以下研究结果。

二 CH县教师资源配置的现状及问题

(一)教师数量不足

一个地区的教师数量不足会严重阻碍教育均衡发展。CH县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区学校教师,而乡镇上的农村学校,教师数量依然无法满足基本需求,部分农村学校仍然存在“包班”现象。统计发现:2015年CH县普通中学生师比是1:13,普通小学生师比是1:20,说明了CH县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人均工作量大、负担重。调查时,本人了解到平河中学共有教师83人,其中音乐教师1人,美术教师1人,体育教师2人,并且到初三就没有再开音体美课程了由于缺少严格考核,这些老师表示在该校很轻松。

在调查的20所中小学里,中学音乐教师占的比例是2.0%,体育教师占的比例是4.8%,美术教师占的比例是1.8%;小学音乐教师占的比例是1.1%,体育教师占的比例是1.9%,美术教师占的比例是1.0%。有的小学甚至没有一个专职的音体美教师,由其他学科教师兼课,反映了农村学校音体美教师短缺。如表1所示:

表1 2014年中小学音体美教师数量情况(中学教师800人,小学教师969人)

(二) 教师稳定性不理想

在与学校老师交流过程中,当问及从事教师职业的态度时,部分年轻教师表示:有机会就会转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不会选择做老师。对于他们来说,教书不过是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无奈选择。

表2 2013-2016年招聘特岗教师数量情况

从招聘特岗教师的数量来看,CH县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流失比较严重。

表3 2009年—2015年小学升学和完学情况

据统计,2015年年底,CH县中小学校舍危房率为4.51%;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32%,比蒙自市低0.63个百分点;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5.28%,比蒙自市低3.03个百分点,小学六年完学率为87.42%,比蒙自市低9.95个百分点;初中毛入学率为99.60%,比蒙自市低0.92个百分点,在校学生年巩固率为93.52%。反映出CH县教学环境差、完学率低、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辍学人数多、入学巩固难,控辍保学任务重和教师工作压力大的问题。

(三) 教师年龄结构不尽合理

合理的年龄结构和人员配备是学校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大龄教师和年轻教师在教学中各有各的优势。大龄教师有很丰富的教学经验,有良好的社会阅历,有较强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年轻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相对来说比较新。合理的教师年龄结构,能够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提高教师素养和教学质量,促进教师队伍稳定发展。如表4所示:

表4 CH县教师资源年龄分布表

调查结果表明,CH县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中学30岁以下教师占的比例是48.6%,说明年轻教师偏多,由于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可能会导致教学质量偏低,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小学51岁以上老教师占的比例是17.6%,反映出年龄大的教师多,由于老教师健康状况差,理论基础知识薄弱,教学理念守旧呆板、教学方法和手段趋于传统,不能胜任当下教学的需要,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 教师性别比例失调

实际教学中,由于编制和其它的一些原因,部分学校并没有配备合理的男女教师。在偏远的民族地区,女教师远远少于男教师,并且多集中在条件较好的县城学校。

表5 2014年CH县教师的性别比例

在其它很多农村或是乡镇学校,出现男女教师性别比例失调的很多,经过统计发现:CH县小学男女教师比例是3:2,男教师人数相对要多于女教师人数,而一般的小学都是女性教师占大多数,这反映了CH县经济社会发育程度不高,女性在就业方面相对落后。

(五) 教师学历偏低

教师的学历结构是由该学校教师的最高学历决定的。一般来说,学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也是评价教师能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很多经济、教育发展比较快的城市,例如,同属红河州的蒙自市、开远市和个旧市等,已经很早就在不断地引入具有本科学历甚至研究生学历的人才,而CH县对教师的引入大多为二本地方院校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

表6 2014年CH县教师资源学历比例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小学教师队伍中专科学历的老师占了58.1%,而本科学历只占总数的25.9%。说明专科学历的教师仍然是小学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小学教师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的占了 74.1%,而且调研中得知,部分中小学教师是通过函授等学历进修获得本科学历,这反映CH县小学教师的学历状况比较不理想。

综上所述,红河州CH县作为云南省边境民族贫困县的典型代表之一,教育均衡发展情况不仅与省会昆明市差别很大,而且与同属红河州的个旧市、蒙自市、开远市相比都落后很多,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县域内城乡、校际差距是实现CH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三 CH县师资队伍薄弱原因分析

CH当地的基础教育由于历史、文化与交通等的影响,优质教育资源非常少,教师素质普遍不高,优秀教师难以招聘,即使招聘了不久之后又会想方设法的离开,加上教育物质设施等始终比较贫瘠,加剧了CH县师资配置的不均衡。

(一) 地理环境恶劣

CH县地势中部高,四周低,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境内没有平地,基本是陡峭的山地。很多世居民族独居山坡或沟壑,往往需要翻山越岭,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才能购买到日常生活用品,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由于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CH县中学和小学校点分散,导致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外来教师思想不稳定,当地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差。

在与小学校长进行交流时,问及“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校长回答“主要是教师的福利待遇、城乡生活环境差异。”由于地理环境恶劣的原因,CH县经济基础薄弱,其主要表现为城乡、镇区、村落间的巨大差异。一方面,CH县的哈尼族大部分聚居于山区,给学校合理规划布局带来了极大困难,直到现在,部分中学仍然没有活动场地;另一方面,CH县经济贫困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队伍的发展。

(二) 交通不便

CH县作为山区县,交通条件非常艰苦,尽管近几年通过努力,大部分农村都已经通了公路,乡镇到县城最近需要两个小时,最远需要五六个小时。但是,与州府蒙自市相比仍然很落后。另外,受近年来农村撤点并校政策的影响,一些农村孩子上学的交通成本过高,CH县一些乡下的孩子要走3到5个小时的山路,才能走到学校上学,交通条件稍好的就用摩托车载孩子上学,也有到乡镇中心租房子让孩子上学的。这导致一些孩子因为上学成本高而辍学,即使能够享受到两免一补的政策优惠,也往往难以坚持让孩子上学。

(三) 教师所教学科与所学专业不一致

调研地很多乡村学校教师结构失衡,这些学校教师总体不缺,但音乐,美术、外语、信息技术等教师比较紧缺,这些科目的任教只能由其他专业的老师来承担。在CH县,一些学校专业教师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究其原因:农村学校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差、学生学习基础太差,再加上福利待遇低,留不住优秀教师。另外,由于音体美等专业教师短缺,很多学校存在语文老师教美术,体育老师教音乐的现象,或者干脆不上音体美等课程。

(四) 教师生活困难

在调研中,发现各个乡村学校的老师都在想方设法调到县城,因为在乡下当老师,生活实在太枯燥了,一些老师除了回去玩手机,看电视之外,没有文化和娱乐生活,导致“有钱无处用”,一些外地来的教师谈恋爱、找对象都非常困难,生活极不方便,严重影响其教育教学的积极性。这使得主要通过特岗的方式招聘来的教师不稳定,一旦有条件他们就会跳槽,尽管一些乡下的学校在部分教师跳槽后可以重新招聘新的大学生,但会对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学生的学习也会因为教师的频繁更换而受到负面影响,不仅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而且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CH县贫困、偏远、生活和工作环境差→教师发展空间狭小→优秀师资进不来、留不住→教学质量低↔教师队伍不稳定,这样的恶性循环长期存在,对CH县实现教师资源均衡分配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极其不利。

四 促进CH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对策和建议

民族地区的教育与东部地区的教育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大多数民族地区学校仍然非常薄弱,即使与当地的县城学校(指地州首府所在地或县级政府所在地的学校)相比,仍然属于发展较慢学校。CH当地的基础教育师资由于受到历史与现实、文化与交通等的影响,教师数量不足,教师队伍稳定性差,教师质量偏低,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为实现CH县师资均衡配置,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以下对策:

(一)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设立特殊津贴

优越的生活条件、相对轻松的教学任务、较好的福利待遇是乡镇、偏远山区优秀教师向繁华城市流动的主要原因。边境民族地区艰苦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是城镇教师、应届毕业生不愿意去任教的主要原因。另外,CH县当地的基础教育因为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所以生源流失问题严重,很多学生跑到个旧,建水等地读书。因此,《云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提出,必须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待遇,改善教师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对长期在边境地区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进行公开表彰,对在农村学校连续从教超过20年的教师给予颁发荣誉证书”。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稳定的教师队伍。

(二) 推行教师轮岗制

推行教师轮岗制度,优化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云南省已有的举措有:第一,规定每年必须有10%至15%的优秀教师在县城与乡村学校之间轮岗,中心完小教师到教学点轮岗,但教师在轮岗期间,工资、奖金、福利、医疗等待遇都不变。第二,激励县城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2年,在任教期间,省财政给予每一个人每一年1万元的工作补贴。第三,规定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称,必须有在乡村学校1年以上的任教经历,否则不给予晋升。第四,每学期都安排“国培计划”,让边境民族地区教师得到很好的学习培训。推行教师轮岗制度,实现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促进CH教育均衡发展是很好的思路,关键在于能忠实的执行。

(三) 确保教师资源均衡

首先是在数量上确保教师均衡。针对学校教师不足的现状,适当放宽农村学校教师配置的生师比,增加农村学校教师的编制,补齐教师的现存缺口,减轻教师因为缺编而造成的压力。继续采取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农村特设岗位教师招聘等措施来保证师范毕业生到边境民族地区从教,解决教师短缺的问题。其次是保证质量上的均衡。增加经费投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最后是针对CH县师资薄弱和不均衡的问题,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帮扶。比如,规定有到农村学校任教经历的教师,优先评聘教师职务;提高教师生活福利,全面落实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每年为农村教师提供1次免费的体检;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吸引优秀教师到CH县任教。只有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热爱学习的良好社会风气,减少优秀教师流失,才能促进教师队伍的稳定。

(四) 改善当地家长教育观念

民族地区家长往往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是很重视,一些地方由于家校距离较远、交通不便、家庭贫困而使得孩子辍学。另外,一些少数民族家庭由于缺乏劳动力,甚至让孩子中断学业帮助家里干活或经营家庭的经济事务。而且大部分少数民族家长认为:“反正读书也没用,即使上了大学,估计也找不到工作,还不如早干活,踏入社会,学习实际本领”。家长这种落后的思想观念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阻碍了教学质量提高,大大降低了教师成就感。所以改善当地社会氛围,转变少数民族家长“读书无用论”的观念显得至关重要。

(五) 因地制宜开展民族教育,打造民族特色学校

民族地区的学校由于学校地理位置的原因,受到民族文化的强烈影响,学生上学前受到的是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这些教育渗透在学生所属民族文化中。但他们一旦来到学校,接受的却是核心城市的专家所编的适合中东部地区所使用的教材,很多民族学生接受起来非常困难,缺乏书本中相关的生活经验,例如超市、银行、汽车等这些现代化的东西,偏远的民族农村地区对此有的还很陌生。现在的教材显然没有融入传统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也就难以在学校体系中获得继承。在CH县的调研中,尽管一些学校有双语教育,但实际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民族文化的课程或相关活动仅仅只是点缀,尽管一些政策要求民族地区要开展双语教育,但学校实际上并不热心,因为此类活动尽管学生喜欢,但由于受各种考评的影响,学校对此有难言之隐,他们认为多搞活动反而会占用不少学习时间,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而也影响到家长对学校的选择,因为很多家长尽管都是少数民族,但在当前现代化的背景下,一部分家长认为民族文化不必要传承。因而,开发本民族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民族教育,打造民族特色学校,设立与民族语言、习俗相关的兴趣课程,突出少数民族学校的办学特色,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舒 泳]

A Study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Teachers—— from a case of CH County

YANG Jian-chao, YANG Shu-qin

(Honghe University, Mengzi Ynunan 661199,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oblem of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eacher resources. By choosing teacher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in CH coun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ound the * * County’s teachers mainly exist the following problems: first, the insufficient number of teachers; second, poor stability of teachers; third, teacher's age structure is irrational; fourth, teacher gender imbalance; fifth, teachers degree low. The CH County teacher allocation disequilibrium reason analysis, aiming to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pecial allowance, promote teacher rotation system,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teacher resources, improve local parents idea,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to build five levels of ethn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CH County Elementary education balanced allocation of teachers.

Educational equilibrium; Compulsory education; Teacher problem

G610

A

1008-9128(2017)02-0093-04

10.13963/j.cnki.hhuxb.2017.02.024

2016-05-30

国家社科基金2015年西部项目:配置正义与关系正义双重视域中云南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研究(15XMZ066)

杨建朝(1980-),男,河南安阳人,博士后,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民族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我们的民族
题解教育『三问』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多元民族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