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做中学:基于全程实践理念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见习制度的构建及实践探索
2017-04-08赵敏
赵 敏
(红河学院,云南蒙自 661199)
从做中学:基于全程实践理念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见习制度的构建及实践探索
赵 敏
(红河学院,云南蒙自 661199)
全程实践理念将“实践”作为其核心概念,见习作为学前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在见习过程中“从做中学”强调全程实践贯穿于整个大学的专业学习中,分析见习制度构建中影响学生见习行为的多种因素,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有层次地进行开展,将教学活动与校外见习相结合,努力创建一项切实可行的在校学生见习制度,以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对幼儿师资培养提出的新需求。
全程实践;专业见习;制度构建
教育见习是重要的教育实践教学环节,它能够将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实地的进入教育现场去感受、观察、体悟进行实践的转换。纵观世界范围内的见习发展历史,从英国的“双元制”到日本的“体验式”,见习操作形式较丰富多样,我国最初的见习制度是作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危机的重要举措而提出的,关于见习研究的群体包括两类:一类为高校大四即将毕业的学生,第二类为高校已经毕业但仍未就业的学生,研究内容集中在我们的政策法规如何提供就业见习机会给与这些群体学生提高其职业能力,属于社会劳动保障层面的制度。那么对于在本科就读期间的大学生来说,应该给出怎样的见习机会和建议呢?2011年10月8日教育部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该标准中明确提出对教育实践环节的要求,将教育实践分为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两个环节,并规定无论是三年制、五年制专科以及四年制本科都应该完成18周的教育实践任务。在此标准的实施中我们可以看出,完善的见习制度不仅包括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入职适应的见习而且更重要的功能在于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未来从事职业所需的教育实践的经历和体验。见习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行动,提升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和对职业的反思。
一 “从做中学”全程实践理念的理论渊源和核心概念
现代美国教育家实用主义倡导人杜威主张教育要“从做中学”,他的三个核心命题“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强调学生通过亲自实践获得直接的主观经验比“专靠听来的学问好得多”。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将教育置身于生活之中,教育要在生活中去发挥促进作用。那么我们如何将大学生放于生活中去体验自己所获得的知识呢?——通过全程实践。全程实践理念将“实践”作为其核心概念,不仅关注科学的、系统的学前理论知识,同时还强调要尊重学生自身状况及发展前景,从而使全程实践中的实践达到实质性的实践层面,而不是停留在一般的模仿性活动或重复性行动层面。[2]“以学生为中心”“全程实践”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见习制度应该如何体现?我们认为要体现这样的教育思想,应该转变教学的方式,对于构建的见习制度是否可以将其与课程相联系,作为专业学习的第二课堂,将理论知识积极地在见习生活中去实现转化,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学习中要将全程实践行为贯穿于学前教育专业四年的课程设置,见习是专业学习的重要环节,强调对相应专业知识的体验。
二 全程实践理论下见习制度的体系构建思路
以全程实践理论作为指导来构建见习制度的体系,其核心在于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的进入真实的教育现场,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学会反思,学会研究。[3]它将与以往见习不同,全程实践教学理念下的教育见习不再是传统的见习模式,即主要在大学三年级时安排一次见习时间完成所有见习的任务,而是贯穿在大学4年中,并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期的课程安排以及目标的安排有侧重点的进行见习,达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见习方案。因此,全程实践理念下,见习将是一个系统的、全方位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与实践的过程,那么在构建体系时要着重抓住以下四条线:
(一)见习制度的体系中要制定出详细的见习目标、内容
目标是一切活动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见习目标的确立为学生的见习行动指明方向,能够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而不是“到此一游”。以全程实践为基础的见习目标应该是有层次的目标,这些目标要积极的反映学前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实践能力,然后结合四年八个学期由浅入深逐层加强。在见习目标的设置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年级、已学课程和将开设课程等多方因素。依据这些因素可以将见习目标分解为:(1)对于大一新生来说主要在于熟悉幼儿园环境,观察幼儿一日生活的全过程并了解幼儿教师的基本工作;掌握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各种形式;(2)对于大二的学生来说结合儿童心理学等已学课程知识,见习在于去深入观察并理解幼儿行为、情绪和需求,另外为一些将开设的课程做好准备,如观察、分析和学习组织幼儿游戏活动以及幼儿园如何创设环境;(3)对于大三的学生来说随着专业知识的加深,目标开始针对教师的班级管理和组织的观察和反思,并通过观摩幼儿园教学活动能够做出自己的教学反思和分析,尝试学会设计课程;(4)对于大四的学生则要结合毕业实习,深入体会并实施操作幼儿园全部工作。总的来说,对于学生的见习,何为见习,为什么要见习,见习中我需要做什么?这些问题是学生在见习行为发生之前就必须知晓的,避免学生在见习活动中的随意和无所事事,该做什么怎么做要清楚地呈现在见习指导手册当中。
对于见习内容来说,见习内容的确定要体现以下几个特征:(1)包容性。前面见习的内容为今后的学习和行动提供基础,后面的见习必须以前面的见习作为基础;(2)层次性。教育见习四年全程贯穿,每学期开展一次,依据一定的主题,有步骤,有重点的推进,具体由单一走向综合,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见习制度的体系中要对学生见习的行为规范做出要求
行为规范是用来协调学生言行的社会规范,是法律规定的总称,是制度化了的管理规定。[4]在见习的过程中我们应从思想认识和具体行为两个方面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做出明确的要求。(1)在思想认识上,要在见习前大力宣传与普及见习制度的行为规范,还可以开展见习制度的行为规范主题活动,充分为见习活动做好准备,使学生在思想上梳理清楚“我去幼儿园是干什么的?”以及“什么是我可以做的?”两个问题,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规范意识;(2)具体行为上特别强调作为见习当事人的责任感,要求遵守见习基地的规章制度和纪律,不迟到不早退,按时完成规定的见习工作任务,虚心接受指导教师和领导的指导,爱护见习基地的公共财物,以身作则等等。
(三)见习制度的体系中应结合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
将见习与课程相结合,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见习之前目标的设置需要提前有某些课程作为见习开展前的支撑;另一种是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见习为其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如在讲授《幼儿园课程》时,对于幼儿园的课程从目标到评价,可以通过见习中对幼儿教师实际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来把握,从而完成课程方案的设计。如果是各领域的教育活动设计课程其作用将更加明显,一方面可以在见习中观摩幼儿园老师是如何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的,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和幼儿教师进行交流,还能让教师给予直接指导学生来进行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先体验课程后反思课程,这是我们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诉求,也可以让学生在见习活动中的行为更具有目标性。
(四)见习制度的体系中需要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说明和监督
指导教师是学生见习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和见证人,是见习制度有效实施的根本保障。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有助于学生更加有效的落实见习的目标和内容。因此,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说明和监督,明确教师的职责,在见习开始前针对见习各阶段具体的目标和内容提醒学生见习中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应该做好什么准备,见习过程中针对学生在见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指导,见习后积极的引导学生对见习活动进行反馈和反思。指导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见习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见习中的实践活动得到升华,并可以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专业知识。
图1 全程实践理论下的见习制度的构建
三 反思
(一)先行:改革教学与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
改革教学与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确保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学内容与见习活动必须有目的的结合,教学内容为见习活动的进行提供准备。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充分考虑见习所需要的能力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相应的课程内容,为学生的见习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见习的过程中检验教学是否达到目标,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核方式,如以教学内容为前提创设问题情境,考核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道的能力,将教学与见习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其次,尝试校内与校外考核制度相结合,学生在校内的理论考核成绩与校外的实践考核成绩结合在一起,综合评估学生的能力,将学生的全面素质与学习态度纳入考核制度当中,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最后,教学内容在见习活动中逐渐突显学生的创新能力,全程实践能力培养要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技法的培养融入到教学和见习中,鼓励学生不仅关注知识的吸收,还要学会提出自己不同的分析思路、设计方案和解决途径,并从中优选方案和途径。见习中凡是学生自己动手可以解决的问题,要让他们自己动手解决,教师主要起指导的作用。[5]以此,在见习时将这些先进理念与能力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创新,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达到将教学内容与创新能力相结合,丰富考核制度的形式。
(二)努力:创建优秀的基地是见习制度得以落实的基础保证
加强见习基地建设,让学生通过见习获得充分的学习机会是实施见习制度的基本保证。学生通过深入幼儿园教育现场,能够通过观摩教师的整个教育行为和活动,提升自己从事幼儿园工作的信心,是其尽快适应幼儿园岗位要求的有效途径。一个优秀的见习基地需要有完善的设备与基础设施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无论是硬件设施物质的投入还是软件设施师资的来源和构成都具有示范作用,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获得具体的知识,他们学会设计教学方案,学习组织教学活动,这些都可作为见习活动的基础,但都有待于在具体的见习中得到检验和指导。如果再此便画上句号,显然有违教育的精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基础知识的获得需要放入到幼儿园具体的生活中来进行检验,优秀的见习基地将是检验效果的关键。当然,在实践创建见习基地的过程中会遇到幼儿园方拒绝的情况,那如何和幼儿园搭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呢?社会学家布劳(Peter Blau)作为交换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之一,认为“为了使行为导致社会交换,有两个条件必须满足:一是该行为的最终目标只有通过与他人互动才能达到;二是该行为必须采取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互惠性的社会交换创造了人们之间的信任和纽带;单边垄断性的服务导致权力和地位的差异,或者说不平等的交换导致权力和地位的分化。[6]由此可见,我们需要将双方的合作看成是一个合作双方双赢的事情,而不是只是变成幼儿园额外的工作负担。
(三)期许:调动校外指导教师共同参与指导学生见习行为
全程实践教学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校内校外指导教师相结合,能够保证学生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在做中提高,全方位帮助学生做好专业准备。在校内指导教师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进行一些模拟的课堂场景,试讲等活动,校外指导教师则能提供大量具有多样性和真实性的学习经历,并依据具体的教学临床实践的教育教学进行监管与及时反馈,这都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转化,使学生学以致用,消化教学场景中的实践经验,做好充分的专业准备。目前,在见习实践方面,很多学校都能够充分的发挥校内指导教师的积极作用,在见习的整个过程中提出了教师具体的指导行为要求,但对于校外指导教师作用的发挥却是不够的,当然这些不能全说是学校忽略这一因素,而可能存在校外指导教师(幼儿园中的老师)认识不够。因此我们期许在面临的具体实际情况中进行分析和解决以使见习指导变成一种内外共同参与的理想形式。
[1]方爱莲,等.体育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80-84.
[2]梁周全.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的模式建构[J].学前教育研究,2011(5):30-33.
[3]王小鹤.地方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探索,2013(1):89-90.
[4]周娜.当代大学生行为规范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5]徐小军,尚建忠,潘存云,杨军宏.以全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机电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3):111-113.
[6]童星.现代社会学理论新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舒 泳]
Learning by Doing:Constru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Prob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Whole Practice" Idea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ZHAO Min
(Honghe University, Mengzi 661199, China)
Practice as the key of The whole practice idea, probation is important link in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Learning by Doing" emphasizes whole practice run through four years university. The research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tudents' probation behavior. Developing should be objectived, premeditated, guided and graded.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probation are combined. Construction a Feasible system of prob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at School,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new situation and school affairs to training preschool teacher.
The whole practice; Major prob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G610
A
1008-9128(2017)02-0116-03
10.13963/j.cnki.hhuxb.2017.02.030
2016-06-14
红河学院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课题:“从做中学”——基于全程实践理念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见习制度的构建及实践探索(JYJG1101)
赵敏(1982-),女,云南泸西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幼儿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