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诚信签约的思考

2017-04-08李莉宋超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思考

李莉++宋超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违约的不断攀升,毕业生诚信签约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高校就业工作人员的关注。文章阐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不诚信签约的表现,分析了不诚信签约的影响以及形成的原因,进而提出遏制高校毕业生不诚信签约的对策,希望对改善高校毕业生诚信签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签约;思考

一、绪论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发现,很多高校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时普遍怀揣着一种“广泛撒网”的心态,往往草率与用人单位签约“保底”之后,又继续不断找工作,找到更好的单位马上与原签约单位违约,导致违约率不断增高。高校畢业生这种签约的随意性以及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毁约行为,全然不顾学校和个人信誉以及由此引起的后果,不仅给用人单位带来损失,而且使学校的声誉受到影响。为此,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违约的不断攀升,毕业生诚信签约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高校就业工作人员的关注。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不诚信签约的表现

(一)草率签约,随意违约

部分高校毕业生刚刚在人山人海的双选会上与用人单位签订了《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然后没过多久,一些毕业生就跑到学校就业办告知老师已与签约的单位解除协议,恳求就业办的老师重新给一份《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这一部分中的毕业生从签约到违约有些仅仅就几天时间,由此可见,部分高校毕业生对待就业协议的签约十分草率,往往没有充分考虑清楚,想签就签,想不签就违约,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二)签约“保底”再毁约

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很多高校毕业生对找到的工作普遍抱有一种先签约“保底”再继续寻找更好单位的想法。尽管一开始找到的单位不是自己很满意的,但是为了稳保有一份工作,还是先签约,然后继续不停地找工作,不断向自己心仪的单位投简历、面试,遇到更好的机会就极力争取,一旦被录取,马上与原签约单位违约。

(三)选择“多条腿走路”

很多毕业生在择业与升学、求职与出国之间徘徊不定,考虑到升学与出国可能不成功,于是为了给自己一条退路,很多毕业生在为升学考研与出国申请奋斗的同时,也试图寻找一些工作单位签约,一旦拿到录取通知书便毅然毁约,而那些已签约但又选择继续升学深造的毕业生,因为不再需要新的协议书,也不履行就业协议,导致连最起码的告知用人单位不能到岗的义务都不讲。

(四)离校后换单位但又对毕业前签订的就业协议置之不理

很多毕业生在毕业前都找到了就业单位并与之签订了就业协议。然而,有些毕业生在离校准备到岗就业期间又找到了其他理想的单位,此时尽管报到手续已到签约单位,但他们为了去理想的单位直接与新单位签订劳动合约,对毕业前与原单位的协议不再理会,也未履行解约义务,便直接去自己离校后找到的理想单位报到上班。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不诚信签约的影响

(一)打乱了用人单位的用人计划,给用人单位利益造成损害

首先,每一个用人单位的用人计划都是严格根据本单位岗位需求、用人数量、申请用人原因、条件等而层层向上级部门上报并经单位高层领导同意而招聘的,一旦发生毕业生违约,不仅造成岗位用人的空缺,而且打乱了单位的用人计划,影响工作的开展。其次,由于毕业生的违约,还会让用人单位错过了合适的招聘时间,再进行第二次招聘则会增加用人单位的招聘成本。

(二)影响了学校信誉,毁坏了学校与用人单位间良好的关系

每一位毕业出去的学生都代表着这个学校的形象,社会、单位等对学校形象及育人质量的高低就从每一位毕业生的一言一行中直接衡量。为此,如果该校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过多的失信行为,势必影响学校的声誉、形象以及育人质量的高低,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也会使用人单位对学校后续毕业生的招聘心存隐忧。例如某医疗单位2010年录取了我校4名毕业生,然而,这4名毕业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离职,不仅给用人单位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导致该单位在2011年、2012年多年未到我校招聘毕业人才。

(三)影响了大学生的形象,败坏了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

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群体,他们不仅文化、道德素质高,而且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社会对他们寄予了厚望,而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整个社会起示范引领作用。如果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过程中,在涉世之初就丧失了起码的“诚信”道德准则,那么势必会在社会上产生不良的影响,使社会对大学生的认可度降低。

(四)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招聘设置更多的限制

由于高校毕业生违约现象的不断增多,使得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工作中对高校毕业生的招聘增加了更多的附带限制条件。例如,桂林市某单位在招聘时就明确提出要求“1.毕业生为本地生源或者周边县份的生源;2.必须在本单位至少工作满5年,否则不予以开单位工作经历证明。”等。此外,某些地区的单位考虑到高校毕业生工作期间违约现象日趋频发,所以在协议中明确规定“违约金逐年递增,第一年违约金1万,第二年违约金2万,第三年违约金3万……”,避免用人单位辛辛苦苦培养了毕业人才,还没等使用几年其就跳槽换单位。这种用金钱来约束毕业生就业的协议,无疑从一定程度上说明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诚信签约的缺失。

四、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追求个人经济利益、眼前利益而破坏诚信原则的现象屡见不鲜,再加上我国当前诚信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对失信行为惩戒的乏力,致使失信者肆无忌惮地挑战道德底线。作为价值观正在形成期的大学生,不免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而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诚信的行为。

(二)学校教育的原因

目前,高校对学生的教育更多的是偏重于理论知识与技术能力的培养,对高校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重视不足,尤其缺乏诚信教育,导致目前的高校学生道德出现滑坡、诚信出现缺失。与此同时,高校一味对毕业生就业率的追求也是导致学生违约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高校对毕业生的指导普遍存在“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要求学生不管对单位工作满意不满意,至少要签约一家“保底”单位,这就导致毕业生就业违约现象的频发。此外,高校对毕业生的违约只能采取教育方式,无法采取其他有效方式来限制毕业生的违约行为,致使毕业生违约有恃无恐。

(三)家庭的原因

很多学生以及家人都希望能够在生源地或者父母身边就业,而学生就读的学校大多是远离生源区,往往毕业是在就读学校的地区应聘单位,导致签订的单位是在就读学校的地区,而父母又不断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回到父母所在地区就业,这就导致了多数毕业生已在就读学校的地区签了一个较好的单位,但是他们仍然去家乡的单位面试,一旦被录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毁约回到父母所在的家乡。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

1.责任意识淡薄,诚信观念差。一是有些毕业生做事均以自身利益为中心,丝毫不顾及毁约带来的不良影响;二是有些毕业生意志不坚定,签约时未慎重考虑,匆匆签约后又后悔;三是毕业生普遍存在“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理,得陇望蜀,一旦被更好的单位录取马上毁约。

2.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目前我国经济形势不乐观,再加上毕业生人数连年的不断增加,很多毕业生倍感就业压力,所以当有单位录用他们时,无论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是否符合自己的理想与要求,他们都会欣然接受,草率签约,而一旦有更好的去处时,这些人往往成为毁约的先锋。

3.对自身认识不足,缺乏职业规划。目前,很多高校学生对自身的能力和职业环境缺乏认识,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未明确定位。进而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像一只无头的苍蝇到处“乱飞”,到处投简历面试,一有机会他们就会匆忙签约。例如,我校一些毕业生一开始有机会签约了县级医院单位,等再继续找到市级医院时又轻易违约跳跃到市级单位。

(五)用人单位的原因

目前很多单位的用人手续比较繁琐,从最初的报名应聘到笔试,从面试到最终体检签约需要3至7个月,时间跨度比较很长。例如,我校医学的毕业生,一般年初三四月份报名应聘,等到录取签约的时候已经是年底11月了,这让当年6月30日毕业离校的毕业生不敢有丝毫待业空等,他们会先选择一个单位边工作边等待,这也为毕业生违约埋下了隐患。

五、遏制高校毕业生不诚信签约的对策

(一)加强诚信教育。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成熟的关键时期,在社会诚信逐渐缺失的现状下,高校较强学生的诚信教育责无旁贷。应当加大宣传诚信理念和事迹,规范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以及诚信激励和失信处罚机制,使大学生逐渐树立诚信意识和正确的择业观。

(二)加强就业指导。改变传统填鸭式的就业指导,应当理论与实践并重,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真正成为就业指导课的主体,让他们能够在就业指导课中受益,得到启发,从而做好自身规划。此外,让他们更好的认清就业形势,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和做出正确的就业定位,避免期望值盲目偏高。例如,多开设模拟职场招聘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场小体验等就业指导课,给予学生求职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去了解自己,了解职场,提前做好就业准备,从而养成健康的就业心理,避免毕业时的迷茫和信心不足,减少“病急乱投医”的择业状况,才能使他们在面临就业选择时能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规范招聘会参与权限。学校给每位毕业生只派发一份就业协议书,学校组织的招聘会要求毕业生必须携带空白协议书方能参加,这样就避免已签约的学生霸占资源抢占其他人的就业机会,从源头上掐断已签约毕业生违约的可能性。

(四)规范毕业生违约办理手续。毕业生一旦违约申请新的协议书,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和原签约单位解除协议并提供书面材料,并写一份致歉信给用人单位,然后再将申请书交由学院主管老师和领导审核,完成学院的手续后再由学校就业办审批,同意后在就业网进行五个工作日的公示,无异后方可发放。整个程序涉及到用人单位、学院和学校,程序比较复杂而且时间跨度长,无形中给毕业生违约造成压力,从而使他们在同用人单位签约前能够慎重考虑、谨慎签约。

(五)用人单位应与学校大力的配合。就業协议书是学校就业统计的凭证,也是学校掌握学生签约与否的证据。有些用人单位不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而只签订劳动合同,学生可以不将劳动合同交予学校,这样学校就无法掌握其签约情况,一旦学生发生违约或者不履行合同,学校根本无法处理。还有一些单位对此极不重视,虽然毕业生已经同其他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本该动员学生去和原单位解除协议才能签约,但是单位却表示不用签订就业协议只需签订劳动合同即可,导致毕业生不去办理解约手续,这无形中助长了学生的失信行为。因此需要用人单位与高校能够密切配合,共同约束学生,引导他们诚信就业,因为这是社会共同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琳、安涛、高强、付昊,关于高校毕业生诚信就业的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

[2]黄莘、董伟,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诚信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3).

猜你喜欢

高校毕业生就业思考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