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7-04-08李秀林
李秀林
摘要:从我国目前的教育发展来看,需要大量优秀的语文和学前教育的老师。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而儿童文学是师范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与儿童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至关重要。近年来,为了贯彻新课改地精神,儿童文学课程是以理论加实践来组织教学的。在课程构建上,要优先考虑到教学实践、就业实践、专业特色等。本文首先从理论的构建出发,探讨于高职院校师范专业的语文专业人才教育工作中,如何构建起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体系,并结合实践,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师范专业;儿童文学;教学体系;构建;实践
【中图分类号】I207.8
儿童文学是儿童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儿童能从文学当中找到激发自身情感,发展丰富想像的文化内容,同时儿童文学对儿童地心灵滋养、语言组织、素质培养以及人格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教学方面,儿童文学教学相关体系却并不明朗,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发现。儿童文学课程虽为师范院校必修课,但是却多未引起院校方的重视。在中小学,许多教育工作者乃至家长受应试教育流毒思维影响,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而师范生作为未来的老师,将来肩负着儿童文学教学和引领阅读等责任,在校全面了解儿童文学的课程体系,夯实理论基础,积累鉴赏和创作指导等实践经验,迫在眉睫。因此,师范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对此,本文将提出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一、课堂教学的构建
(一)基本课程体系构建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多数是刚到专科提档线的学生,与全日制本科院校学生存在一定的文化差距,基础相对薄弱,因此我们对于教材选择上要以多元化教材为依托,选择具有鲜明师范特色、充分展示儿童文学特点和发展脉络的教材,并且选择那些经典和时代感较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来作为高职学生课下阅读的补充教材。结合师范生的未来职业特色,我们还要选择一些儿童阅读指导丛书来作为教学的辅助教材,让师范生汲取优秀的阅读指导案例,广泛地接触与了解儿童文学作品,掌握儿童文学发展状况与基本规律。能在将来的具体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性格、心理特征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另外,我们需要在理论内容学习基础上,可以鼓励师范专业学生进行儿童诗歌的创作、朗诵、童话表演、剧本编写等实践活动,有助于为学生将来从事教育教学打下基础,形成扎实的基础理论体系。
(二)基本理论与创作欣赏
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 作为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师,师范生要自觉主动地钻研儿童文学基本理论。师范学生入校时具有一定的素质差异,对儿童文学作品接触的数量不尽相同。首先,老师要要求师范生阅读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其对儿童文学的热爱,提升专注度,打好将来就职后的专业基础。通过对优秀儿童文学的阅读与学习,还能帮助师范生进入到儿童的情感世界,了解不同性格、年龄儿童阅读时可能产生的不同心理,如此方可为儿童文学提供更加专业的教育。帮助其挑选课外读物,从儿童阅读心理出发了解儿童個性,为将来的教学工作打造优质基础。关于儿童教学的理论方面,主要包括了儿童文学的特征、原理、创作主体、接受对象,另外对各种体裁的认识与了解,充分认识到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之间的关系,开阔阅读视野,提升鉴赏与分析能力。总之,要想在将来的教学工作中实现对儿童文学教育的良好培养,师范生首先必须要提升自身文学水平,其中主要包括对儿童文学的鉴赏与分析能力。
对于创作与欣赏方面,首先要学会欣赏,然后在尝试创作。师范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与学习儿童文学之后,培养了自身的文学素质,同时还要培养创作习惯,在不断的学习与创作过程中,更加深入的了解儿童文学。如此,在将来走上教育舞台,能结合自身经验,将其运用于对学生的教育中,帮助学生提升儿童文学鉴赏、创作的能力。当然,这里的创作并非是指单一的写作文、写感想等。对于以儿童文学教育为未来职业的师范院校学生,于将来的教职工作中势必要对小学生进行文学培养,故而,师范学生自身的文学素质水平至关重要。为此,创作习惯并不可只单限于一般的文学创作,而是应当结合实践,致力于培养自身的儿童文学创作水平。于平时多创作童话故事、儿童文章等,即是一项有力的师范生培养自身儿童文学水平的重要手段。除歌曲创作外,诗歌、小品、表演等,亦为儿童文学教育中的鉴赏与创作最为直接与有效的项目。师范生可通过学生与收集素材,自行创作儿童话本,有条件的基础上,可以将之形象的表现、表演出来,以此来提升师范生的儿童文学创作水平与鉴赏能力。
(二)活动组织与课堂表现
以校外实践实训基地为依托,秉承面向儿童、服务儿童的培养理念,通过教育见实习、图书推介、阅读指导、活动组织等多种形式,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阅读与儿童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能力。教学内容上体现为实践教学模块:儿童文学作品感受与欣赏、儿童文学作品创作与表演、儿童阅读、儿童活动组织与指导。通过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儿童文学教学实践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于此过程中,可以通过系统的现代课堂教学手段来达到目的。比如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舞台表演、讲故事等。具体活动组织可分为欣赏、讲课、“游戏”等。比如在进行某项故事阅读指导时,可以由教师先以讲故事给儿童们听,吸引其注意力,再对故事中的情感表达、感悟等进行描述与讲解(也可以儿童自己发表看法),之后让儿童上台表演讲故事,可以是今天所学的故事内容,也可以是其它故事,此种教学形式不仅让儿童学生了解了故事的内容,学会讲故事,更是强化培养了儿童地语言表达的能力、想像力等,儿童创新性得以受到激发,积极参与到了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是为儿童文学教育的成功方法。
由于一些学校缺乏教学设备资源亦或是教师主观思想上的禁锢,使得网络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地运用。所以借助新的教学手段,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也是今后高职院校儿童文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曾经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你只要肯用手去摘,就会随时发现晶莹剔透的宝石。”然而童话世界中去描绘的唯美、梦幻的环境是我们现实生活中难以看到的,学生也是难以去想象的,所以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增强其视觉感官效果。
二、实践教育的构建
(一)溶入与方法
师范专业课程教学目的很明确,一切的教学活动皆是为了将来的教育教学工作。而所有的职业化教育,离不开的是实践活动,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于理论基础的前提下,通过实践学习,更能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对将来的职业生涯具体实质性的意义作用。师范专业的儿童文学教学亦是如此。院校帮助学生进入实践岗位,学生在真正开始实践时,必须要明确知道此次实践的目的、实践的内容与所采取的方法。平时,师范生教学活动中的实践过程是学生对着老师或同学来进行教学实践讲课,并由这些“大同学”们对其进行评估打分,帮助其找出不足,并加以改进。这种实践方式在师范专业的学生踏入校园之后,院校都是们便会开始安排。但是,教育工作的实践活动是长期的,只有通过长期的培养与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在离开了高职的“虚拟”讲台之后,学生们会踏入到不同的实践岗位之上,此时,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是其所有的财富,将这些知识发挥出来,实施优质的儿童文学教育,是检验学习成果之时。在此时的实践构建中,还是学生的实习教师们,首先要培养自身的亲和力,进入到儿童的世界中,在所教儿童中建立起可靠、可敬的教师形象。对于专科师范生,主要的输送单位为农村小学,当其进行到新的环境之后,要了解当时文化与特色,学会将这些大家熟悉的文化与特色运用到儿童文学教学中来。如在盛产高粱的地方进行与高粱相关的文化欣赏与创作学习;在旅游盛地收集相关的诗歌文章等。小学生虽然年幼尚幼,但自幼的文化环境熏陶,读到熟悉的“高梁”、“湖泊”时,会本能的关注起来。教师可以实施课前三分钟的文学作品推荐与读书笔记的交流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自由阅读,去谈谈自己阅读过程的心得体会,去提高学生自我阅读鉴赏能力。其次,进行课前讲故事的活动,去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儿童文学感悟能力,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
(二)综合能力训练
(1)借助多种形式的“读”
首先,鼓励学生去社会上读,去市区的儿童图书馆阅读多种文学作品,去近距离了解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深入了解儿童生活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去激发学生学习儿童文学的兴趣。其次,与其他同学一起读。我们可以取选择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或者一些经典作品来开展讨论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拓展阅读。第三,要深入阅读在内心深度。教师可以去要求学生每周創作读书笔记,然后定期收取上来检查,给予学生反馈意见。
(2)借助多种内容的“写”
首先,写对儿童文学作品的赏析。我们要结合课堂实际教学,要求学生去完成一定数量的儿童作品赏析的感悟,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了一些基础知识,并且也能够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其次,写一些儿童文学作品。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又便于掌握的儿童文学体裁,例如儿童诗歌、儿童小说、童话等作为练习的内容,这样能够让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到儿童文学的体裁特征了。
(三)实践与获得
高职师范院校学子的未来是小学讲台,对实践教育的构建亦包括其在真正的进入到实践岗位学习之后,其中的发现、领悟与蜕变极其明显。在高职学生进行实践岗位之前,院校教师可布置一定的作业,如填写专门的实践表格,写一篇教学感悟或论文,分析儿童文学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其与儿童教育的关系,从中获得以及对儿童文学教育的新的认识等。
结语
师范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包括诸多方面,要想实现这一体系的构建,首先校方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基本体系,从理论出方,从一般性课堂内教育入手,再以实践来进行检验,将理论与实践工作溶于一本,通过实践体系的构建来完善整个教学体系。在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实践构建中要善于采用方法,让师范学子能真正溶入到儿童文学当中,通过综合能力的培训,加强师范学子自身的“读”与“写”能力,于实践之中增强自身儿童文学水平,在会读儿童文学的同进加强创作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需要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构建完善的师范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专业儿童文学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学斌.儿童文学: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助推器”——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建设[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39-144.
[2] 闵海燕.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小学语文教学论》与《儿童文学》课程实践应用的同一性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3,10:60-61.
[3] 徐增敏. 做中学,做学交织,享受快乐学习——《儿童文学应用与实践》课程学习模式探索[J]. 科技创新导报,2010,3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