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联网开启“智慧城管”新时代

2017-04-08汤以成金宝玲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城管智慧服务

汤以成 金宝玲

2016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以“创新物联时代、共享全球智慧”为主题的2016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无锡市太湖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标志着物联网时代的正式到来。苏州市渣土管理软件和智慧停车系统也在参展之列。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对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社会治理服务水平可以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即把所有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技术的产生催生城市管理的智能化,为“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创造了条件。

一、“智慧城管”的产生背景及意义

“智慧城管”是基于城市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利用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探索城市智慧化发展、智能化管理、均等化社会服务,最终实现一个集信息获取和处理、全过程监控督办、分析决策、视频监控、应急联动、联合指挥调度等多位一体的智慧化、全覆盖、全流程的综合性城市管理平台。

顺应城市发展客观规律的需要。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目前,中国多数城市正步入以信息化为特征的工业化后期,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城市管理工作面临更多挑战。

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城市管理能力及水平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特征也是重要保障。以物联网等网络技术应用为特征的智慧城管对于提升社会治理服务水平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行军。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提升管理水平,着力打造智慧城市。作为“智慧城管”重要内容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正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因此,智慧城管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初级形態。要积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发挥物联网撬动城市管理转型的支点作用,推动城市管理方式转变,推进智慧城管和智慧城市建设。

城市共治共享的市民期待。随着科技创新的加速、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以及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共治共享城市管理的门槛降低、意识增强。当前,城市管理及运行领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健康发展,与市民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如何在信息化时代把握城市发展新机遇,满足共治共享需求,进一步提高市民幸福指数和城市宜居度,对城市管理及运行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物联网在苏州市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一)数字城管

苏州市按照“城区先行、循序渐进、延伸联动、整体提升”的原则,构建了标准统一、资源共享、精简高效的“数字城管”平台,实现系统整合、数据整合和管理整合,实现了12345便民服务热线呼叫平台、规划部门的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民政部门的地名数据库、市政交通部门的基础部件、市容市政诸多业务监管平台、机动车辆信息资源等平台的信息共享。

平台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重心下移”的要求,实行“两级监督、两级指挥”的管理模式,建立了市、区、街道(乡镇)三级数字城管体系。市级平台全面受理来自12345便民热线、巡查上报、来信来访、110联动等各渠道的城市管理问题;区级平台受理的问题中凡涉及市级部门的问题上报市级平台予以协调,同时对各级平台进行监督指挥;区级平台同时受理各自巡查队伍上报的问题,对各街道的平台进行监督指挥。

数字城管平台通过电子政务网络与各有关部门进行信息交换,通过信息共享、业务整合、流程再造,形成一个高效运转的城市管理服务信息化机制,形成面向社会、条块结合、互联互通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应用系统,实现城市扁平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的综合效能。

(二)智慧城管

苏州市“智慧城管”(简称“微城管”)是以“美丽苏州全民共管,城管大数据信息惠民”为目标打造的集互动参与、诉求表达、便民服务、宣传引导和“互联网+政务”为一体的智慧城管公共服务平台,涵盖城市大家管、找公厕、帮停车、公共自行车、新闻动态、市民活动、便民通知、人行道违停查询以及掌上办事等综合实用功能,为市民提供全面、统一、快捷、主动、精准的城市管理公共服务。

苏州市“微城管”建有数据中心、应用中心和管理中心三个中心,包括智能终端应用、数据资源中心、数据交换、平台管理、应用维护等5个子系统;建立了手机客户端APP、微信公众服务号、支付宝城市服务、微信城市服务等四位一体的公共服务门户渠道,方便市民上报城市管理相关问题,并对市民上报的有效信息进行积分奖励,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

(三)智慧环卫

智慧环卫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信息科技、创新管理和智慧决策为核心手段,实现环卫全过程、全方位、全视角的动态化、可视化、智慧化、便民化管理,提高环卫服务附加值和居民生活质量。

苏州市积极编制《苏州市智慧环卫发展规划(2016-2020)》,为未来环卫信息化建设明确了方向;探索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环卫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苏州“环卫混合云”进行重要数据开放云管理;建立以公众服务为导向的“一站式”互联网平台,形成以微信、微博、网站、分类游戏APP等为特色的“一站式”公众互联网服务模式;推进苏州市大环卫管理模式建设,建立由市级综合指挥调控、区域协调管理、属地业务精细管理的市区两级平台,形成覆盖市(县)、区范围的“大智慧环卫”系统。

(四)渣土管理平台

为加强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管理,2014年6月,苏州市市容市政部门牵头建立建筑垃圾智能化监管平台。平台由1个中心、3大基础平台和7个应用子系统组成,应用物联网等技术对建筑垃圾的产生、收运、处置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管,提高了监管效率。

(五)智能停车

苏州市以“信息惠民”建设为宗旨,将无线通信技术、移动终端技术、GPS定位技术、GIS技术等综合应用于城市停车位的采集、管理、查询、预定与导航服务,构建智慧停车管理与服务系统,实现停车资源实时更新、查询、预定、导航服务一体化,有效缓解了城市停车供求矛盾。

三、当前城市管理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一)城市管理理念尚待进一步转变

工业经济时代“命令-服从”意识和以行动格局为代表的城市管理理念,已无法适应城市规模快速扩大、管理复杂性几何级增长衍生出新矛盾、新问题的现状,服务意识还未自觉内化为服务行为,制约着城市的科学管理和有效运行,影响城市的健康发展。

(二)碎片化管理及机制尚待理顺

与城市发展的规模和可持续性对照,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尚待理顺。一是职能部门联动机制尚不够健全畅通,涉及多部门、长链条管理服务部门的领域,治理中联动频率、互动方式、管控有效性等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多元主体协商机制搭建不够完善,如在涉民决策中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公众参与度和参与质量,成为提高城市管理运行中的重要问题。

(三)城市管理模式存在路径依赖

在“互联网+”时代,多数城市的管理运行在数据化、集成化、一体化方面,无法满足、匹配和引领城市规划定位和发展需求,对过去的管理模式存在路径依赖,总体上处于碎片化和“刺激-反应”格局,相当部分工作仍在利益驱动、问题倒逼的轨道运行。

四、对策及建议

(一)坚持先进理念引领,树立智慧城市管理理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构建智慧城市来完善城市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指出“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快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城市管理能力”。

(二)突破信息壁垒,加強部门共建共享,构建共享服务平台

建设“智慧城管”要突破信息壁垒,打破信息孤岛,加强部门共建共享,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及功能性服务平台,推动服务模式创新,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

构建大城管数据共享平台。基于大数据技术,进一步整合公安、城管、住建等部门资源,建立集应急管理、城市管理、综治维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职能于一体的综合执法指挥协调中心。一是整合公安110接警平台、寒山闻钟、市长信箱、数字城管等监控系统资源,推进城市管理大数据综合分析;二是推进部门数据和信息互联互通,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形成一整套数据共享体系和共享合作机制。

建立智慧城管服务平台。引入智慧城市管理理念,拓展城市管理业务应用,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打造一个涵盖城市管理问题上报、停车诱导、公共自行车查询、公共卫生设施信息、便民摊点、行政审批(许可)办理、道路及地下管线施工信息于一体的强大的公众城市管理服务平台。一是增强平台服务互动,将以政务类应用为主导的城市管理信息化应用,逐步向市民互动类应用倾斜,通过微信公众号与手机APP拓展,实现对外服务,拓展与广大市民的沟通渠道;二是构建公共服务应用中心,深度优化整合现有的移动终端应用,以“云应用”的模式推出面向公众服务的“一站式”服务窗口,建成一批面向市民服务的手机、Pad类智能终端应用,提供功能一体的智慧城管公共服务系统,实现与其他业务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数据的交互与业务穿透管理。

(三)以人为本,推进社会共治,创新城市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注重宣传和市民参与,畅通市民参与渠道,建立多主体参与联动机制和多元化矛盾调处机制,创新城市管理运行模式。一是发动全民参与,借助市民城管,拓展信息收集渠道;二是引入第三方服务管理经验,实现政府和市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政府由“全能型”治理向社会共治转变,由“独角戏”向“全民大合唱”转变。

(四)立足信息平台建设,加强数字化动态监管,实施网格化城市管理

提升基础设施管理、市容监测、应急联动与处置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分工明确、协同高效的指挥系统,推动网格化管理全覆盖。运用空间网格技术,将全市地下管线、道路桥梁、绿化园林等市政公用设施所在区域划分为单元网格,进行实时、动态监管,实现责任范围内的精细化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确和高效。一是通过全市监控摄像、测速系统、GPS定位系统,实现城管车辆、环卫车辆、渣土车辆的监控,实时掌握监督员和各种城管资源的分布情况,实现高效的指挥调度;二是加强动态监测,建立监测预警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三是加强网络舆论监督平台建设,建立畅通、高效、规范的网络监督主渠道,提升网络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五) 创新城市管理模式, 构建“大城管”格局

规范管理体系,实行高位监督协调。一是进一步理顺市(县)区、街道、社区的管理职责,形成互相衔接、合理分工和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体系;二是协调各级城市管理部门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建立会议、研判等制度,发挥城管委统筹协调和监督考核作用,发挥城管委例会对重大疑难问题的协调解决作用,避免部门推诿,提高行政效率。

(六)借助物联网等技术创新,进一步推动“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

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不仅是先进技术的替换,还包括管理理念、管理对象及参与对象和管理模式的转变,将数字城管从数字化初步整合、互联网协同管理,向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传感技术、泛在网络和智能融合技术进行管理的智慧城管转变;从依靠专业人员进行地理网格划分和数据普查的数字城管,向注重社会共同参与采集数据的智慧城管转变;从构建指挥中心专人管理向借助市民城管集中智慧转变;从管理事物向管理人转变等等,都需要拓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功能,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实现“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李静敏)

猜你喜欢

城管智慧服务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吃早餐难
有智慧的羊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智慧派
大学生热衷当城管有喜有忧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智慧决定成败
城管案件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