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垃圾再生利用实现循环经济产业新价值

2017-04-08郑树平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无害化朝阳区产业园

郑树平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多,城市生活垃圾总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越来越多的城市陷入了垃圾围城的困境,严重威胁着国家的有序建设、城市的健康发展以及人民的正常生活。在垃圾入侵城市的重压之下,人类对垃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如何做到垃圾减量、如何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等问题,拷问着每位城市管理者的管理和决策水平。让垃圾处理循环利用创造新价值成了国家、政府以及民众共同关注的一个新课题。

北京作为一座超大型城市和人口数千万的大市,城市管理者必然面临着城市垃圾承载能力严重不足的困境,城市垃圾的处理方式以及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垃圾处理体系与管理模式、如何通过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培育垃圾回收利用产业是这个城市给管理者们出的考题。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管理中心(下文或简称产业园)是我国第一批循环经济园区类试点单位,历经十五年的奋力前行,在垃圾处置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在国内领先,受到国际瞩目。为向广大读者真实呈现产业园十数年来的长足发展,2016年12月13日,本刊记者赴位于朝阳区金盏乡高安屯的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管理中心专访了该中心皮猛主任……

回放历史

园区发展如“芝麻开花”节节壮大

记者:皮主任您好。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垃圾处置工作在绿色节能领域取得了飞跃发展,为北京市、朝阳区的节能减排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更成为国内领先的典范。立足于今天的成就,请您先为我们回放一下产业园的发展史。

皮猛:好的。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管理中心建设于2002年,前身是北京市朝阳区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主要承担着朝阳区城区垃圾的终端处置,当时辖区内约有24个乡的农村垃圾并没有纳入到城市管理系统,属于自行处置。无害化处理中心建立之初规划的处置能力为日处理垃圾1000吨,处置工艺是单一的填埋方式,占地面积约600亩。是北京市第一家实现全密闭作业的大型垃圾填埋场,也是北京市第一批循环经济园区类试点单位、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单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朝阳区的城市化发展速度非常快,尤其是2002年、2003年以后,北京市四环、五环的居民小区飞速发展,城乡垃圾量剧增。无害化处理中心每日1000吨的垃圾处理能力无法满足巨量垃圾的处置需求,到2008年奥运会召开的时候,无害化处理中心是以400%的作业量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实际日处置垃圾量为3700-4100吨。

随着城市垃圾量的剧增及人们对城市生活垃圾造成的环境问题、资源浪费问题的进一步认知,垃圾的分类和循环再利用逐渐成为引导垃圾处置的战略性方向。无害化处理中心逐渐发展壮大,园区设施逐步完善,垃圾处置功能也发生了细分:2005年园区完善配套设施,实现了对垃圾渗沥液的收集利用、2006年增加了医疗垃圾的处理工艺、2007年实现了填埋气的收集利用、2008年实现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2010年餐厨垃圾处理厂竣工、2011年终结了原生垃圾的填埋、2016年清洁焚烧中心投入运行……朝阳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渐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综合型垃圾再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从处置设施和技术,产业园目前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而从工艺链条来说,目前还需要继续向建筑垃圾、飞灰处置方向完善,以增强园区内的链条衔接。

记者:听了您介绍,我们了解到产业园的自身建设已经立身于高处,请问它在规模建制上发生了哪些巨大变革?

皮猛:产业园的变迁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谈,一是建设规模。2002年初建时期只是一个垃圾填埋场,占地600亩;后来,规划把当时的高安屯村全部拆除进行建设,占地面积扩增3800多亩;加上陆续竣工投产的其他项目,当前的规划面积是4636亩,比初建时面积扩大了近8倍;二要从垃圾处置的能力说,2002年初建时规划日处置垃圾能力为1000吨, 2008年日处置能力增加1600吨,2010年餐厨垃圾处理厂竣工增加400吨日处置能力,整体达到日处置垃圾3000多吨, 2016年日处置能力1800吨的清洁焚烧中心投入运行,园区日处置能力达4800吨,而实际设施的运载能力可以达到日处置5500吨;三从园区人员结构看,2002年初建时,园区的用工主要为当地农民和环卫工人共200人,工艺为单一卫生填埋。随着项目不断建成和完善,工艺不断细化,园区的人员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十二五”时期,管理中心积极探索体制改革办法,引进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才22名,其中硕士研究生5名。目前仅管理中心在编人员(44人)中,本科以上学历者占98%,其中包括研究生11人,博士1人,个个年富力强,平均年龄在37岁;四从處置工艺看,园区已由最初的单一处置工艺发展成为集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生物处理、沼气处理等一条龙的大型综合产业链条,全部采用国际领先的技术。

中心自成立之日起,即承担着来自朝阳区的垃圾处置任务,负责朝阳区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项目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朝阳区也自此结束了垃圾无序填坑、简易堆放的历史。仅“十二五”期间,填埋场处理垃圾912156.459吨(含焚烧残渣),扫街土31671.21吨,医疗垃圾1637.85吨,原生垃圾20218.43吨,总计处置垃圾912156.459吨;处理渗沥液41.46万吨(处理率达100%);处理填埋气3091.52万立方米;发电988.77万度。焚烧厂处理垃圾332.76万吨,上网发电10.68亿度;餐厨厂处理餐厨垃圾12.49万吨;医疗厂处理医疗废物1.3万吨,收集和转运8250吨(因提标技改工程于2012年3月停产)。

环境变迁

从城区的“污染源”

到居民的“后花园”

记者:一提到“垃圾处置”,首先让我们联想到的便是“脏、乱、差、臭”的景象。但我们来到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管理中心看到的却是红花、绿叶、小桥、流水的景观,被当地居民誉为“后花园”,请您给我们讲讲是如何做到的?

皮猛:“脏、乱、差、臭”的景象曾经在这片土地确实发生过。特别是2008年,填埋场超负荷运行,高峰时垃圾进场量超过设计值的四倍之多,大量的渗沥液、恶臭气体无法有效控制,以及周边脏乱不堪的地表环境,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最终直接导致在2008年8月30日发生了当时北京市影响最严重的“8·30”环境事件,数百居民通过断路、游行等非正常方式进行抗议,要求改善生活环境。

好的管理是以问题为导向实施解决方案的过程。老百姓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诉求,对政府和管理者都只有一个目标:解决问题,让老百姓满意。从源头上处理好“8·30”环境事件成了北京市政府、朝阳区政府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2009年,政府即斥资2亿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一方面不断完善垃圾处置设施和项目,另一方面强力整治整个厂区的环境。对填埋场进行了膜覆盖,实现全密闭作业,把异味进行隔离封闭,再通过负压技术把臭气抽出来,进入填埋气处理车间进行过滤、提纯、发电。其次是全场绿化。2700亩的土地全部种植了花草树木,还建设了公园。现在,园区环境怡人,空气清新,不仅工作人员变得喜欢现在的单位,连周边居民也把这里当成餐后散步或晨起锻炼身体的休闲地。

记者:这样的变化着实令人吃惊。记得很多媒体都报道过垃圾处置场所受到周边群众围攻、抗议的事件,产业园周边的居民也曾发生过聚众抗议事件,我想由不理解到现在常常逗留其间应该不仅仅源于环境的改变吧?

皮猛:是的。发生在我们周边的邻避事件太多了,除当年影响颇大的“8·30”事件,很多人对国内一些焚烧厂纷争之事也都记忆犹新。官方说,垃圾焚烧很清洁,市民们就是不信。政府致力于用最好的科技和方式解决垃圾管理问题,造福于民,老百姓就是不买账。作为一名基层城市管理者,我常常自问:为什么我们明明做的是好事,却得不到老百姓的理解与支持?我认为这是我们的管理出了问题。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置技术已完全可以做到无害化、无毒,为什么不能向老百姓公开呢?你越神秘老百姓越不信任,越公开老百姓越能信服。所以我们应该主动向社会透明公开。为此,2013年7月,产业园专门设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室——对外接待科,履行环保教育职能,积极邀请各界各层民众前来参观,组织了专门的讲解员,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了专门的讲解词和不同接待模式,让他们身临其境体验垃圾处置的全过程,老百姓通过参观理解了垃圾处置的无害无毒性,一传十、十传百,充分理解了政府决策。有很多在垃圾处理问题上和我们站在对立面的群众,在参观过处置工艺流程后和我们成了朋友。因为放心所以信任,所以园区将环境整治好之后,大家自然把这里当成了“后花园”。

技术变迁

从单一填埋工艺到综合产业链条

记者:从“无害化处理中心”到“循环经济产业园”,园区实现了质的飞跃,请结合产业园的工艺变迁为我们讲讲垃圾的回收和再生循环利用。

皮猛:2010年, “朝阳区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正式更名为“循环经济产业园”,经历了设施、工艺、人才、技术和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从最初的单一填埋工艺,到2005年,建成了配套设施渗沥液收集利用车间,经过处理的水质可以达到北京市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被用于园区绿化及道路降尘;2006年3月,高安屯医疗垃圾处理厂投入运行,日处理能力40吨;2007年,填埋气收集利用系统投入使用,可以保障园区生产及办公用电和取暖的自供。2008年,高安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日处理生活垃圾1600吨,是目前亚洲单线处理规模最大的项目。垃圾焚烧后,达到了减容90%、减量80%的效率,进一步实现了无害化处理的目标。该厂年余热发电额定发电量2.2亿度,每年可以为国家节约7万吨标准煤。采用中水作为循环冷却水,每年节省160万吨市政供水资源,有效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 2016年5月,朝阳清洁焚烧中心投入运行,日处理规模1800吨,年发电量2.9亿度。该项目采用国际主流设备,技术世界领先、建设标准高、排放优于欧盟2000标准,建设过程中还产生了国际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该项目还被国家发改委、环保部、住建部和国土部等四部委列为国内唯一清洁焚烧标准案例,并荣获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奖。

目前,产业园的两个垃圾焚烧厂年发电量可供50万户左右居民一年的用电。运到我们这里的餐厨垃圾经生化处理后,生成有机肥料再返回到田间,间接实现了二氧化碳减排。

记者:跨越了单一的填埋方式,城市生活垃圾在产业园实现了再生和循环利用,请您为我们讲讲这两种方式,以及产业园目前在国内、国际处于何种水平?

皮猛:垃圾的管理和处置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城市管理中终端或者末梢最重要的环节。最初的原生垃圾填埋,工艺简单粗放,但由于填埋的垃圾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残留着大量的细菌、病毒,同时还潜伏着沼气和重金属污染的隐患,其产生的渗沥液还会长久污染地下水资源。产业园从2012年即实现了原生垃圾的零填埋。现在的垃圾回收后,垃圾焚烧从工艺流程上可以说是“一进四出”,即进来的是垃圾,出去的是渗沥液,通过“生物+膜”水处理技术,把它處理成中水,再利用于园区扫洒及其他;二是残渣,目前是进行填埋,建筑垃圾厂建成后可制成路基砖等等;三是废气,经过烟气处理系统,完全达标排放;四是飞灰,外运至有资质的危废公司进行处理,这也是未来园区需要填补的技术和产业空白。总体来说,卫生填埋工艺的优点是技术成熟、管理简单,缺点是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减容减重效果不好,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焚烧工艺的优点,一是焚烧中的高温可以消灭垃圾中的病原体,将垃圾无害化处理;二是减容减重效果好,可以减容90%、减重80%;三是垃圾焚烧后可产生电能,残渣可用来制成建筑用砖,将垃圾进行了资源化处理。焚烧工艺的缺点是一次性投资比较大。

我们考察过很多国家,比如英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捷克等等,包括一些亚洲国家,其实类似于朝阳区循环经济产业园这样的综合型园区几乎没有。比如日本,他们大力发展的就是焚烧厂,城市里遍地都是垃圾焚烧厂,与居民区和谐共存。欧洲国家发展垃圾焚烧的城市比较多。综合考察下来,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不仅形成了自己的垃圾循环产业链条,凝炼出独特的循环经济模式,园区新建的垃圾焚烧厂更采用了国际顶级的技术和设施、工艺,甚至比很多国家要先进很多。我们的做法之所以先进,还不仅是与其他国家运作模式的不同,还体现在我们建立了先进的管理制度,是通过运用先进机制来使技术效益最大化。我们的技术运用是为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是单纯为了追求企业利润。

使命变迁

从终端垃圾处置设施

到行业发展领跑者

记者:现在我们知道,单纯说一座城市的垃圾终端处置,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已经做到了技术工艺的国内一流、国际领先,但在科学赶超、跨越发展进程中,产业园还承载了很多社会功能和使命,请您略谈一二。

皮猛:职责,是指要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使命则是做好本分工作之外的一种对待自身及民族、国家利益高度负责任的态度。谈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的任务和职责,无疑就是承担朝阳区城市生活垃圾的终端处置,要立足本职,认真分析总结产业园区的产业链,要发现短板、填补空白,不断完善设施,力争使整个园区的产业链条实现无缝式对接。但谈及使命则就不仅仅局限于垃圾终端处置了。我们要立意高远、勇于创新,勇于去承担很多的社会职能,具体说就是我们要放眼全国、放眼世界,成为业界和人民的环保教育基地,除了当下所履行的宣教外联工作,还要打造国家级的“环博园”,通过这个平台把和环境治理、固废治理有关的技术、设施、产品,特别是国际、国内日新月异的新产品、新技术都拢起来,为我国的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服务;还有,我们要依托园区技术和人才资源的优势,打造研发基地,为环境治理的课题提供研发平台,为环保产业提供研发以及大数据分析的专业服务,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再有一个更大的梦想,那就是我们想在产业园的基础上,打造一个国家级实验室。

从小处说,产业园作为我国第一批示范园区,我们要肩负起与全国各个园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修正自己的不足,力争成为业内进行管理交流、技术交流、规划交流的枢纽和平台,为其他城市提供建园示范的使命;作为园区的管理者,我们既要依托园区平台凝聚同业,还要承担帮助入园的上、下游企业良性发展,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更要实现经济效益,促进它们成为业界精品,从而提升整个园区运作实力的责任与使命。此外,要放眼大局,看到这个行业的短板:缺乏法规标准、缺乏自律、缺乏行业规范,产业园有责任和义务为此付出努力,助力提升行业自律,这也是我们应该承担的使命。

记者:听您介绍,真是心潮澎湃。那么,请您介绍一下针对所承载的使命,园区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皮猛:古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再远大的理想也需要从点滴做起。如要承担环保教育的使命,对老百姓公开作业流程,让他们理解行业的意义。为此,产业园专门设立的“对外接待科”成立后,即明确了其宣传教育的职能。

短短几年,园区被评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荣获了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这里接待了上万人次的参观,还接待其他城市对应、对口的官员或工作人员到这里参观学习,比如全国的市长培训班组织各个地级市市长前来学习,大使馆的、芬兰未来委员会主席利波宁等来参观过,上海、昆明等多地的市长或市委书记来参观过,全国政协办公厅主任来参观过,东南亚、非洲等国家的官员也来这里参观学习,学术、环保组织也来……目前我们还是清华、北大、中科院、石油大学等7个重点大学的实验基地,“垃圾文明一日游”的指定参观点到目前,园区共接待社会各界人士2506批次,78340人次;配合市教委开辟了中小学课外实践课程,建立大学院校教学就业实践基地,先后接待各类学生实践活动456批次,21502人次,园区的示范教育功能日益凸显。随着园区发展的越来越好,得到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美国CNBC电视台等数十家国内外新闻媒体的关注,使得园区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有了大幅提升,荣获首届朝阳区文化旅游示范单位的称号。为应对日益增长的参观学习人数,我们于2016年向社会召募志愿者讲解员,目前参与人数还不多,但我们相信这样的绿色公益会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支持和喜欢。目前,产业园接待人群的广度和深度都超乎了我们的预期,成為业界在技术、工艺、科教、管理等方面不容置疑的领跑者。

另外,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成立“中国环境园战略联盟”,我们是盟主单位。之所以承担盟主这样一个地位,更是希望立足于当前产业园区的优势基础之上, 能够“跳出产业看产业”,打造低值废弃物处置信息共享平台、技术设备创新平台、环保科普教育平台等三个平台,成为具有上下游关系和各种垃圾循环利用处理方式的企业所组成的资源循环利用的综合体,实现人才、技术、企业的聚集,从而打破环境园区行业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促进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与业务的共享,同时促进固废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模式的有效推广,成为产业或者行业有序发展的指导者、引领者。

最终,园区将呈现“三个中心”,即固废高效处置示范中心、循环经济科研宣教中心和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中心的模式,坚定不移的宣贯低碳生活理念,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园区建设成为“技术高、低碳化、管理强、精细化、亮点多、标杆化”的全国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的绿色示范园区。

猜你喜欢

无害化朝阳区产业园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2020.2.18 农民日报)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上半年朝阳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632.3亿元
艳绝北京城
大麻是个啥?
中国文化产业园100强名单
河南孟津: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
广西首家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投入运营
国家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