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活动中幼儿自主性游戏的开展

2017-04-08孙碧华

文理导航 2017年9期
关键词:自主性游戏幼儿园幼儿

孙碧华

【摘 要】幼儿园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游戏的范围可以很广泛,有创造性的游戏、有规则性的游戏、有涵盖在教学活动中的游戏等等。本次研究笔者聚焦在“自主性游戏”上,认为在游戏主题、游戏环境、游戏指导、游戏讲评方面都遵循以幼儿为主,一切从幼儿出发,同时培养教师共同游戏与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自主性游戏

经历多次在姐妹园的观摩,我发现许多新型的区角架构,有的是纯学习型区域代替了创造性游戏活动,有的是学习性区域活动与角色游戏平分秋色的架构。如:四个学习性区域、四个角色游戏角,各自互不相干扰。而维果茨基认为“游戏是在真实的实践以外,在行动上再创某种生活现象,在这中活动中,幼儿凭借语言、以角色为中介,了解、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经过实践笔者认为“自主性游戏”的形式更为适合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开展。

一、生活是幼儿发现美的源泉——游戏主题内容的产生

幼儿游戏的主题内容往往是幼儿所处实际生活的反映,是幼儿感知生活经过思维加工后所形成的生活经验的表现。

1.日常生活的主题。如娃娃家、幼儿园……走进娃娃家,会引发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买菜、烧饭、做爸爸妈妈、给宝宝喂饭等等

2.社会关系的主题。如“超市”“医院”“玩具店”等,跟日常生活的主题相比,社会关系扩大了,孩子们接触到了医院的医生、超市的售货员、玩具店的老板等等,这些都是她们比较熟悉的,也是幼儿喜爱扮演的一些角色,我们在中班的角色区就经常看到这样的扮演游戏了。

3.教学活动引发的主题。如中班“伞花多多开”这一主题,有认识伞、制作伞、区域活动自然生成了伞的专卖店。孩子们不仅介绍各种造型、花样的伞,还介绍他的功能,买卖双方都很感兴趣,因为这是他们自己设计制作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二、把创设的空间留给孩子——游戏环境的创设

1.游戏环境中体现主题痕迹。大班主题“生活中的数字”,主题进行中孩子们发现生活中几乎到处都有数字的存在,于是在游戏中孩子们就自发的为小剧场设计座位号,给图书区数字编号,给玩具店标价格等等。

2.游戏区中的“百宝箱”。每个教室都有材料箱,孩子们喜欢称他们为“百宝箱”里面有各式的原材料,供幼儿解决游戏时遇到的困难。

3.游戏材料的投放体现层次性。教师在投入材料的时候要把控好年龄段孩子的需求, 如小班他们有明显的从众心理,看到一个小朋友要一样东西,另一个也要,所以我们在同一样材料的投入上可以加大数量。而进入中班,我们则可以在品种上增加,结合主题内容与孩子的认知水平增加游戏中语言交流的难度。

三、把创造的机会还给孩子——游戏的指导

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明白一点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人,教师应给与孩子充分的自由,深入的去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现状,不失时机的给幼儿启发性的建议,引导幼儿拓展新的游戏主题。

1.教师是游戏的旁观者。游戏的自主开展让很多老师进入了一种误区“不是说要给孩子自由,要放养吗?”。于是很多老师真的成了看戏的“旁观者”,其实教师在游戏的观察中,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幼儿幼儿兴趣的需要,更能使教师把握机会有的放矢的指导幼儿游戏,扩展游戏,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

2.教师是游戏的参与者。在观察游戏的基础上,教师更可以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以游戏者的身份暗示幼儿的游戏行为,促进幼儿游戏难度的提高……如一次游戏中,我发现理发店的服务员不够热情主动,不善于表达,我就请求跟她搭档,我用热情的服务与规范的礼貌用语服务好每一位顾客,在我的感染下,她也主动并热情起来。

3.教师是游戏的支持者。小班的幼儿游戏经验不足,游戏水平比较低,通常会有求助教师的现象,这时教师应该是一位积极的支持者。一次游戏,我以顾客的身份故意跟老师说:“老板我要一碗面条,幼儿看了看说:“我们这里只有馄饨和汤圆。”看我不高兴了,马上跟我说“我去问问老师吧”。这时老师没说什么,给了他几张白纸,幼儿拿到白纸就撕了起来,很快就满足了顾客的要求。就几张纸让幼儿获得了一次创造的机会,解决了游戏中的困难。

四、把创造的火花传递给每一位幼儿——游戏的讲评

1.分享交流——善于接住幼儿的话题

游戏的过程中,每位幼儿的游戏体验是不同的,这取决与孩子生活经验、游戏水平、与个体差异的不同,讲评是师幼之间、幼幼之间经验交流、互相学习、分享快乐的时候。当有孩子分享说“在某某区中我是这样做的……”老师可以自然的把话题抛给其他小朋友“其他小朋友你们会怎么做呢?”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同时引导了其他孩子在游戏中可以有多面性、多变性,提供她们借鉴的方法,为下一次游戏提供第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2.典型扫描——解决游戏突出的问题

在游戏中我们会碰到如:整个活动结束了,就是建构区的宝宝们要整理半天不出来。我拍下照片让幼儿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孩子就说“可以让附近小卖铺的老板一起收拾。”“可以先收拾地上的积木,搭好的不要拆,中午我们一起帮忙”“我们把积木分类就会快很多”……有了孩子们的主意,慢慢的我发现班级的建构区不再是“蜗牛区”了,而且总是很整洁美观。

3.随机引导——发现孩子的真实想法

当教师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时,或是结束问幼儿“你们在游戏时遇到问题了吗?”有位孩子说:“宝宝要看电视,但是家里没有电视机”教师说:“这么小的宝宝可以看电视吗?”马上有位幼儿说:“看电视对眼睛不好!他也太小了吧!眼睛要生病的。”其实,宝宝的想法就是这位幼儿的想法,希望在家随时都可以看电视。通过这样的分享也给所有幼儿一个正确的信号,而這种信号孩子们也是乐于接受的。

因此,幼儿是喜欢游戏的,她们在游戏中寻找了快乐,学习了快乐的游戏。也会用为快乐而主动。而教师在游戏中同样能感受到幼儿童心的真挚,被氛围所感染,病共同享受游戏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季小英.《自主性环境创设与引导》[M].学前教育研究 No.10,2008:66-67

[2]邱学青.《幼儿园自主性游戏的实现条件》[M].南京师范大学,No.01,2008:55-58

猜你喜欢

自主性游戏幼儿园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
陶行知“六大解放”之快乐游戏
例谈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中的多元评价
创新让自主性游戏更精彩
废旧材料在幼儿自主性游戏中的使用策略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