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等院校幼师学生师爱状况调查分析
2017-04-08郑郁靳根会齐小楠
郑郁++靳根会++齐小楠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幼儿教师做好幼教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从对幼儿的了解、理解、责任、平等、尊重、关爱等6方面,对省内6所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师爱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
师爱学前教育调查2012年教育部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特别强调了“幼儿为本、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幼儿教师要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等职业道德要求。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幼儿教师做好幼教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幼师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他们的师爱状况如何?学校在学生的师爱培养方面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强?带着这些问题,课题组对我省6所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深入调查。
一、关于师爱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
关于“师爱”,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一直在研究并努力实践。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对儿童要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孩子们的心灵。罗杰斯认为,教育应是一种非指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强调教育关系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檀传宝教授认为师爱具有“榜样效应”,认为只有教师的仁慈才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西方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埃利希·弗洛姆认为,“爱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是一种突破使人与人分离的那些屏障的能力,一种把他和他人联合起来的能力。”它的本质是积极的给予,这种爱才是积极健康真正的爱。弗洛姆把爱的要素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了解、责任、尊重和关心。首先,了解是一切关爱的基础,只有深入了解认识,才能去关心、尊重他人,承担爱的责任;其次,爱是一种责任,“责任完全是一种自愿的行为,是我对另一个人表达或没有表达的需要的反应。”有责任才会真正关心他人和社会,体现自己生存的价值并得到肯定;再次,爱是一种尊重。尊重是关爱主体顺应关爱客体成长和发展的个性规律,来实现爱的教育;最后,爱是一种关心。关心是关爱的表现形式,“爱根植于我们人生的体验和经验中,它是置于个体和他人关系中的内在需求与欲望,是与生命共生的心理现象。”关心是积极关爱客体的生命及其成长,需要我们从感情的需要来关心。弗洛姆认为,了解、责任、尊重、关心相互交融,共同体现爱的教育。在弗洛姆爱的要素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拓展了平等、理解两个因素。本调查以此为根据,设计了调查问卷。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爱状况调查分析
1.调查对象
课题组选取河北师范大学、石家庄学院、邯郸学院、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保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冀中职业技术学院6所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3份,问卷有效率为91%。
2.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方式,对五年一贯制大专(初中起点)、三年制大专和本科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调查和访谈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对幼儿的了解、理解、责任、平等、尊重、关爱等方面的信息。
(1)对幼儿发展知识的了解
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姆提出只有了解才能产生对人的尊重,才能关心他人,肩负责任。因此,幼儿教师只有了解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了解幼儿发展中容易出現的问题,才能找出适宜的对策,才能给予幼儿真正的师爱。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仅有36%的幼师生认为自己对幼儿生理发育、心理发展规律比较了解,50%的学生不太了解,10%的学生不了解;在具体问题的分析上,如当幼儿哭闹时,你能否准确判断其哭闹背后的要求,44%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准确判断,56%的学生不确定。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够了解,不能理解幼儿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给出对策。
在问到对幼儿发展知识的了解途径时,40%的学生回答是通过课堂学习,34%的学生通过照顾亲戚、朋友家的孩子,15%的学生通过幼儿园实习、见习,11%的学生通过网络或与亲戚朋友交流等方式。说明高等院校应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和学生实习过程中,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和师爱观念培养。
(2)对幼儿行为的理解
弗洛姆认为,理解是关心和尊重的前提,只有理解对方,才能关心和尊重对方。
在对学生“幼儿行为理解”方面的调查,针对“午休时,有的孩子总不睡觉,你会生气吗”的问题,51%的学生表示会或可能会生气,49%的学生表示不会;针对“有的孩子在多次提醒的情况下,还是尿裤子,你会很生气吗”的问题,49%的学生表示会或可能会生气,51%的学生表示不会;针对“有的孩子在多次提醒的情况下,总是抢小朋友的玩具,你会生气吗”的问题,73%的学生表示会或可能会生气,27%的学生表示不会。从上述调查的情况分析,在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幼儿的身心状态,他们对幼儿仅处于一般性了解,不能切实理解幼儿的行为。
(3)对幼教事业的职业责任感
幼儿教师承担着幼儿保育和幼儿教育的重任,只有具有强烈责任感的教师才能清晰的认识自身工作的价值,才能积极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爱护幼儿,细心呵护幼儿的健康成长。
在对学生“职业责任感”调查中,针对“你是否意识到幼儿教师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刻影响”问题,53%的学生认为会产生深刻影响,39%的学生认为有一定影响,8%的学生认为不会对孩子产生深刻影响;在问到“你是否意识到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国家的栋梁?”时,59%的学生表示认可,11%的学生认为“今天的孩子与国家栋梁没有什么关系”,30%的学生认为孩子有可能成为明天的栋梁。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过半数的学生有较强的职业责任感,少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要责任。高等院校应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责任感的培养。
(4)平等对待每位幼儿
师爱具有无差等性的特点,要求幼儿教师的爱要面向所有幼儿,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然而调查中发现,在问到“班里有个孩子长得很丑,不讲卫生,你的态度会怎样”时,约40%的学生选择不喜欢他,约28%的学生关注度会小些,仅有32%会像对其他孩子一样对待他;针对“假如班里有个孩子老是打架,你的态度会怎样”的问题,有27%的学生选择不喜欢他,34%的学生选择更加关注他,19%反而会关注度会小些,仅有20%的学生会像对其他孩子一样对待他。由此可见,70%~80%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做到师爱的无差等性。
(5)对幼儿人格和个体差异的尊重方面
观察发现,经常受到尊重的幼儿一般都很自信,会对自己做出积极的认知和评价。《幼儿园教育纲要》提出:“幼儿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在“幼儿人格和个体差异”方面对学生调查中,针对“有的孩子在多次提醒的情况下,还是把饭掉到桌上,你会生气并训斥他吗?”“当孩子反复犯同样错误的时候,你会讽刺或训斥他吗”等问题,学生的观点基本趋同,约40%的学生认为自己会生气或训斥,37%的学生认为一般不会,只有22%的学生表示绝对不会。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幼儿缺乏耐心,不能理解和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6)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关爱方面
弗洛姆认为“爱是对我们所爱的生命和人或物成长的主动关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也提出,幼儿教师应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富有爱心、耐心和细心。
在对“幼儿身心健康关爱”方面调查中,针对“假如班里有个孩子吃饭不好,你会耽误自己进餐时间去照顾孩子用餐吗?”“假如班里有孩子拉了裤子,你会及时处理吗?”“假如班里有孩子性格比较孤僻,你会特意照顾吗?”“假如班里有孩子在今天的活动中不同以往,你会主动与家长沟通吗?”等问题上,约60%~70%的学生表示会耽误自己的时间及时处理,12-20%表示可能会处理,只有12%~19%的学生表示不会处理。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在关爱幼儿方面表现较好,少部分学生有待提高。
另外,调查中还发现,不同年级、不同学历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爱状况也有区别:大专高年级与低年级学生相比,本科学历的学生与大专学生尤其是五年一贯制学生相比,前者在對幼儿发展知识的了解、尊重和平等对待幼儿等方面均表现更好。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爱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1.部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不高
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在对学生的问卷和访谈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对幼儿教师的职业目标和职业价值没有清晰认识;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幼师不是因为喜欢当老师、愿意从事幼教行业,而是因为幼儿教师就业率高、父母老师让我选择而选择的。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不高不仅影响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也使他们很难做到给予幼儿真诚无私的师爱。
2.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师爱教育和师爱培养有待加强
(1)专业课教学实效性的影响
学前专业理论课如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是学生学习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教育方法的重要课程。由于有的教师授课内容枯燥或授课方式不当,学生厌学,加上部分学生生源质量较差,学习动力不足,导致学生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没有很好的了解和认识,影响了他们对幼儿的尊重、理解、平等、关爱等师爱思想的形成。
(2)师爱课程设置不合理
五年一贯制大专学生只在一年级开设《师德常识》课,且只有部分章节涉及师爱教育的内容;三年制大专学生仅在二年级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涉及一些师爱教育的内容。师爱课程没有单独设置,造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师爱的认识不够全面和系统。大部分高校的师爱课程内容主要的授课形式为课堂教学,没有相关的活动课程做支撑,造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师爱方面知行脱节。
(3)对见习、实习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见习和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熟悉幼儿教师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的重要途径,通过接触幼儿、了解幼儿,可以逐步形成理解幼儿、尊重幼儿、关心幼儿、热爱幼儿的师爱观念。由于有的学校对学生的见习、实习重视不够,学生实习期间管理不够严格,加上部分学生实习态度不认真,随意请假,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4)学校对学生师爱教育的相关活动少
学校在班团会及其他教育活动中很少有关于师德师爱的内容,学校邀请幼儿园名师做师德报告等教育活动也较少。即便有的学校组织了一些有关师爱方面的教育活动,也由于活动内容不够系统,活动形式不贴近学生,因而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
3.个人成长环境的影响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及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方式会影响孩子思想道德的形成,也会影响到孩子与人交往中能否做到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平等待人。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关爱、民主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形成对幼儿尊重、关爱、平等的师爱观念。
参考文献:
\[1\]弗洛姆.爱的艺术\[M\].刘福堂 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7.
\[2\]成海鹰.弗洛姆的“爱四要素说”伦理分析\[J\].学术论坛,2008,(01).
\[3\]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M\].陈维刚,陈维正 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22.
本文为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幼儿师范院校学生师爱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5030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