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孩子一片习作的沃土

2017-04-08刘淑军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沃土习作作文

刘淑军

生活是一片沃土,一切文章皆来源于生活。然而,当语文教学常常被应试教育牵着走时,我们的作文教学便成了“短平快”,成了“封闭式教学”,成了“功利性教学”;而我们的学生只能“闭门造车”,在“虚假”中失去了“真情”,在“空洞”中失去了“实感”,在“内涵”中失去了“纯真”,在“模仿”中失去了“自我”。而综合实践活动却能让作文回归生活。

作文生活沃土如何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这片热土,让学生在生活的沃土中寻找习作的“新能源”呢?笔者想到了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为了使综合实践活动成为解决作文教学“封闭式”“功利性”问题的突破口,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融入家庭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心灵的港湾,生活的中心。这里,有成长的足迹,有浓浓的亲情,更有数不清的习作“新能源”。

感恩节要到了,我组织了一次题为“让爸爸妈妈欣慰”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感恩节这一天送一份特殊的礼物给爸爸、妈妈,以表达自己对家长的谢意。没想到,学生的“礼物”竟会那么丰富多彩,有“悄悄打扫屋子”的,有“帮爸爸设计新发型”的,有“用零花钱给妈妈买鲜花”的,有“亲手制作贺卡”的,有“请爸爸、妈妈吃烧烤”的……习作中,学生们不乏稚嫩的一个个“礼物”让我读懂了他们的真情,而不是“假意”。

在指导“成长的烦恼”这篇习作时,我没有让学生坐在课堂上苦思冥想,也没有让学生敞开心扉,彼此交流,而是开展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回家找一件能证明自己的确烦恼的“证据”。结果,有的学生拿来一大摞复习资料,证明课业负担给自己带来了烦恼;有的学生带来了“录音”,证明爸爸的呼噜声给自己带来了烦恼;有的学生干脆往讲台上一站,证明肥胖给自己带来了烦恼……在一个个五花八门的“证据”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实实在在的烦恼,而不是“无病呻吟”。

家庭中的习作“能源”数不胜数:“第一次”系列、“体验”系列、“真爱”系列……无一不是生活,无一不能写出好文章。

二、走向社会

社会是人生最大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每个人都曾经哭过、笑过,也曾经摔倒过、爬起过,它积淀着人生的厚重,见证着人生的多味,它是习作不竭的“能源库”。

记得5·12汶川地震时,为了让学生到情感的升华,我开展了一次题为“我哭了”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关注四川的灾情,倾听社会的声音,并记录下自己一次流泪的体验。在批改这篇作文时,我总是情不自禁地跟着学生一起流泪——一位母亲用自己的身躯,保护了仍在襁褓中的孩子,离去之前只来得及留下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愛你!”一位教师双臂张开趴在讲台上,身下死死护着四个学生,学生获救了,而他却遇难了。一位年老的乞丐在捐了五元钱后,又找遍身上的零钱,特地到银行兑换了一张百元现钞,放进了募捐箱……在学生一次次流泪的体验中,我知道他们已经不需要刻意地故作深沉,去追求习作时所谓的“内涵”,因为在他们的字里行间,已经真真切切的体现了大悲、大爱。

在社会这个习作最大的“能源库”中,综合实践活动俯拾皆是:采访、导游、参观、义务劳动、义卖等都能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的真谛,进而在习作中表现出来。

三、回归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作文教学自然也离不开这个主阵地,但课堂同样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成为习作的“新能源”。

结合“口语交际”训练,我在班级组织了一次小小辩论会,辩题为“小学生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了取得辩论的胜利,正反双方的辩手都卯足了劲,不但在课前搜集了大量的素材,还主动向家长、老师请教辩论的技巧。辩论会上,双方辩手唇枪舌剑,你来我往,虽然由于经验的缺乏,时不时地钻进牛角尖,甚至跑题,但却为接下来的习作提供了“新能源”。有的学生以“一次难忘的辩论会”为题,中规中矩地记叙了这次辩论会的过程;有的学生以“别样的课堂”为题,表明了自己对这类课堂的渴望;还有的学生另辟蹊径,以“辩论会中的她”为题,刻画了班级中一个成绩很差但在这次辩论会中却脱颖而出的女学生,体现了“不以成绩论英雄”的思想……这样的课堂看似仍然封闭,其实已延伸到课外,同样有利于学生在习作时体现新意,表达真情实感。

猜你喜欢

沃土习作作文
只要关注,所有的生活都是沃土
沃土
沃土
习作展示
在沃土上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