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2017-04-08刘源泉
刘源泉
摘要:近年来,贵州省因地制宜实施培训项目,拓展致富渠道,打造地方品牌,借力“阳光工程”、“春潮行动”、“雨露计划”等措施,相继培育了“贵州师傅”、“黔东技工”、“梵净厨师”、“金筑保安”等一批培训输出品牌,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在总结贵州省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实践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大量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成为城镇建设、创造社会财富、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支新生力量。然而,农民工技能缺乏、素质不高等问题,直接影响农村人口转移,无法确保在城镇稳定就业。因此,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在经费、规模、方式等方面统筹兼顾,成为新型城镇化面临的现实问题。近年来,贵州省因地制宜实施培训项目,拓展致富渠道,打造地方品牌,借力“阳光工程”、“春潮行动”、“雨露计划”等措施,相继培育了“贵州师傅”、“黔东技工”、“梵净厨师”、“金筑保安”等一批培训输出品牌,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贵州省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基本情况。贵州省把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作为推动劳务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培训促输出、以技能促就业、以创业促发展,目前共有8.9万人次接受科学知识培训、3.86万人次获得技能等级鉴定,实现劳务收入突破60亿元大关,人均劳务收入净达1.28万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劳务收入撑起了农民收入“半边天”。从2009年至2016年,仅省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就连续7年联合贵州利美康光彩职业技工学校,举办为期两月有美容美发、电工焊工、家政服务等内容的免费技能培训班,帮助3000余名16岁至50岁有进城求职愿望的农民工提升创业就业能力, 2500余人顺利圆梦、就业率达85%以上。
近年来,贵州省把新生代农民工、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等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增强了培训技能的实效性,提高了职业介绍的成功率。2015年,全省培训农民工5.7万人、促进就业3.1万余人,以发放近500万元贴息、撬动银行2亿多元贷款方式,扶持返乡创业农民工示范企业100户,带动返乡农民工就业7000余人,督促企业为85.89万农民工参加了工伤保险,各乡镇街道和规模以上企业职工服务帮扶站实现100%全覆盖。2016年,《贵州省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规范化技能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函〔2016〕103号)提出,“围绕5个100工程、5大新兴产业等,在5年内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实现全员专业规范化实用技术培训”,拟定培训30万人,实际培训35万人。
通过培训,农村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能,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户,创业一人、带动一片、激励一方”的目标, 为全省决胜“十三五”与全国实现同步小康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主要做法。贵州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强势推进民工培训。一是把“阳光工程”、“春潮行动”、“雨露计划”、“加工储备”等培训纳入当地整体计划实施,职院、技校全部放进各地定点培训机构并安排指标,结合农民工不同需求类型分类实施。培训对象以新生代农民为主、培训领域以大容量行业为主、培训内容以企业需求为主,突出技能实训、素质培养。二是各地统筹就业资金安排不少于20%,用于职业培训、纳入人社惠民工程资金监管网并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多元培训。三是出台推动全民培训、促进社会就业的政策,科学制定机构资质认定办法、培训效果考核办法、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设立创业奖励资金、争取项目民间资金,对农村转移就业贫困家庭技能文化類型劳动者开展转移就业劳务品牌培训,对有创业愿望的复退军人开展创业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对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开展学制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对未被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正式录用大中专生开展加工储备式订单型培训。
同时,把农民工较为集中的乡镇街道社区、经济开发区、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及建筑项目、交通运输、旅游商贸、家政服务、物流快递、劳务派遣、民族手工等区域行业作为重点,摸清底数、分解任务、制订计划、建立台账,精选师资强、实力厚、信誉好的培训机构,专业实施、确保实效;加强培训督促检查,建立学员沟通平台,发放民工调查问卷,作好详细检查记录,及时反馈监管信息、评估培训效果;探索推广网上申请、手机APP、就业窗口、工地集中、村居登记等方式,畅通农民工培训入会渠道;开辟宣传专栏,进村入户讲解,赶集发放资料,扩大农民工培训影响力。
(三)取得成效。按照《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贵州省实行政府机关、用人单位、民工个人共同负担培训投入机制,财政每2年安排一次并增加投入。相关部门分门别类地对特色行业、优势工种开展科技带头人、岗位能手、专业技工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建筑、汽修、电焊、挖掘、家政、家电、美容美发、养老护理、财会微机等一系列科目,成为贵州劳务培训主打课程和农民工从业就业的主要技能。截至2016年11月,省工会培训发展新会员100万人以上,其中培训农民工新会员80万人以上。以铜仁市碧江区为例,目前已开办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31期40个班2010人次,安排资金300万元,开设电子商务、创业就业等10个专业,促进稳定就业1507人、就业率达75%以上。
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视野狭窄、工学矛盾,存在够用就行的思想。部分民工思想观念陈旧落后、视野较窄,看重眼前利益,认识不到提高技能对找工作、增加收入的重要性,不愿主动学习提升,存在“够用就行”的思想;有的农民自身水平有限,又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认为没必要花钱费时培训,虽说有政府补助免费,但培训的工时、资料费、交通费、食宿费等直接成本和受训后放弃就业机会的机会成本,合计后觉得不合算,因而不愿意参加培训。
此外,工学矛盾突出,农忙时要农产耕作,农闲时要外出挣钱,进城找合适岗位不易,让农民放弃工作参加培训也不现实。
(二)单位: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缺乏必要的统一协调。各部门均有农民工技能培训任务,人社、农科、扶贫、工会等部门从各自业务出发开展培训,强势推进农民工转移就业。但部门之间方式不同,条块分割,缺乏必要的统一、协调和衔接,不能有效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来开展培训,造成种类繁多而资源浪费。培训机构与用工企业缺乏对接,开设项目与市场结合不紧,农民工参训后不能就业或发挥作用不大,影响其积极性。当前农民工外出务工多为熟人介绍,游离于就业服务体系之外,培训机构很难掌握实情并制定市场需要的培训计划。
(三)经费:政府买单实则差额拨款,服务体系尚不完善。贵州省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产业结构对技术型工种需求量大,有一技之长农民太少。对此,该省启动由政府买单的农民工培训计划,除中央转移支付一笔钱外,还拿出一定自筹资金开展技能转型、工种转变的行业培训,针对性强,还有激励。然而农村人口多,民工培训需求与政府能给的资源存在巨大供需矛盾,用人单位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愿多投资,这对打工收入低、养家糊口难、再付培训费的农民而言,参加培训困难不小。培训资金的缺乏,严重影响定点机构培训的积极性。有的地方虽较早培训民工,但时短次少、无科学指导、无就业方向、难解决问题;有的地方将培训直接甩给企业、差额拨款,而企业担心培训后农民工流走或被挖,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四)质量:有待提高、内容单一。培训农民工职业技能,既可增其谋生本领、提升薪酬待遇、稳定就业创业,又能为技能人才队伍补充新鲜血液、贡献后备力量。进行道德法律、社会风尚、权益保护等知识教育,使其遵纪守法、安居乐业、融入城市,更能促进社会大和谐。因此,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更愿接受效果切实的实践培训,当前重理论轻实训的教学方法、技能考试,未能周全考虑农民工的知识水平、生活习惯、接受能力,传统的缝纫编织、清洁工人等行业无法满足农民工需求,而新兴电商、旅游产业培训对学员要求较高、周期又长、难有实效,因而对象分散且流动性大、约束力不强且收效慢,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质量难以保障。
三、加强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改“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满足内在需求。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指导,广泛宣传,千方百计调动农民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认同感。成立服务队,深入各村组,开展入户调查、发布手机短信、分析当前形势、免费提供咨询、指导创业就业;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电网站等媒体,宣传培训政策,报道典型事迹,获取用工信息。如报道“创业之星”先进事迹,邀请“星级家政服务员”、“金牌月嫂”与培训学员座谈交流等,鼓励农民工参加培训,形成良好舆论导向,引导树立“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梦想”的市场化就业意识。
(二)供需对接,突出实效。
一是将培训与就业融合起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工意愿为准绳,按需开展培训。通过召开劳务洽谈会、聘请劳务联络员、外派劳务调研员、走访联谊名企业、设立派驻办事处等措施,加强劳务对接、合作外派劳务、开拓劳务市场;根据用工需要、岗位要求,深入开展以需定培、以培供需,定向输出、定岗就业的订单培训,形成培养、就业、保障三位一体农民工培训模式。
二是突出技能实用。本着干啥学啥、缺啥补啥、差啥练啥原则,把发展农民工技能特长与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广泛开展特色农业从业技能培训,大力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式的新型劳动者;采取一技一能、脫产业余、系统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合理设置培训项目,细化学制,开课堂于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因地制宜上门传授,走“农业职业技术培训、二三产业技能培训”并举的路子。对“文化较低收入不稳”的农民工,要培训“实用技术”;对“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民工,要培训“创业就业”;对“掌握初级职业技能”的农民工,要培训“职业技能”。增强培训层次多样,拓展培训深度广度,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借力现场演示、实地操作等实训方式,提高农民工的实际动手能力、科学生产技能、综合文化素质,实现高效率工作生产、高质量就业创业。
三是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春节前后农民工返乡高峰期,广泛开设有助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技能课程,让农民在节后求职中争取主动、提高薪酬、提升价值。四是开展全民创业行动,聘请专家提供指导服务、项目论证、决策参考等“一条龙”服务,助其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联合创业;广泛组织有创业愿望的返乡农民工参加培训,学习创业理论、设计创业计划、开展创业孵化、掌握创业要领。
(三)理顺机制,加大投入。针对当前“多头管理、各自为战”的农民工培训现状,要按照政府主导、个人自愿、市场运作、各方参与的原则,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基准,整合各方教育资源、合并相同培训项目、统一制订培训计划、扩大农民工培训规模,以此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技能含金量、降低培训成本。要建立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良性竞争、运转灵活”培训体系,推行集中统一、规范有序、管理服务的“联席会议、劳务开发”服务制度,完善政府机关、用人单位、民工本人的共同分担、多元投入资金政策,发挥更大的社会效应。
要以用工地区为主、由政府机关出面,劳动部门针对地方经济发展、基础建设需求设置培训内容,各级财政要按规定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培训资金,合理确定补贴标准,专款专用提高效益。要充分调动知名企业、开明人士、其他力量筹资参与的积极性,建立多元化农民工培训投资体系。
要考虑农民工自身文化程度,分类分工种因人施教。
(作者单位: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人民政府督查室)
责任编辑: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