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景观形象特色识别的滨河景观设计

2017-04-07徐艳芳姜财起

山西建筑 2017年2期
关键词:滨河景观设计河道

徐艳芳 路 毅 姜财起

(1.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济南森林公园管理处,山东 济南 250023)

基于景观形象特色识别的滨河景观设计

徐艳芳1路 毅1姜财起2

(1.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济南森林公园管理处,山东 济南 250023)

结合城市CIS理论,对重庆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御临河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从理念、行为、视觉、触觉、地缘特色五方面,论述了可识别的特色滨河空间营造方法,有利于满足城市景观功能需求、提升城市形象、传承城市文化。

滨河景观,形象识别,CIS理论,河道

1 滨河景观形象特色识别的意义

面对欣欣向荣景观大环境下千篇一律的河道景观,树立特色可识别、可记忆的景观是滨河区域景观发展的有力途径。滨河区域景观形象识别以城市CIS(City Identity System)理论为基础,从景观特色的角度,对规划整体与局部产生印象和认知。将滨河区域建设为一个整体的战略系统,在核心理念指导下,建立理性和感性的识别方法,创造性地传播景观异地、异域的特质,展现地域文化,使人们感受到归属感。

2 项目背景

重庆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御临河景观设计位于重庆两江新区,是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重点发展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产品五大核心产业,常住人口规模100万以上[1]。同时东岸中心鱼嘴区的商业广场也纳入本次设计范围,让商业空间和滨河空间形成整体,互相发挥其优势,成为整个滨河区域的核心。基地周边为自然风貌,后期规划非常完善,项目基地距离重庆市中心22 km,距离江北机场直线距离16 km。设计从机场联络线北线到寨子路,河岸长度2 500 m,总面积250 488.2 m2,整个设计分为东西两岸,东岸最宽处136 m,最窄处46 m,西岸最宽处66 m,最窄处10 m。

3 滨河景观形象特色识别的CIS设计

3.1 理念特色识别系统(MI)设计(Mind Identity System)

MI是滨河景观的理念特色识别,是建立整个滨河景观形象特色识别系统的原动力,保障着河道的生态安全和健康、保护河道的地域和文化身份,重建人与地域的精神联系,本案提出构建与城市一同成长,具有多种功能的、复杂的绿色休闲平台。

3.1.1 生态修复,涵养水土

基地水位周期性变化,涉及消落带的植物设计,消落带是指河流、湖泊、水库周边等因周期性水位涨落而被淹没和出露成陆的区域[2]。消落带生境条件恶劣,适生植物较少,植物设计时筛选耐水淹、根系发达的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 (L.) Rich.)、菖蒲(Acorus calamus L.)、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L.) Spreng.)等消落带植物来防止水土流失,绿化、美化河岸景观。主要是通过生态技术手段和植物的配置进行生态修复和涵养水土,通过植物配置创造供人休闲活动的软质护岸和适宜生物栖息的多元化栖息地。

3.1.2 增强泄洪防涝的功能

御临河道承担着很大的泄洪功能,常水位标高172.2 m与平均道路标高185.0 m,相差12.8 m,在雨季,河道的水位会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泄洪必须要加入本设计当中。结合竖向标高对五年、十年、二十五年、五十年、一百年一遇的洪水范围进行统计,优先进行不可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河道空间规划,减少洪水暴雨的破坏,追求持久的公共利益,而不是从眼前和短期发展的需要出发来做河道建设规划。在做好防洪功能时,弱化挡墙,赋予挡墙除防洪以外的景观功能。一方面采用透水性的铺装材料,提高路面的吸纳功能,实现土地的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功能。另一方面,通过自然放坡,增大河流的行洪面积,提高储水量,避免暴雨来袭时水位增长过快,缓坡还利于植物生长和便于路上的行人欣赏河岸景观。

3.2 行为特色识别系统(BI)设计(Behavior Identity System)

BI是滨河景观的行为特色识别,主要是分个人动态行为以及群体动态行为,关键是人与空间的互动,比如人们的休闲方式和节日庆典等。

公众体验、企业参与、政府支持、区域激活。本案滨河景观设计概念被拓展,规划了收益性活动,努力做到经济的系统循环。方案设计大面积的开敞平缓的草坪空间,在周末和节假日可以供市民灵活运用,举办瑜伽体验等活动,将城市与河道、人们与河道重新连接在一起,产生三维互动。由公园管理人员、企业组织互动,并收取相应的场地租赁费用,除企业通过租赁场地组织活动来进行品牌宣传、产品体验外,公园管理部门还可以联合相关企业举办河岸音乐节,亚洲艺术节,御临河岸展灯光艺术节等艺术活动和团体合作,增加艺术氛围,努力将河道打造成公共平台,吸引企业、市民参与其中,盈利资金可以用于河道的保护和后期维护。政府及相关部门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使目标受众直接接触,提高他们对滨河区域的了解和信赖感,产生“亲地感”的景观行为识别。

3.3 视觉特色识别系统(VI)设计(Visual Identity System)

VI是滨河景观的视觉特色识别,是河道功能秩序的视觉体现。简单地说就是将滨河景观形象理念符号化,是滨河景观的外在表现。

视觉设计。灯光是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对于重庆人的生活规律更是如此。项目中的节点在兼具功能的基础上,更像是艺术装置。例如彩虹桥为连接商业,激活两岸的基础功能上,其夜景灯光的颜色随四季变化而变化,夏天冷光、冬天暖光;夜间商业广场打造成光影艺术空间,体现艺术与科技,同时采用软性的投影广告形式,增加商业气氛。同时汽车制造业是龙兴工业园中最大的产业结构,汽车产业是龙兴工业园的一个代表性记忆点,将汽车主题雕塑置于河道景观之中,不仅是对汽车现代文化的表达,也加强滨河景观设计的视觉识别。

3.4 触觉特色识别系统(TI)设计(Touch Identity System)

TI是滨河的触觉特色识别,主要是针对滨河景观设计中最受欢迎的亲水性以及空间的连续性进行认知和理解。不同深度的亲水体验以及河道景观空间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的形象设计,给观赏者带来不同的观赏感受,并最终可以在记忆中重现客观环境形象。

亲水设计。本案沿河道设计绿色出行单车道,西岸2 300 m,东岸2 700 m,合计5 000 m。作为河道整体规划的过渡设计,自行车道穿行于河道两岸,提供不同的景观触觉机会,而种植的乔木以及现有的高架桥为重庆炎热的夏季提供了很好的遮阴效果。另外在河道上设计无障碍高架桥,方便使用者快速到达对岸。绿色出行通道重建城市与自然的联系以及人与水的关系,与河道景观各个节点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城市视线走廊以及空间上的连续。同时设计湿地体验浮桥,浮桥随水位的起落而上下浮动,形成多样的湿地体验感受;设置游船码头,为人们提供更加深入的御临河体验形式;在最具活力的中心商业广场处景观采用大型跌水形式将商业人流引向河道,辅助设计互动旱喷和雾森系统,营造动感的滨河景观。水空间景观形态上的营造对于触觉景观形象特色识别具有特殊意义。

3.5 地缘特色识别系统(GI)设计(Geographical Identity System)

GI是滨河的地缘特色识别,凭借河道所处的地理区位,通过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树立个性化的滨河景观形象。

找回故事的地方。尊重场地给我们提供的独特的设计元素,江岸小品文化艺术馆设计借鉴本地的吊脚楼的意向,以水平的方式策略性的插入河岸,最大化的融入环境;商业广场设计科技竹林,灵感来源于御临河河道上将船撑向远方的竹竿,通过光影,艺术科技的融入,激发河道的潜在景观价值与功能;节假日在两岸草坪空间播放电影,与两江影视城隔江相望,展示影视文化,同时提取影视图像中最基础的像素单元,设计成独具影视文化特色的像素野趣空间。我们生活的每一寸土地都有自己的景观风格,时间在滨河区域留下历史印记,沉淀出一个个美丽的地方故事,这与场所的历史背景、文化地位和城市生活中的价值有关,并且在城市景观发展史上一直延续,形成独特的地缘识别。

4 结语

对于滨河区域景观形象特色识别系统的研究,不仅是满足城市景观功能需求,也是体现城市形象、传承城市文化的深层措施。御临河河道项目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成功案例,不仅做到了泄洪、生态、人性化等基本景观形象识别设计,同时还有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的突出的地方,一是拓展景观概念,景观先行,在城市形成之前的景观建设需考虑其对未来城市的相容性和其自身的成长性,提出打造河道与城市一起成长的绿色休闲平台的理念,并通过其他识别系统去体现这个理念。二是公众体验、企业参与、政府支持、区域激活,规划了收益性活动,努力做到经济的系统循环,盈利资金可以用于滨河的保护和后期维护,对于整个景观形象特色识别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援,有利于河道景观的可持续循环发展。

[1] 田代贵.重庆两江新区开发开放战略——借鉴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经验[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42.

[2] 王 强,袁兴中,刘 红,等.三峡水库初期蓄水对消落带植被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11(10):1680-1693.

[3] 李光耀.基于CIS理论的城市景观形象特色营造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5.

[4] 俞孔坚,张 蕾,刘玉杰.城市滨水区多目标景观设计途径探索——浙江省慈溪市三灶江滨河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04(5):31-35.

[5] 刘滨谊.自然与生态的回归——城市滨水区风景园林低成本营造之路[J].中国园林,2013(8):13-18.

The study on the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based on the creation of city landscape image

Xu Yanfang1Lu Yi1Jiang Caiqi2

(1.GardensCollege,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Harbin150040,China; 2.JinanForestParkManagementOffice,Jinan250023,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Chongqing Liangjiang new area Longxing industrial park overlooking the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combined with the theory of city CIS, from the visual sense of touch geographical mind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ve elements, discussing the identifiable features of the riverside space construction method, helpful to meet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urban landscape, enhanced the city image, inheritance of urban culture.

water-front landscape, landscape image, the theory of CIS, riverway

1009-6825(2017)02-0212-03

2016-11-07

徐艳芳(1992- ),女,在读硕士; 路 毅(1974- ),女,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姜财起(1972- ),男

TU983

A

猜你喜欢

滨河景观设计河道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观赏草研究概况及其在太原市滨河两路的应用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城市滨河湿地生态景观营造探索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